來源:光明日報
2023-04-28 10:28:04
原標題:大湖之韻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大湖之韻
來源:光明日報
從高處俯瞰,微山湖像一條淡藍色的紗巾,自西北向東南方向蜿蜒。進入七月,大片的湖水便被接天蔽日的荷花占據了,藍天、碧水、紅荷、白帆,成為永恒的風景。
不過,在湖的最北端,小口門村是一個極易被忽略的角落,這邊的湖區沒有成片的荷花,也就少了許多熱鬧。這里毗鄰山東濟寧市區,在行政區劃上卻屬于微山縣,成為微山湖最北邊的村子,至今以漁為業。
從小口門村渡口,沿湖堤西行,狹窄的湖堤綠樹成蔭,僅容一車通過,少有行人。堤下就是通往大湖的河道,零星的大船泊在岸邊,這就是船屋。船艙里有床、被褥、各種生活用品,蒙著灰塵,門也沒有上鎖,看上去已長久無人居住。
正值休漁期。每年春夏有幾個月,湖上禁止大規模捕撈。對于世代生活在微山湖上的人來說,湖產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涵養湖里的資源更為重要。到了開漁期,漁民會用“厚”來形容魚群之大、魚類之多。近岸處,水草豐茂的時節,一道道青灰色的魚影在波光里倏忽而逝,又倏忽而來,絲毫不避人耳目。
盡管湖產豐富,但是小口門村的大部分漁民,都會選擇在每年的開春舉家外出,遠赴天津、山西、湖南或者東北的水庫,為當地的養魚大戶捕魚,到了年底,再帶著一年的收成回到小口門村。湖中漁產如此豐厚,他們為什么還要背井離鄉外出打魚?對于不了解漁民生活的人,這是一個疑問。
還有一些人,沒有遠離家鄉,而是在南陽湖的近岸處包下魚塘、蝦池或藕田,用圍堰分割得整整齊齊,大的數百畝,小的也有上百畝。老劉家的大船前邊的湖岸上插著一面國旗,老遠就能看見。從岸到船,只有一條細長的木板,他的四個孫子、孫女穿著自制的救生衣,在木板上跑來跑去。幾年前,老劉承包了兩處魚塘,兒子已經成家,也承包了另外的魚塘。那年夏天,連下暴雨,湖水猛漲漫過圍堰,即將收獲的魚蝦損失巨大,這里的養魚人大都虧損嚴重。老劉家也不例外,損失了二十多萬元。盡管生活不易,今年的魚苗還是要投放,一千多斤鰱魚苗剛剛投進魚塘里。老劉決定將魚養下去,只是不知道還能養多久,因為不久的將來,這些魚塘、蝦池將不復存在。
小口門村的漁民和養魚的老劉,就是今天微山湖傳統漁民生活的一個縮影。隨著對生態環境的日益重視,昔日密布湖面的網圍不見了,傳統的漁業養殖遭遇嚴重挑戰,與此同時,微山湖入選“中國十大魅力濕地”,以賞荷觀光為主題的濕地旅游區建設方興未艾。2011年,國家批準建立微山湖國家濕地公園,2022年,微山湖旅游區成為山東省第14家、濟寧市第二家國家5A級旅游景區。新的定位正吸引越來越多的漁民由傳統漁業向旅游觀光業轉型發展。而所謂的堅守,其實包含著一絲無奈。為魚群遠走他鄉,或在湖邊圍堰養魚,就成了一部分漁民不得不選擇的生活。變是必然的。老劉最近已經在考慮轉產了。因為已有消息,這片魚塘、蝦池、藕田,將集中發展濕地,借助獨特的區位優勢,小口門村的未來必將迎來新的變局。
湖味,對微山湖上的人家來說,既代表著豐厚的湖中物產,也代表著獨特的文化品格。微山籍作家殷允嶺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出版的長篇小說《大船浜》中,描寫了一群改革開放破冰之初有著獨特湖味的漁民的創業史。這些人吃苦耐勞,潑辣敢闖,頭腦活絡,見縫插針,像葦茬子穿透初春的土地,很快迎風招展了。作家描寫的是“這一個”,又是“這一群”。湖上的人終將在生態和效益之間找到一條最適合發展的路,無論他們走到哪里,都不會遠離或遺忘了這片大湖。
和吃苦耐勞、潑辣敢闖一樣鮮明的,是湖上的人家有著強烈的宗親意識,像湖味一樣難以被時代改變。輩分是他們的另一種身份證明。同一姓氏,相遇于江湖,只要祖上來自微山某地,一般都能論上輩分,即便遠在洪澤湖,也即刻拉近了距離,說話、辦事都按一家人對待,長幼尊卑也從輩分中來。哪怕花甲老者,見了輩分高的年輕同宗,也要尊稱長輩,盡管很多時候他們并沒有直系血緣。
微山人重親情,跟早年的湖上漂泊有著不可分的聯系。以湖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夕陽西沉時,晚歸的大船便集聚在某一處湖灣,形成臨時的湖上居所,稱之為“船浜”。這些“船浜”是松散的,因季節、漁汛或其他的緣由朝散夕聚。浩渺的微山湖,綿延的大運河,常常將他們的一葉孤舟載向遠方,有些漁船就不再回來,順河南下或北上,遠離了親人,成為另一片湖區的漁民。
秩序是宗親社會的天然特征,常年離散在大湖上的人們,特別強調這一特征。遠在千里之外的宗族,即便有的已與故鄉分離了多半個世紀,微山人的家譜里也不會疏漏了他們。這種分長幼、重秩序的親情文化,體現了儒家文化最看重的禮的要義。這是親情的維系,是祖籍的線索,無關江湖之遠。
與逐魚而居的打魚人不同,有兩個文化人始終留在湖上,從事著平凡的工作,成為一種堅守。
微山湖中的南陽古鎮,始建于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200年。說起古鎮的故事,曾任南陽博物館館長的劉迎水如數家珍。劉迎水生于斯長于斯,是研究南陽古鎮歷史的專家。他多次從有限的工資里擠出錢購買漁家的生活器具,使博物館充滿了地道的湖味,成為映照微山湖歷史的一面鏡子。據他研究,在運河線上,南陽古鎮位置重要,船行到此,向北到濟寧市是一天的行程,向南到微山縣駐地夏鎮也是一天的行程。如此一來,南來北往的船只行走運河,就必須停宿南陽鎮,所以在明清運河全線貫通的時候,古鎮經濟繁榮。
劉迎水如今已從鎮上退休,有了更多的時間沉浸在古鎮文化的整理和宣傳中。只是血糖也高了,一向好酒量的他少了幾分年輕時的火氣,留下的是微山湖人的儒雅和爽朗。
微山島是微山湖的另一個重要島嶼,微山得名于商代的賢人微子,他的墓就在島上。島上還有一座豐碑,記載著當年鐵道游擊隊的光輝歲月,今天,這里已是旅游和傳承紅色文化的基地,每到節假日,人潮如織。
幾年前,還沒退休的校長王升安每年都會帶著學生來參觀紀念碑,在碑下講述過去的故事,唱“微山湖上靜悄悄”。這首反映微山湖區鐵道游擊隊故事的歌曲隨著電影廣為流傳,在游擊隊的故鄉更是深入人心,代代傳唱。
王升安的學校就在微山島西南方湖面的一艘船上,是一所別具特色的“船上小學”——微西小學。這所小學是一艘長30米、寬8米的水泥船,學生全是湖區漁民的子女。他們白天乘著小船上學,穿著救生衣上課和玩耍,傍晚再乘著各家的小船放學回家。
1978年,19歲的王升安走上了船校的講臺,一干就是40年。成家后他把妻子也拉上了船,一晃也有30多年了。
在王升安的帶領下,孩子們在船上升國旗,看電影,還建起了圖書館,心中蕩起夢想的雙槳。如今,王升安和妻子都已退休,但他們的心仍在船校上,因為他們知道,這艘設施簡單的水泥船承載著微山湖人太多的夢想和希望。
這是新一代微山湖人。也許在他們未來的記憶中,船上的生涯只是一段人生經歷,但是,這片明凈的湖水和蔚藍的天空,將永遠成為不滅的記憶,伴隨他們走向四方。
(作者:滿濤,系山東濟寧青年作協副主席、高級記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