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3-05-25 10:09:05
原標題:中國式現代化的“車之兩輪”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中國式現代化的“車之兩輪”
來源:中國教育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會文明不可分割的兩大部分,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全部成果的總括和結晶。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如“車之兩輪”,兩者都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可偏廢。一方面,經濟建設是中心,離開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就有喪失物質基礎的危險;另一方面,精神文明建設是生命線,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國家長治久安、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只要一放松,經濟建設就可能偏離正確的航向。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富足的現代化。馬克思指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物質文明在整個人類社會文明體系中具有基礎性作用,對精神文明起著制約和決定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實現新躍升,物質文明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
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首先要有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歷史和實踐不斷證明,發展才是硬道理,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離開了高度發達的生產力不可能得到發揮,只有不斷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堅持并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才能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雄厚物質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根本途徑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新時代新征程,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滿足人民群眾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依然是我們黨面臨的中心工作與任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經濟建設的中心地位不可動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國內外大勢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不能也不應該改變。這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100年不動搖的根本要求,也是解決當代中國一切問題的根本要求。”
中國式現代化是精神富足的現代化。恩格斯指出,“物質生存方式雖然是始因,但是這并不排斥思想領域也反過來對這些物質生存方式起作用”。物質文明對精神文明雖具有制約決定作用,但精神文明對物質文明同樣具有反作用。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一個沒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根本指導地位,堅持自信自立,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精神貧乏不是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要有高度發達的精神文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新時代新征程,要牢牢抓住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在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持之以恒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切實把這一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工作做實做細,特別是“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識形態工作,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用具有強大凝聚力與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既要對接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原原本本、老老實實地學習,又要對接波瀾壯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不斷發展完善中國化時代化的創新理論體系,特別是善于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更要對接老百姓所思所想所盼,把握思想教育的細節與節奏,使教育引導帶上溫度,既有意義,更有意思。進一步講,一方面,要充分激發精神文明建設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引領功能,不斷將高揚的理想、道德觀念滲入經濟社會生產生活實踐現場,使人們在現在與未來的每個抉擇中都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另一方面,要深入分析經濟社會發展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正視民眾在實實在在的生活體驗中所產生的需求,持續推動黨的思想理論在深扎社會沃土的基礎上實現創新和完善。也就是說,越是改革開放,越是抓經濟建設,越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越要強調與維護中國社會發展的社會主義性質,越要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越要堅守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矛盾運動原理,決定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必須有機統一、協調發展。正確把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內在關系,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相促進,是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經驗之一。新時代新征程,對于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關系要以辯證的、全面的、平衡的觀點來看待與處理。經濟建設是中心工作,但并不意味著精神文明建設可以削弱,也不意味著雙方可以互相取代,兩者實際上是統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具有強大生機與活力,之所以呈現令世人矚目的中國之治,就在于它將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作為根本政治保證,將黨的領導作為最本質的特征,將在黨的領導下實行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積累強大物質條件作為發展基礎與根本任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要統籌推進社會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建設,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五個方面的建設以及黨的建設相互作用、協調發展,既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鞏固黨執政的思想基礎,又要不斷擴大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要切實做好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工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堅實物質基礎,又要切實搞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最終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同共融、均衡發展、相互促進。
(作者系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魯東大學校長、教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