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3-06-01 08:38:06
原標題:叩問蒼穹 夢想綻放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叩問蒼穹 夢想綻放
來源:人民政協報
5月30日,第七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同一天,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這是中國航天接續奮斗的再出發,背后更是無數航天人的默默付出。日前,記者走進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以下簡稱502所),采訪了幾位航天青年。成功的鏡頭里或許沒有他們的身影,但為遨游天際的中國空間站保駕護航,正是他們筑夢蒼穹的最好證明。
敲代碼,不簡單!
在“90后”姑娘張丹瑤家門口的柜子上,空間站“三艙”——“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飛行任務的徽章整齊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每天出門,她總會習慣性地看上兩眼。“徽章雖小,但重若千鈞,每次看到它,我就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說起張丹瑤,她的頭銜里沒有“第一”“首席”“首位”,甚至在航天人中都沒什么人知道。一張娃娃臉上笑眼彎彎,語氣柔和,一張口還有些“稚氣未脫”。很難想象,眼前這個姑娘從2019年起就開始承擔空間站“三艙”GNC(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統軟件設計編碼的“硬核”任務。
GNC系統是502所專門為空間站“量身打造”的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統,太空中實施兩艙對接、艙體轉位等都離不開這個調配多艙段資源的“大管家”。而張丹瑤的工作就是通過設計編碼,讓GNC系統的所有功能需求能夠實現。
回憶剛入職時,空間站建造的準備任務已進入中后期,張丹瑤的經驗和能力跟隊友比差了“一大截”。怎么辦?她下決心吃透專業書籍,填補知識空白。那段時間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但被同事們拼搏的精神激勵著,一點兒也不累。”
在開展夢天實驗艙軟件走查工作時,張丹瑤每天拿著十幾份確認文件,一條條梳理飛控期間要發的指令、確認各分系統接口信息……按道理,這種煩瑣耗時的工作很容易讓年輕人厭煩,但她卻很享受這種“枯燥”。原來,她有個“航天迷”父親,耳濡目染中,“航天夢”的種子也在她心中生根發芽。
2022年7月25日,問天實驗艙“牽手”天和核心艙,這是中國兩個20噸級航天器首次在軌實現交會對接。整個過程張丹瑤都緊緊盯著監測畫面,視線不敢移開。“連續十幾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大家堅持一口氣撐到底!”
一年365天,多是橫戈馬上行。“剛結束‘問天’發射,又開始接著敲‘夢天’的代碼。”張丹瑤深知,軟件設計編碼看似“微不足道”,其實關乎空間站的安全,更關乎航天員的安全,絕不能有絲毫懈怠。
“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們502所空間站建造工程GNC研制團隊被授予了‘2022中國自動化領域年度團隊’榮譽獎牌。”這是不久前記者收到張丹瑤的一條短信。這個不懈追求航天夢的姑娘,又踏上了新征程……
奔赴一個又一個“戰場”
502所軟件中心設計編碼組組長李經松長期負責航天器軟件研制工作。他總是打趣說,軟件是航天器的“靈魂”,而他和團隊則是航天器的“靈魂設計師”。
先思考,再說話。這是談話間李經松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或許這和他的工作需要有關——厘清外部提出的各種需求,給出“最優框架”的答案。
還記得剛進入502所時,李經松發現航天嵌入式軟件的研制涉及硬件、方案、系統等多方面知識儲備,補齊“知識短板”成了他最要緊的事。聽說軟件研制有歷年典型問題及典型案例,他就把它們找出來,一個個深挖學習,遇上“攔路虎”就向前輩請教。“不斷探索了兩三年,自己對軟件架構的理解才變得深入,工作逐漸從容。”
說到底,軟件底層架構開發是最基礎,也是最枯燥、最“隱形”的工作,而且設計上需要一些巧勁兒、聰明勁兒。2014年所里提出“多艙通用”的軟件架構,要求軟件底層功能達到50%-60%的復用率。為此,李經松投入大量時間對軟件架構進行迭代優化,一遍遍加固它的“四梁八柱”。
2012年,502所軟件中心交付的軟件配置項是86個,2022年數量已經上升到582個。十年間,李經松個人能力得到提升,團隊能力也有了顯著飛躍。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站建造青年團隊回信時,勉勵航天青年“為我國航天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再立新功”。李經松深受觸動,“只有不斷創新突破,才能建設航天強國。”
鮮有高談闊論,多是埋頭苦干。如今李經松又開始擔任嫦娥七號GNC系統的軟件經理,奔赴下一個“戰場”。
“哪里需要哪里搬”
“我先來做個科普,分布在艙體里的一臺臺單機就像‘四肢’,而軟件就像‘智慧大腦’,它們的組合實現了GNC系統的功能,怎么飛、往哪飛,飛船可以實現自主控制。”采訪時,502所第一研究室貨運飛船GNC分系統副主任設計師郭朝禮戴著一副黑框眼鏡,清瘦的臉上神色嚴謹,平日里話不多,談起工作卻滔滔不絕。
談起“航天夢”的起點,這位“80后”山東小伙眼里有光。“中學時聽到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的消息,當時感覺非常振奮,受到鼓舞。”
心懷夢想,所以熱愛。郭朝禮先后參與天和核心艙初樣測試、空間站太陽翼實驗項目,最后扎根貨運飛船團隊。他打趣自己就像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
郭朝禮怎么也沒想到,工作后接到的第一份任務竟是梳理電纜。“當時覺得電纜跟我學的理論沒什么關系,后來發現自己想錯了。”鉆進問題里,郭朝禮發現電纜就像GNC分系統的“毛細血管”一樣重要,串聯起硬件接口、地面模擬器等,都是做測試的基礎。“守在哪里,哪里就是陣地。”他及時調整心態,從看似“簡單”的工作中發現了新樂趣。
還記得2022年5月2日,聽到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的消息時,郭朝禮正在天舟四號貨運飛船的發射場忙碌。“當時距離發射僅剩8天時間,這封信對我們來說是一次極大的鼓勵,大家都說接下來的任務一定要成功!”
子系統、分系統、整船測試、環境實驗測試……郭朝禮和同事們模擬比“天上環境”更嚴苛的條件,通過上百種仿真測試,層層“關卡”一個不漏,最終百分百確保每艘飛船GNC系統都經得住考驗。
天舟四號不辱使命,成功向祖國報告。6個月后,當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僅用約2個小時就與天和核心艙順利交會對接,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時,郭朝禮忍不住感嘆“過程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如前期反復驗證的一樣完美。
當前,我國貨運飛船呈批產狀態,滾動測試任務重,發射任務多,進發射場成了郭朝禮每年的“必修課”。郭朝禮的妻子也在參與空間站載人飛船工作,但因為發射任務不同,夫妻倆反而常常見不到面。
“雖然見不著,但每次任務成功我們都會互相祝賀,這種并肩戰斗的感覺還是挺幸福的。”說話間,這個男子漢竟紅了眼眶。“一家不圓萬家圓”,這或許是每一位航天人深藏心底的堅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