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3-10-28 14:59:10
原標題:根基教育 陶鑄群英(中)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根基教育 陶鑄群英(中)
來源:中國教育報
■陶繼新論道名校系列之五十四
“各美其美”的課程建設
教育教學應該因材施教,開設豐富多彩的課程,讓學生“各美其美”。英特學校在開齊開足國家課程及地方課程的基礎上,又開發了讓學生各取所需的校本課程、班本課程和家本課程。其中校本課程分為必學課程和選學課程。
一、必學校本課程
英特學校的必學校本課程,主要分為文化類課程和藝體類課程。
1.文化類必學課程
文化類課程包括“七彩閱讀”、經典誦讀、英語口語、播音主持、“多彩益智”、口算天天練、書法等。
(1)“七彩閱讀”
英特學校堅持全科閱讀、全員閱讀、全程閱讀。這門課程之所以名為“七彩閱讀”,是因為其內容既符合兒童心理,又豐富多彩。宋代詩人陸游對兒子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學生要想學好學科知識,就要博覽群書,吸取更多的文化營養,走進更加遼闊的天地,并為未來更好的成長奠定基礎。為此,學校不但建設了文質兼具的“七彩閱讀”課程,而且做到了讀書“六落實”,即規劃落實、圖書落實、時間落實、指導落實、活動落實、評價落實,不但保證每周在校開設5節閱讀課,而且還要求學生每天閱讀不少于30分鐘。
持之以恒的大量優質閱讀,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乃至演說水平、交往能力等,讓他們有了與書為伴的幸福童年。
(2)經典誦讀
經典是歷經大浪淘沙、時光流逝,依然定格在有思想與文化品格的人心里的精神產品,讀而誦之,既可以學習優美高雅的語言,又可以從中汲取生命的智慧和升華人生境界。況且,兒童是記憶的黃金階段,讓更多的經典浸入其生命記憶的長河里,經久不忘,進而照亮其生命的前程。
學校工會主席王玉靜介紹道,英特學校的學生每周背誦兩首古詩詞、一篇小古文、7或10個成語;六年級畢業時,每人就可以背誦古詩詞600余首,掌握成語1800多個。
英特學校還舉辦過“千人誦唱文化經典”活動。近千名學子齊誦經典,音和意諧,文味悠長,不僅展現了抑揚頓挫的閱讀之妙,也展現了心靈的和諧之美。閱讀不僅書寫了英特少年當下的絢麗,也向其未來的生命延伸,讓他們擁有不同凡響的人生。
(3)英語口語
小學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段,科學的引導和形象的介入,讓英語口語學習變得既有效又快樂。
學校從一年級起便每天開設一節英語課,教師全英語授課。課堂上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拼讀教學,讓學生見詞能讀、聽音會寫;同時,還開展了點讀技術支持下的自然拼讀繪本教學,既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很好地提升了學習的效率。
英語教師冷雪梅為一年級(4)班上了觀摩課,全英語教學,口齒清晰,流暢自然。她的每一次提問,學生都會以簡短而正確的英語給予即時的回應,無形中創設了一個更好的學習英語的場域。課堂全程師生親切和諧,繪圖視頻形象可觀,學生體態語言恰到好處,自然而然步入情境,課程趣味盎然而又抵達高效的境界。
冷老師的教學在天然從容中又洋溢著兒童情趣,吸引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的學習情緒高漲、學習狀態愉悅。學生對她的喜愛之情與高效課堂共同譜寫了一曲幸福的樂章。此時此地的快樂心境深深植入了學生們的心田,并會隨著其年齡的不斷增長延伸到其未來的生命中。
課堂上還設置了不少恰到好處的動靜轉換環節,說唱交錯,有聲語言與體態語言的和諧共振,讓孩子們達到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境界。學習不再是心力交瘁的勞動,而是心靈飛舞的快樂之旅。
(4)播音主持
英特學校所有年級每周“雷打不動”地開設一節播音主持課。學生通過科學的發聲練習,掌握臺詞的基本功底,在大大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的同時,還培養了自信的品質。
英特學校教師郭亞莉與學生共同完成了“語言表演訓練”展示課,孩子們清晰的口齒與敏捷的思維合而為一,速度、語音、節奏、體態、神情,無不展現了高品位的語言藝術之美。課程不只提升了孩子們的記憶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還增強了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超越自我的自信心與自豪感。
(5)“多彩益智”
英特學校各年級每周開設一節“多彩益智”課程,由數學教師指導。學校配備了漢諾塔、魯班鎖等80余種益智玩具,讓孩子們愛不釋手、欲罷不能。
孩子們轉魔方、移漢諾塔、拼“神龍盤柱”、玩“竹節神球”……全神貫注投入其中,在無形中培養了其專注力;“手巧”與“心靈”高度和諧,不僅提升了游戲的益智水平,也讓緊張活潑的高度參與變得井然有序。
教師陳瑩在“多彩益智”課上安排了一場“玩轉飛疊杯”的比賽,預賽與決賽隨著音樂的節拍,充滿扣人心弦的緊張感。全班學生全神貫注,思維飛揚,享受成功的喜悅與自信。“多彩益智”課程不但有力地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還在無形中培養了他們專注的品質。這種品質還會持續不斷地向其他學科學習遷移,從而大大提升學習的效率與質量。
2.藝體類必學課程
葫蘆絲、跳繩、踢毽子、籃球是英特學校的藝體類必學課程。學校要求學生人人會吹葫蘆絲,畢業時至少熟練吹奏12首曲目。跳繩、踢毽子和籃球不但是學生必備的體育技能,而且實行“考級”制度,大大激發了學生鍛煉的興趣。
英特學校還開設了深受學生歡迎又獨具特色的體藝大課間課程。上午大課間半小時,學校統一安排活動,跑步、做操、吹葫蘆絲等。教師張瀟瀟負責指揮,英姿颯爽、朝氣蓬勃,與孩子們的童心童趣共同譜寫了一曲美妙的樂章。下午大課間半小時,學生自由選擇喜愛的藝體類項目,給人以“各美其美”的感受。既有師生普及類項目魔方、跳繩和踢毽子,又有體育教師自編的剛柔相濟的太極操,還有竹竿舞、呼啦圈、跳皮筋、丟沙包等個性飛揚的藝體項目。大課間活動結束時,校園里回響著奧運會主題曲《手拉手》,既流淌著詩意,又張揚著現代精神。
每天一個小時的大課間活動,讓體育與藝術“比翼齊飛”,孩子們呈現出生龍活虎、意氣風發的天然之美。教師同樣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與學生同活動,不僅鍛煉了身體,還產生了與孩子們的心靈共振。
烈日炎炎的盛夏時節,學生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健康而壯實,臉上閃爍著汗珠,卻快樂地笑著。政教校長任陽陽說,學生已經習慣了戶外活動,不分季節,都喜愛沐浴陽光。健康的身體讓學生個個精神煥發,擁有了學習的高效率和好成績。
二、選學校本課程
英特學校的選學校本課程是以社團的形式開展的,迄今為止,學校已開設了40多個社團。音樂類社團有鋼琴、架子鼓等,美術類社團有沙畫、國畫等,體育類社團有乒乓球、足球等,還有“物聯網+STEAM”創客、電腦編程等社團。
學校將選學校本課程納入每天下午4點半放學后的課后服務范疇。由于學生愛好和特長不同,全部實行走班制,孩子們在社團指導教師的帶領下,到達各自活動場所進行選學課程的學習。參加選學課程的學生,人人都展示出了屬于自己的精彩。學生參加了不少競賽活動,取得佳績,反過來又增強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推進特長“更上一層樓”。
真正意義上的高效學習,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一個全息系統。在某一點取得的成績,會在無形之中向其他領域滲透,并產生巨大的遷移作用。所以,豐富多彩的課程,讓學生們的學科成績不降反升,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擁有了快樂的童年和更好的發展前景。
三、多維課程“超市”
豐富多彩的必學與選學的課程,讓學生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出類拔萃的表現。而學校開設的多維課程“超市”,則為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廣闊天地。
在多維課程“超市”里,“慧思善講”、“科創未來”、硬筆書法、軟筆書法、繪畫、版畫、“跳蚤市場”、“多彩益智”、“曲苑雜壇”等課程琳瑯滿目,僅益智玩具就有80多種,體現了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與海闊天空的想象力。
在“跳蚤市場”,學生搖身一變,成了各種物品的高級“推銷員”。在“慧思善講”展示中,學生儼然人人都是才高八斗的“數學小講師”,面前放著一張桌子,桌上放著一本數學課本和一塊小黑板。參觀的人們走近,“小講師”就面帶微笑,請來賓從整本書上任意選題,隨即滔滔不絕、思路清晰地進行講解。有的數學教師故意從書中找出難題,試圖將“小講師”一軍。不料他們出奇制勝,讓數學教師佩服不已。在“曲苑雜壇”活動中,學生身穿長袍,手持快板,聲情并茂地表演著。
“超市”展示的背后,是孩子們深耕的功夫。孩子們巨大的生命潛能,展現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之美。
“學為中心”的教學策略
課堂要“教會”,更要讓學生“學會”,乃至樂學,才能真正抵達高效教學的殿堂,這就需要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英特學校創新性地提出了“學為中心”的“三三三”教學策略,即“三段遞進”“三步達標”和“三清固本”三種策略,讓教師之教與學生之學都駛向了更加高效的賽道。
一、基于學情的“三段遞進”
學生年齡不同,學知有別,學習能力自然也有差異,所以,教師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為此,英特學校根據不同學段,采取了“三段遞進”的教學策略:一年級“先教后學”,二年級“學教參半”,三至六年級則“先學后教”。
《禮記·學記》有言:“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意思是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年齡小的學生更多是要求其認真聽講,不必深入探究,因為不能超越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心理基礎而對他們進行過高的要求。學生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在教學中,教師就要根據這種年齡、心理與認知特點,逐漸引領學生從“游戲的課堂”走向“學習的課堂”。有些問題在教師看來非常簡單,在孩子看來可能就太深奧了。所以,教師對低年級學生的要求不必太高,而是要循循善誘地引導他們步入學習的軌道。所以,“先教后學”就成了一年級教學中的主要策略。
有了一年級“先教后學”的基礎,二年級實施“學教參半”策略,就順理成章了。學生通過自己學習或小組學習能夠解決的問題,教師盡量少講甚至不講。這個時段,但凡學生在學方面有了一些成績,教師就要積極表揚與鼓勵,讓他們對“自己會學”充滿自信。同時,教師還要及時發現學生在“不會學”或“剛會學”階段的問題,因勢利導,讓他們在產生“自會學習”欲望的同時,也掌握自學的方法。到二年級期末的時候,則可以讓學生初步嘗試“先學后教”,為升入三年級奠定基礎。
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則采取“先學后教”的策略。當然,學生之學,除了教師的引導之外,還要有一個富有針對性的學案,這樣,學生才能少走彎路,并盡快步入“會學”的境界。學生能夠自己學會的內容,教師盡可能地不講,但是要像《禮記·學記》中所說的那樣:“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即教師要時常觀察年齡大的學生學習的情況,不要急于講解他們暫時還不明白的問題,以便讓他們用心思考,自己去探索與解決。學生“自會學習”,且不斷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就更加習慣“先教后學”的策略。
學校五(5)班的學生創造性地演繹了《三國演義》自編劇。在“關公敗走麥城”一幕中,孩子們惟妙惟肖地扮演了呂蒙、關羽等角色,還創作了一首七律贊頌關羽;在“三英戰呂布”一幕中,孩子們的講述繪聲繪色,體態語言也淋漓盡致。六(2)班的學生則圍繞《水滸傳》展開,用快板演說“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用話劇演繹“武松醉打蔣門神”,讓聽者和觀眾仿佛身臨其境。
為了讓學生盡早且更好地步入“先學后教”的境界,英特學校采取了小組合作制與學科走組制的學習方式。
小組采取異組同質、同組異質的構建方式,即全班各小組的學習能力與考試成績相對均衡,而小組成員的能力、特長、水平則有所不同。前者可以讓小組之間產生良性競爭,后者則鼓勵本組成員凝聚力量,取長補短,培養合作意識。小組長以自薦與民主選舉相結合的方式產生,是小組的領導核心。小組中的成員之間則是一種平等民主的關系,學優生幫助學困生,是一種義務,也是一種擔當;學困生后來者居上,是心之所向,也是為組爭光。同時,小組還注重文化建設,各個小組都設計了凸顯其特點的組名、組標、組規、小組口號等,發言時長、音量、語速等也都力求恰到好處,如此便開啟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讓每名學生都學有所得且不斷進步。
自2021年9月1日起,英特學校還在四至六年級語文、數學、英語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實施了學科走組制。因為學生某一門學科成績突出,可在其他學科學習中卻未必名列前茅,所以,不同學科構建了各自的合作小組,在某個學科小組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可能在另一個學科小組里需要提升和幫助。因人制宜的走組制,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激發了更多學生積極向上的內驅力。
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課堂學習中,教師之教越來越少,學生之學越來越多。不管是自學,還是小組合作學習,孩子們都經歷了一個從不會學習到會學習、從不善于學習到善于學習的過程。《禮記·學記》說得好:“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意思是說,善于學習的人,教師費力不大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學生還會把成績歸功于教師;不善于學習的人,教師教得非常辛苦,卻事倍功半,而且還會被學生抱怨。會學、善學,學生的學習效率才能越來越高,并從學習中體悟到無窮的樂趣。
二、基于課堂的“三步達標”
所謂“三步達標”,就是通過三個教學步驟,達到課堂學習的目標:依標(案)導(自)學,交流釋疑;互助建構,訓練強化;達標檢測,反饋堂清。
1.依標(案)導(自)學,交流釋疑
這一教學環節因學段不同,會作出相應的調整。一、二年級的課堂教學第一步設定為“依標導學,交流釋疑”。上課伊始,教師就要指明當堂學習的目標,讓學生心中有數。同時,由于學生年齡較小、認知能力有限,則需要教師引導和指導,更多地循著教師的導學思路而學。不過,盡管注重教師之導,教師卻并不越俎代庖,而是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這樣,學生從一年級入學到二年級結束這兩年的時間里,學習力才會漸漸地提升,并為中高年級的更好學習打下基礎。到了三年級,課堂教學就移步于“依案自學,交流釋疑”環節。案者,并非教案,而是學案。學案在上課之前就發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前置性學習,并將學習中遇到的難點、疑點等圈畫出來。
不管是一、二年級,還是三至六年級,在課堂學習中都有交流釋疑這個環節。教師鼓勵學生在學習中發現疑問、提出疑問和解決疑問。古人說得好:“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只有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才能在學習中“有疑”,從而“釋疑”。只有如此,才能打開思維,實現由“發現疑問”到“解決疑問”的飛躍。具備了這種能力,才能鍛煉出創造性的思維,真正抵達高效學習的境界。
2.互助建構,訓練強化
“互助建構,訓練強化”,就是通過師生尤其是生生互動互助,在學好既有知識的基礎上,建構新的認知系統,尤其是形成“舉一反三”的學習品質;同時,這里的訓練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習題訓練,教師要通過集體研究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練習,既讓學生溫習和鞏固已學的知識,又讓學生在練習中升華創新品質。所以,這里的“強化”,不只是強化記憶,更是形成由此及彼的遷移能力,從而強化主動學習與創新學習的思維品質。
教師王慶松執教的數學課“租船問題”,贏得了眾多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在課堂上,他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關于租船的多種思路何為最佳,而是啟迪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將個體思維的飛揚與合作學習和諧地統一起來,統籌優化,一步步拓展延伸,舉一反三。
需要說明的是,互助建構的前提是高效的自學,這樣小組合作學習與交流才能有話可說、有的放矢。同時,小組交流的時候,講者應當言簡意賅,以便給其他成員發言的機會;聽者則全神貫注,汲取知識,尤其是學習思路與方法,如果有疑問或不同意見,可以當場提出,有時還會開展爭辯甚至激烈辯論,而且由此形成“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的思維品質。這種思維碰撞,讓課堂建構更有意義。
雖然是面向全體的訓練,但教師在設計的時候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差異,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在訓練中有所發展。而這里所說的“強化”,是對所學知識的強化,更是對學生思辨能力、創新思維的強化。訓練之后,學生獲得了認知上的升華,有時還能提出與教師不同的看法。這樣,在培養學生“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品質的同時,對教師的教學水平也起到了促進作用,從而實現教學相長。
3.達標檢測,反饋堂清
當堂達標測試設計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少而精,檢測內容不多,關鍵在于測試學生是否達到標準。這就需要教師精心備課,乃至與同學科教師共同開展研究;同時,還需要教師了解學情,尤其是學習水平高下不一的學生的情況,讓所有學生都感到當堂學有所得,實現“堂堂清”的目的,進而鼓勵學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反饋堂清”,并不是要求每一名學生都在檢測中不犯錯誤。所以,對于錯誤比較多的共性檢測,教師要當堂“清理”,讓學生明了問題的原因所在,從而達到“不貳過”的境界。同時,對于個別學生錯誤頻率比較高的問題,教師之“清”,有時也需要在課后單獨解決。
三、基于目標的“三清固本”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中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它不只是對學生接受知識、生成能力的期待,還包括對學生未來發展乃至成才的目標期許。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成績高下不同,所以,既要有統一目標,也要有不同的目標。為了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抵達相應的目標,英特學校采取了“日日清、周周清、單元清”的“三清”方略。“三清”對于學生“溫故而知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時,這“三清”中的每一“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共同組成相互支持與關聯的一個系統。教師既要做到“心中有數”,又要有相應的教學策略的支持,才能達到“三清固本”的目的。這個“本”,是知識之本,是能力之本,更是主動學習之本、互助合作之本。這樣,學生才能既在當下取得較好的成績,又在未來的行程中走向成功的殿堂。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既立足于孩子當下的成長需要,又立足于其未來發展的長遠需要。所以,英特學校的高效課堂,既有高效率,又有高效益;既有學習力的提升,又有思想品格的升華。
(陶繼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