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4-10-08 09:33:10
原標題:中外合作辦學融合式育人路徑探索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中外合作辦學融合式育人路徑探索
來源:中國教育報
中外合作辦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吸收國外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開放交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優秀人才的重要方式。如何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國際化人才培養質量是其核心問題。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的人才培養需要立足時代背景,重新整合內外資源,平衡國內與國際的關系,打造“國際化”和“本土化”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臨沂大學中韓合作社會工作(銀發產業經營與管理)專業于2014年正式對外招生,是國內首個本科銀發產業管理專業。經過十年探索,逐步構建了融合式人才培養模式。同時,學校針對中外合作辦學中的難點梳理清單,進行“精準施策”,更新中外合作辦學的理念、方法與措施,從而完善了中外合作辦學的育人體系。
堅持立德樹人探索融合式發展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傳統上認為中外合作辦學的重點是國際優質資源的引入,對于國內這一方面的關注較為薄弱,實際上中外合作辦學是基于我國立場回應國內的現實需求。因此,立足本土,堅持將國內國外進行全方位的融合發展應當是中外合作辦學育人的路徑所在,這關系到中外合作辦學的課程體系、教學體系和實踐體系的構建。臨沂大學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中外合作辦學中引入“精準治理”理念,從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實踐的主體、客體、載體三個方面推進中外合作辦學專業課程思政開展,實施精準滴灌思政育人模式。例如,針對外籍教師課程思政意識相對淡薄的問題,引導外籍教師參加專業育人活動,尤其是充分利用革命老區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城市游覽與文化交流活動,通過強化中方助教把關等方式,保障外籍教師對課程思政的接納與落實。
構建分類融合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專業教育教學的直接載體。臨沂大學中韓合作社會工作(銀發產業經營與管理)專業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嘗試推進本土知識與國際知識融合。通過建立課程開發小組等方式,共同開發融合型課程,分類形成“外主內融”“內主外融”“內外并融”三類課程,推進課程知識互鑒互通,構建起分類融合的課程體系。
中韓合作社會工作(銀發產業經營與管理)專業已經培養了兩名全職中方助教,對于外教課程體系常年全程跟蹤,課程體系主體內容得到內化。同時,鼓勵中方專業教師分別選擇特定外方課程,從課程伊始全程跟蹤學習,并通過暑期赴韓國高校開展研修,培養了7名融通中韓相關課程的本土教師。例如,針對銀發金融概論、銀發金融資產管理、銀發產業營銷等課程,臨沂大學組織團隊,主編了“銀發譯叢”,將外方教材翻譯引入國內,在翻譯過程中構建“外主內融”的課程教材,并作為學生學習的課程教材。同時,借鑒外方課程大綱,組織本土教師編寫課程教材,目前已經公開出版《老年學理論》《老年生活理解與體驗》《老年文化概論》,形成“內主外融”課程系列。針對實踐類課程,臨沂大學則聯合外方推進“內外并融”,圍繞老年產品研發、老年產業與創業等開展聯合指導,促進融合中西方人才的培育。
推進線上線下教學體系的整合
由于物理空間的區隔,中外合作辦學專業面臨的難題之一是保障外方資源輸入渠道。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積極推進“在地國際化”,建立數字化課堂創新教學模式。
臨沂大學整合中外兩方資源,優化在線教學平臺,出臺了《臨沂大學中外辦學項目管理辦法》,對中外合辦專業給予傾斜性支持,加大對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的經費投入,用于教育教學相關條件改造改善。專門建立了錄播教室、智慧教室,實現外教課堂教學的數字化。在中外合作辦學專業高層次師資人才引進名額上給予重點支持,培育雙語型師資,配齊中方助教。在信息化軟能力建設方面,通過開展信息化教學能力專題調研、開展專項培訓,提升中外教師數字化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管理能力。面向學生開展模擬大賽等,提升學生的數字化學習能力;構建學生線上線下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等,保障外方課程的數字化教學質量。同時,基于數字技術對教學運行全過程展開全流程的數據收集、分析、評價、反饋,構建持續動態優化機制,保障中外合作辦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搭建國內外協同育人實踐平臺
臨沂大學在中韓合作辦學專業上的合作伙伴為韓國江南大學,韓國江南大學于2006年在韓國開創了銀發產業專業,此專業是韓國一流學科、重點學科建設專業之一。在韓國江南大學20余年的資源積累以及中方臨沂大學社會工作專業20余年蓬勃發展的基礎上,分別在本國“兩域”建立政產學研用的“五維協同”育人網絡。通過實體與數字雙聯結,將傳統實體上的人員往來、跨境協同育人與數字化的線上信息流、虛擬實驗教學等聯動起來,構建整合的中外合作實踐育人平臺,推進學生國際視野與本土實踐的結合。
目前,臨沂大學在國外已經與韓國江南大學、水原大學等高校以及三星集團等企業、韓國衛生與福利部等政府部門建立了聯系;在國內與知名大型企業集團、政府部門、高校、社區和社會組織等建立了實踐基地網絡,搭建了國內外協同的實踐育人平臺。目前,已有9名教師參與合作辦學研修,236名學生同時接受境內外實習實訓,人才培養質量在融合式育人模式中顯著提升。
(楊超 謝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