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4-10-08 09:33:10
原標題:一所高中一座城的雙向奔赴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一所高中一座城的雙向奔赴
來源:中國教育報
一所學校的常新常青,離不開歷久彌堅的文化根脈和精神品格。1922年建校以來,山東省濟南第二中學(以下簡稱“濟南二中”)在百年發展中積淀形成了獨特且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蘊,對學生精神風貌、文化心理、文明氣質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影響。近年來,濟南二中以“美育”為辦學特色,在文化“兩創”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實踐。學校獲評“2023濟南城市軟實力榜樣”中的“文化兩創”榜樣。
學校專門成立了美育研究中心。特聘高校美學專家擔任美育副校長,引領美育教學實踐專業化發展;與中央美術學院、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等國內知名美育特色學校開展定期交流;創造性構建“以美育人”課程體系,開展“審美課堂”實踐研究;創新性貫通從小學、初高中到高校實施美育的路徑,打造一體化美育實踐與研究新格局。學校率先提出“大美育”概念,積極探索“課程+實踐”模式,將美學知識普及、藝術美鑒賞、項目化學習、學科滲透、審美課堂、實踐活動等有機融合,形成并不斷完善“大美育”課程體系,切實增強師生文化自信,讓美育精神賦能教師專業成長,助力學生實現個性化成長和綜合素養全面發展。
將美育課程和創新實踐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拓展課程之美,學校開設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審美教育、審美通識、中國詩詞賞析等數十門課程;力推跨學科項目化學習,如:皮影戲《老鼠嫁女》,橫跨了美術、音樂、舞蹈、通用技術和3D打印、語文、物理、化學等諸多領域;構建審美課堂,通過發掘學科美育元素,探索新課堂模式,有效激發了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積極性。點亮實踐之美,傳統剪紙、折紙、面塑、《紅樓夢》服飾初探等研究性實踐備受好評;各類美育社團催筍成竹,讓美育充分浸潤校園。力行德育之美,通過開展“最美學子”評選、書畫比賽、志愿服務、傳統節日食育等,促進學生養成契合“勤樸誠敬 崇德修身”校訓文化內涵的品質。此外,還通過家長學校,普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審美教育,弘揚優良傳統家風,形成了教育合力。
文化兩創的“大美育”開出實踐之花
學校依托南鄰小清河、東鄰華不注山的地緣文化優勢,以板橋碼頭、鹽倉碼頭、五柳閘的發展歷史為例,深入挖掘濟南開埠史;以中共濟南市委重建地為例,學習濟南革命史,接受紅色文化洗禮。開發了小清河文化研學課程,多年來堅持開展“美麗小清河徒步實踐活動”,將學校百年歷史與小清河悠久歷史相結合,激發和鼓勵學生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
濟南二中已成為全市25所開設非遺項目校本課程班的學校之一。如今,皮影制作與表演、“二安”詩詞鑒賞、家鄉文化研學展評、“紅色研學”、“行走的思政課”、“我們的節日”等活動都廣受學生歡迎。師生通過剪紙、雕刻的方式創作的《紅樓夢》中的人物,還原并制作“十二釵茶品”,一經發布便引來諸多網友點贊。這些實踐和作品充分體現出了學生對藝術審美的感悟,寄托著大家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
2023年起,學校重點強化了與高校合作,聘請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美學教授李紅春為學校美育副校長,山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民、教育學部教授周海銀為學校客座教授,全方位指導學校“以美育人”特色建設。專門聘請美育副校長,這在全省普通高中學校尚屬首次。2024年,濟南二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審美教育實踐研究、一體化美育聯盟實踐先后被確立為濟南市基礎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024年度濟南市教育綜合改革全鏈條培育項目。
美育與城市軟實力雙生互促
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大美育”的特點就在于潤物細無聲。城市軟實力的“軟”,有似水之德,利澤萬物而不爭。美育對于涵養市民審美情趣,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進人與城的雙向奔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泉城是提升城市軟實力的內在需求,更是一座歷史名城、現代都會實現城市精神重構,發展城市新質生產力,更好地滿足市民精神文化新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的應有之義。
未來,濟南二中將會堅持“五育”并舉,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完善“大美育”課程體系,形成學校的育人特色和品牌,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何仲明 袁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