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4-11-13 08:53:11
原標題:山東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山東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來源:中國環境報
◆周雁凌 季英德
魯蘇豫皖四省于2023年9月相繼發布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統一實施,并于今年4月1日起統一實施,填補了全國跨省流域統一標準的空白,形成了保護責任共擔、流域環境共治、生態效益共享的流域良性治理格局。這是以山東省原有的南四湖流域標準為基礎,首個由國家牽頭統一編制、以地方標準形式發布的流域型綜合排放標準。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南四湖辦副主任傅軍介紹,自2013年11月通水以來,南水北調干線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一直保持100%;南四湖水質顯著改善,列為全國首批8個水質良好湖泊之一,2023年南四湖流域36個國控斷面、南水北調東線13個國控斷面以及省轄39條入湖河流優良水體比例實現“三個百分之百”,水環境質量實現歷史性突破。在2024年氣候異常、旱澇急轉等困難形勢下,1月—10月,南四湖流域國控斷面、南水北調東線國控斷面以及省轄入湖河流優良水體比例仍然保持100%,切實保障了“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由“污”到“治”提水質
南四湖是全國第六大、山東省第一大淡水湖,流域面積3.17萬平方公里,承接魯蘇豫皖4省34個縣(市、區)53條入湖河流。
南四湖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重要的調蓄湖泊和輸水通道,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關鍵節點,在保障南水北調水質安全、維護區域生態系統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2001年,國家確定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通過南四湖時,調水沿線污染十分嚴重。流域內人口密集,造紙、化工、印染、釀造等行業導致的水污染問題突出,整個流域沒有入海通道,各類廢水最終都匯入了南四湖。當時的南四湖53條入湖河流魚蝦絕跡,湖區水質全面呈劣Ⅴ類,局部湖區COD高達上千毫克/升。
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南四湖治理保護,堅決扛起南水北調水質安全保障政治責任,將南四湖流域污染治理作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通水的前提和關鍵,創新實施一系列突破性舉措,全力推動流域綜合治理;棗莊、濟寧、泰安、菏澤流域4市(以下簡稱流域4市)累計投入超過千億元用于流域治理保護,南四湖水質由劣Ⅴ類逐步提升至Ⅲ類。自南水北調東線正式通水以來,湖區水質每年均達到地表水Ⅲ類及以上標準,實現了“醬油湖”向“清水湖”的重大轉變。
2002年—2013年,圍繞治理南四湖,山東省堅持“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則,深入實施《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治污規劃》,頒布出臺《山東省南水北調條例》《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沿線區域水污染防治條例》,探索建立“治用保”流域治污體系。
“治”即污染治理。實施全過程污染防治,引導和督促排污單位達到常見魚類穩定生長的治污水平,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90座,總處理能力達 430 萬噸/日。山東南水北調沿線先后關閉了29家5萬噸以下不能穩定達標的草漿造紙、酒精和淀粉企業(生產線),對178家企業進行了技改升級,對165家涉水企業實施了廢水治理“再提高”工程。大力實施退漁還湖,共清理取締和改造投餌圍網、網箱約31萬畝,省級財政安排專項生態補償資金,引導建立漁業污染防治長效機制。
“用”即循環利用。充分利用流域內季節性河道、天然蓄滯洪區和閑置洼地,因地制宜建設不同規模的調蓄水庫,建立區域規模化再生水循環利用體系。截至目前,建成再生水截蓄導用工程 21個,年可消化中水 2.1億立方米。
“保”即生態保護。在重要排污口下游、支流入干流處、河流入湖口及其他適宜地點,因地制宜建設表面流和潛流人工濕地94處,總面積達31萬畝,湖區水質已實現由劣Ⅴ類向Ⅲ類躍升。
下轉二版上接一版
由“治”到“穩”保水質
國務院發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后,湖區水質考核指標由兩項(高錳酸鹽值指數、氨氮)增加至21項。為保障湖區水質達標,山東省修訂《山東省水污染防治條例》《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沿線區域水污染防治條例》,持續開展人大執法檢查;印發實施《山東省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在山東省省控重點河流2010年恢復魚類生長、2015年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等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了2020年基本恢復水環境功能、2030年全面恢復水環境功能、本世紀中葉水環境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等三個階段性目標,明確了未來35年山東省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山東省進一步完善全省流域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對《山東省南水北調沿線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等4項標準進行了修訂,加嚴了指標限值。修訂后的標準由《流域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第1部分:南四湖東平湖流域》等5部分組成。標準的修訂對于進一步加強水污染治理、倒逼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流域環境質量的有效改善等具有重要意義。
山東省對入湖河流超標斷面實施“掛號”管理,對責任縣(市、區)予以環評限批;以控制斷面為基本治污單元,構建“源頭提質增效—過程攔截控制—末端生態修復”三級污染防控體系。
“十三五”末,南四湖湖區水質保持在地表水Ⅲ類標準,流域內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96.3%。
由“穩”到“美”增顏值
為推動南四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山東省委、省政府成立了南四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南四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小組,統籌推進南四湖治理保護;省人大常委會頒布施行《山東省南四湖保護條例》,通過立法對南四湖提供法制保障;省里制定出臺《山東省南四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及水污染整治、生態修復、水利、特色產業、現代文旅、漁民安居等專項規劃,科學引領綠色高質量發展;印發實施《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及年度工作計劃,系統推進工業企業、城鎮生活、農業農村、船舶港口污染防治。省級層面設立南四湖流域生態環境監管辦公室,流域4市均設立相應機構,具體負責南四湖流域水生態環境監管工作。
山東省與交界省份全部簽訂聯防聯控協議,省轄4市所有縣(市、區)全部簽訂上下游聯防聯控協議,實現省界、市界、縣界聯防聯控協議全覆蓋,協同推進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共治共享。按照“誰改善、誰受益,誰污染、誰付費”原則,對流域內跨界河流90個斷面全部簽訂橫向生態補償協議,累計兌付補償資金2.61億元。
山東省加快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截至2023年年底,山東省境內南四湖流域27個縣(市、區)全部實現整縣制雨污合流管網清零,改造完成城市建成區市政雨污合流管網1226.4公里,41條城市黑臭水體全部完成工程整治,在全省率先完成“兩清零”任務;累計60%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完成提標改造。在重點排污口下游、河流入湖口、支流入干流處等關鍵節點因地制宜建設155處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實現對水質“二次凈化”。
為大力推進農業面源綜合治理,山東省印發實施了《南四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整治方案》,這是山東省第一個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方案,對農業種植、畜禽養殖、水產養殖、菹草治理等領域創新推行一攬子綜合整治措施,完成60余萬畝稻田退水、4.3萬畝池塘生態化改造任務,創建多個國家級綠色防控示范縣,流域各類養殖場(戶)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山東省謀劃實施總投資299.4億元的507個重點治污項目,突出抓好濕地保護修復、沿湖生態綠帶建設、采煤塌陷地治理、露天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完成造林綠化4萬畝、治理水土流失194平方公里。
圍繞南四湖流域治理保護,山東省不斷加大財政保障力度。2021年以來,省級財政落實資金23.69億元,支持流域4市推動水污染防治、雨污合流改造等工作。發行專項債券80.97億元,重點支持流域4市城鎮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建設。
下一步,山東省將堅決扛牢南水北調水質安全保障政治責任,堅持“保水質”與“增顏值”一體發力,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全力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打造南四湖治理保護“升級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