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報
2024-11-21 10:21:11
原標題:從七方面搭建心理健康指標體系
來源:健康報
原標題:從七方面搭建心理健康指標體系
來源:健康報
1994年,我國引入健康城市理念,北京、上海等地作為首批試點城市,開始了我國對健康城市建設的探索?!丁敖】抵袊?030”規劃綱要》提出,要把健康城市作為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抓手。心理健康是城市健康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城市健康之“眼”。然而,隨著當前社會環境、生活環境、工作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逐步上升,推進心理健康服務成為當下健康城市建設的重要課題。
□ 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原院長、心理學系原主任 彭凱平
一些中小學生存在“四無”現象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數據,截至2022年,我國約有9500萬抑郁癥患者?!吨袊鴩裥睦斫】蛋l展報告(2021—2022)》顯示,不同年齡、不同收入群體心理健康狀況差異突出。在該報告中,我國國民抑郁和焦慮水平的影響因素高度相似。在成年人群中,青年為抑郁的高風險群體,18~24歲年齡組的抑郁風險檢出率為24.1%,顯著高于其他年齡組;25~34歲年齡組的抑郁風險檢出率為12.3%,顯著高于35歲及以上各年齡組。
2021—2024年,清華大學心理康復團隊在全國范圍內組織覆蓋42萬名中小學生的調研,結果顯示,接受調研的16.4%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風險;其中,4.7%的青少年存在重度抑郁風險。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調查發現,當下一些中小學生存在“四無”現象,即學習無動力、對真實世界無興趣、社交無能力、生命無價值感。學習要老師催著、家長趕著,有大量時間浪費在互聯網及游戲中,缺乏和他人交往的興趣。這種特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科技革命對人類社會行為的改變。在新科技時代,工具的特點已經轉化為社會心理的特性,例如同步性、傳染性、匿名性、排他性、廉價性等。
為解決這一問題,黨和國家的一系列政策應運而生。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社會心理服務是重要課題
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等10部門印發《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提出到2021年底,試點地區逐步建立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將心理健康服務融入社會治理體系、精神文明建設,融入平安中國、健康中國建設。通過試點工作探索社會心理服務模式和工作機制。
2021年6月,《“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加快完善省、市、縣各級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體系。2022年4月,《“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將心理健康內容明確納入發展目標。
在健康城市評價指標體系中,心理健康服務占有相當比重。作為包括健康社區、健康學校、健康企業、健康家庭在內的健康細胞工程,以及基層平安建設的重要內容,其具體工作指標包括以村(社區)為單位,心理咨詢室或社會工作室建成率達80%以上;在高等院校設立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健全心理健康教師隊伍;黨政機關和廠礦、企事業單位、新經濟組織等設立心理健康輔導室或購買心理服務;推動全國精神??漆t院100%設立心理門診,40%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心理門診,建設24小時公益心理援助平臺,組建心理危機的干預隊伍等。
多渠道提升居民幸福感
在多方推動下,多地已開始搭建心理健康指標體系。如山東省濱州市推動建設“心安城市”指標體系,其中包括五個維度及涵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社會心理服務內容、社會心理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等在內的多個二級指標。
我們認為,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指標體系,各地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保障心理健康服務的可獲得性。例如提高心理咨詢室建成率、專職心理健康教師覆蓋率、心理門診的精神??聘采w率、精神科醫師每十萬人口占比等。
二是篩查城市抑郁癥和焦慮癥發病率。利用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病例數據,統計抑郁癥和焦慮癥的發病率,開展全市范圍的心理健康篩查,利用自評量表對人群進行初步篩選。
三是掌握居民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度。調查居民工作時間、休閑時間和通勤時間長度,評估各單位雇主是否為員工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彈性工作制度。
四是提升居住環境舒適度。噪聲、污染、過度擁擠等惡劣生活環境均會增加居民的心理壓力,誘發焦慮、抑郁等問題??蓪諝赓|量、綠化覆蓋率、噪音水平等環境指標進行數據監測,調查居民對包括房屋空間、社區設施、公共衛生等項目在內的居住環境的滿意度。
五是提高社會支持網絡的強度。發揮家庭、朋友、社區在居民心理健康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居民調查評估其社交網絡的廣度和深度;分析社區內志愿者組織、互助活動、鄰里關系的活躍度,以評估社會支持的整體水平。
六是加大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力度。心理問題因其易被忽視或存在污名化等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部分有心理問題的人群不敢、不愿意,也不知道如何尋求幫助,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有助于改變這一困境。在制定相關指標時,可參考學校、社區和工作場所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次數;評估公共媒體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頻率,以及社會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知程度。
最后是提升居民的普遍幸福感,提倡踐行積極心理模式,尋求幸福、快樂、愉悅等體驗。
心理健康指標體系建設需要我們用嚴格的科學研究方法,通過心理學的研究和實踐重點關注積極心理力量,以提升居民的普遍幸福感。
(本報記者 王依依 整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