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2-01 15:01:02
新華網南昌2月1日電(記者高皓亮 程迪 余賢紅)從村旁高速公路建設工地牽來一根網線,對口支援贛南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部委干部送來一臺電腦,讓癱瘓臥床7年的農家青年何清龍重新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開始了職業網農的生活。從事網農三年多來,更讓他所在的這個贛南山區小村莊——江西贛州市尋烏縣三標鄉東江源村打開了互聯網世界的大門。
尋烏縣被稱為中國臍橙之鄉。腿腳不便的何清龍坐在電腦前接單,家人幫忙采摘、打包、發貨。在田間耕作了大半輩子的父親剛開始很不理解,家里的臍橙批量賣給客商豈不是更省事,為何非得零零散散一箱兩箱地賣。而在何清龍看來,這恰恰是互聯網帶給山民的巨大福利,“地里產的咋賣,農民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網農的出現,不僅改變著農產品的交易半徑和交易規模,更重要的是讓手握鋤把的農民,千百年來首次對自己的耕作成果有了定價上的主動權。何清龍對比發現,和傳統的市場銷售相比,網絡銷售每斤臍橙能多賣3元錢。“因為網農的存在,果農們掌握了更多的市場信息,即便還是賣給客商,在和客商談判時也基本心里有數。”
網農的出現,還大大降低了生產者接觸市場的門檻,讓農戶和客戶得以“面對面”直接交易。山里的竹筍、土蜂蜜、野生香菇……東江源村村民進山帶來的這些土特產品,通過何清龍的網店送到了消費者手上。為保證時鮮,有的果農索性把臍橙一直留在樹上,消費者下訂單后直接從樹上采摘。
網農送出了農家的土特產,還喚回了在外的農家兒郎。在省級貧困村江西省靖安縣羅灣鄉哨前村,在外打工10多年的肖敏奇2016年回鄉創業。借助郵政公司的電商平臺,肖敏奇把當地適宜包裝上線的農產品“哨云大米”搬上了互聯網。“每斤價格比在當地賣高出5-8角,帶動每個貧困戶平均增收約1500元。”
在距離鄱陽湖不到10公里的江西上饒市鄱陽縣銀寶湖鄉西分村,農家青年江訓才兩年前從北京一家公司辭職,拉上從事產品形象設計的同事朱孜軒,找到在互聯網公司從事技術工作的高中同學周健武,三人一起回到西分村。兩年來,經歷了一次又一次“不成功”的市場探索后,三人最后選中了黑芝麻作為主打產品。聯合村民一起成立黑芝麻合作社,與政府產業扶貧政策相結合,立志把西分村建設成鄱陽湖黑芝麻村……
“對個人是創業,對家鄉是回報!”這是江訓才、何清龍等草根網農的春節心聲。他們堅信,農村絕不是鄉愁的集散地,建設家鄉“網農”大有可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