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6-05 23:43:06
(原標題:城市更新“風暴”下 更有溫情脈脈入)
6月4日,歷下友誼苑社區內,專門為65歲的殘疾人王憲有改造的“出行通道”已完工。晾干后,他可以坐輪椅直接進家門,再也不用把輪椅放在違建棚子里了。“社區這么為我著想,心里感到很溫暖。”王憲有說。
同樣心里暖暖的,還有章丘區龍山街道辦南洼村的陳軍、王鹿軍、王世文三位村民。街辦幫助申請了新的宅基地,他們主動把違建給拆了 ......
當前,全市拆違拆臨快速推進,上萬處違建消失,城市空間大幅拓展,城鄉環境快速更新,一個嶄新的濟南正慢慢呈現。
拆違拆臨不是一場與民爭利戰,而是一場更大層面上的惠民為民戰。這期間,我市堅持民生為先,依法拆違又保障民生,對在拆違過程中出現的特殊情況,逐一分析處置,不讓一戶居民因拆違而無家可歸。小編梳理近期發生的兩件小事兒,讓我們感受基層拆違拆臨進程中的感人瞬間。
“違建磚塊”鋪出“民生通道”
6月4日上午10點,友誼苑北區9號樓3單元1樓王憲有家的窗外,居委會人員拿著錘子敲打著臨時棚舍的鐵架,一會兒功夫,4平方米棚舍拆完了,露出墻體原色。
與此同時,友誼苑社區黨委書記齊寶東著急鄰居給王憲有改造的出行通道已竣工,一樓原有的5個臺階,被壘上磚塊鋪上水泥,成了一個坡道,一直延伸到單元門。
一拆一建,拆了違建,建了民心
65歲的王憲有原是一名計量師,已在小區住了13年。10年前患病導致肌肉萎縮、行動不便,一級殘疾,要靠輪椅出行,目前一個人居住。去年8月份,為放置剛申請到的電動輪椅,在樓長韓玲和鄰居幫助下,王憲有用木板、鐵架在單元門邊搭起一間臨時棚舍。 “當初建棚子時,就是大家幫忙,現在要拆違拆臨,美化社區,我不能因為自己這點小事耽誤大家的事。”王憲有說。
齊寶東介紹,小區在剛開始建時缺少殘疾人無障礙設施,拆掉后,面臨的又是居民實實在在需求。“剛開始討論輪椅怎么放時,想搭個雨棚,但怕放在不安全,又想著把輪椅放進地下室,可對王憲有而言不方便。”齊寶東說,后來大家集思廣益,計劃修一個坡道,這樣王憲有能直接控制輪椅從室外移動到室內了。
說干就干,居委會先征求了同單元每家每戶意見,聽說是為方便王憲有出行,鄰居都欣然同意。6月3日下午4點,齊寶東、街道城管人員、各樓樓長10余人,用三輪車,在小區尋找拆違后剩余磚塊,最后撿拾了300多塊完整磚頭。隨后又拉來修小區道路的水泥和沙子,忙活了四五個小時,幫助王憲有修建了這條“民生通道”。 為增加摩擦,他們還畫上了橫線。
違建村民拿到了“新批”宅基地
這幾天,南洼村陳軍、王鹿軍、王世文三位村民,心里的大石頭總算落了地,馬上就是有正規宅基地的人了,他們仨主動把違建拆除了。
龍山街道東平陵城為國家文物遺址保護區,此次結合文物保護,龍山街道重點拆除東陵城內違章建筑。其中陳軍等三戶村民情況比較特殊。“這三戶村民住房都是違建,但已與父母分開單過,原先村內沒有宅基地,也沒有房屋。”龍山街道辦主任曹長興告訴記者,“在拆違拆臨推進過程中,考慮實際情況,我們積極聯系區國土部門,經過咨詢,了解到他們符合在村內申請新宅基地的條件,經過村委同意,我們正在幫他們完善宅基地審批手續。”
得知能夠申請新宅基地,王世文心里舒暢了很多,主動先搬到村內廢棄院落內,將原先東平陵城內的違建拆除掉。而陳軍和王鹿軍也暫時搬回到村內和父母一起住,并在街辦協助下積極進行拆除違建。“針對這種情況特殊的村民,我們在村內廣泛告知,解釋為啥暫緩拆除,爭取其他違建業戶的理解和配合,這樣拆除工作就順利多了。”曹長興。
“農村拆違比較復雜,我們在拆違過程中因地制宜,一戶一策,充分考慮到村民實際情況,分類處置,不搞一刀切。”曹長興介紹。在平陵城內,閆家村也有有50余戶存在違建行為,其中有村民加建違建,也有違建養殖場等。街辦在處置時,一戶一戶調查,分別做工作,三分之二違建住戶同意拆除,剩余三分之一,有些是養雞場還在孵化階段,有些是養豬場正在尋找新址。街辦根據實際情況,分別給他們預留少則十幾天,長則一個月的處置和搬遷時間,將業主的損失降低到最低。目前,剩余違建正在拆除。
(濟南時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