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6-06 08:38:06
1977年,關閉十余年的高考考場重新開啟,也重新開啟了無數人的命運。恢復高考40年,伴隨著全國高考制度改革的步伐,山東的高考改革也在探索中前行。高考改革,更加尊重教育公平。2017年,山東啟動新高考改革,被稱為高考改革新元年,選考科目不斷調整,探索多元錄取的評價方式,考生的自主選擇權也在慢慢擴大。
恢復高考
迎來改變命運之機
恢復高考前,從1966年到1972年的6年間,除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少數高等學校試點招收少量工農兵學員外,高等學校的招生工作幾近停滯。1972年,高校恢復招生,但實行的是“自愿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學校復審”的招生原則,給予“具有兩年以上實踐經驗的優秀工農兵”推薦資格。同時,應屆高中生,或者進廠務工,或者下鄉勞動,失去直接升學的機會。
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十年中積壓下來的570多萬二三十歲的青壯年男女,從車間、農田、軍營……走進了改變自己和國家命運的考場。
現任中國社會學會會長、清華大學民生經濟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李強,是恢復高考的1978級考生,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所謂‘推薦’,并沒有統一的標準,恢復高考,才是給了大家一個公平的起點。”
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彭欣,是1977年恢復高考的第一級學生。他18歲高中畢業后下鄉當過知青,進廠當過工人。“如果沒有高考,我頂多算一個優秀的中藥炮制工。”而現在的他,是德高望重的中醫教授,治病救人,傳道授徒。
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楊守森更是坦言,“我祖輩皆農民,對于一個身處社會最底層的農民之子來說,高考確確實實改變了我的命運……”
談起現在的高考制度,彭欣禁不住想對當下的年輕人說幾句話。“考大學是發奮成才的最好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不過,讀大學和不讀大學完全不一樣,高考制度還是當今社會競爭體系中最公平、最有普遍意義的,社會上這么多的崗位競爭與人員選拔機制,最嚴密最公平的還是它。”
從考查知識點
到注重解決問題
山東高考40年,也是不斷變革的40年。40年來,高考在從考查“知識記憶”轉向考查“能力發展”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2004年,教育部將山東、寧夏、廣東、海南四省區列為全國高中新課程改革的首批實驗區。2007年,山東高考考試科目全部自主命題,實行“3+X+1”,即語文、數學、英語+理科綜合(或文科綜合)+基本能力測試模式。
高中新課程改革后的高考,不但在命題主體上打破了全國統一的傳統,而且在命題思想由過去比較強調注重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在內容設計上增加了應用題和能力題,在試卷類型和結構上由以往的以單科知識和能力測試為主導向以綜合能力、綜合素質測試轉變,初步打破了傳統的、封閉的學科觀念。
山師附中高三歷史備課組組長侯新磊從事教學工作已近16年。“以歷史科目為例,說實在的,這幾年來高考越來越難了,難在哪里呢?更加關注對歷史學科素養的考查,以及用歷史眼光解決問題的能力。”
侯新磊是1998年參加高考的,“那時候我們只要背誦知識點就行,課本上的細枝末節都要背到,現在這種思路已經完全行不通,高考作為一種選拔性考試,考生的時空意識、大歷史觀、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這也迎合了時代對人才發展的需求。”
科目不斷調整
學生自主權更大了
1977年恢復高考第一年,各省自主命題。理工類考語文、政治、數學、理化等四科,文史類考語文、政治、數學、史地四科。到了1994年,山東高考在減少考試科目上進行了改革,開始推行“3+2”考試方案,即將高中畢業會考后的高考科目分為文史、理工兩大類,并將理工類7門、文科類6門的考試科目都減為5門。所有的考生都必須考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理工類加考物理、化學,文史類加考政治、歷史。
自此,山東高考科目不斷調整。2001年山東高考中首次加入英語聽力;2002年實行“3+X”,“3”指語文、數學、外語,“X”指文綜或理綜;2007年山東高考考試科目全部自主命題,實行“3+X+1”模式;2014年,由“3+x+1”調整為實行“3+綜合”模式,外語考試科目中的聽力考試不再作為夏季高考內容;2015年,英語使用全國卷,恢復聽力,計入總分。
今年啟動的高考改革,也被稱作“新高考”,科目改革被稱為是最大的亮點。按照新高考改革方案,高考科目調整為3+“6選3”,除語文、數學、外語所有考生必考之外,考生可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中自由選擇3門,6選3有20種組合。這在很大程度上擴大了學生科目選擇權,隨之也要求高校進行教學改革、管理改革,實行選課走班,滿足學生選科、選課的要求。
根據山東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自2017年秋季高中入學新生開始,考生夏季高考考試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和考生選考的3科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成績組成,即“3+3”。其中語文、數學、外語為全國統考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2次考試機會。
綜合素質評價
試點院校不斷擴大
“現行高校招生制度存在不合理之處,其中,最不合理的是高中教師沒有發言權。就能力評價而言,再好的考試也不如教師對學生的長期觀察更準確,更不用說非智力方面的評價。”北京語言大學教授謝小慶提到。他建議,在招生中需要降低一次性筆試的比重,給那些與學生相處一年或幾年的高中教師一定的發言權,給那些將要在大學與學生相處的大學教師一定的發言權。
根據山東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到2020年,山東省的高考錄取模式為:兩依據一參考。兩依據,是指依據高考成績和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一參考,指考生在高中階段的綜合素質評價情況作為高校錄取的重要參考。
自2017年秋季高中階段入學新生開始,全面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科學設計評價體系和評價指標,建立規范的綜合素質檔案,客觀記錄學生成長發展過程中的突出表現,注重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綜合素質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興趣特長、社會實踐等,是學生畢業、升學的重要參考依據。
在錄取方式上,近幾年,山東省不斷探索多元錄取方式,自2016年起,在部分高校,選擇部分專業開展綜合評價招生改革,探索“統一高考+學業水平考試+學校考核(綜合素質評價+面試)”的招生方式。高校依據考生的統一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學校考核成績,按比例形成綜合成績,擇優錄取。今年,綜合評價試點院校規模進一步擴大,打破了“一考定終身”的堅冰。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郭立偉 實習生 陳詩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