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17-12-18 08:52:12
齊魯晚報訊(記者 彭彥偉)莒縣嶠山鎮,有著“日照大姜第一鎮”之稱,村村種大姜,大姜種植面積在1 . 2萬畝左右,年產大姜10萬噸,86家大姜加工業戶在嶠山鎮落戶。該鎮是國家級大姜標準化示范區,2010年,成功申報了以“莒縣大姜”命名的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好年份一畝地
收益五六萬元
近日,記者來到莒縣嶠山鎮房家村,一大早村里的大姜經紀人房迎經就來到新建的姜棚里,他現在每天大部分時間都蹲在棚里,“第一年試點還沒經驗,所以今年得格外上心。”房迎經說。
房家村有600戶左右1800余口人,土地面積在1200畝左右,全村幾乎家家種姜。從房迎經打小記事開始,這個村里就一直種植大姜,已經有四五十年的歷史。小時候他就幫著家里干農活。
莒縣嶠山鎮莒縣嶠山鎮一家生姜加工企業車間里,工人們正在流水線上洗姜。
房迎經是個能闖的人,十七八歲的時候他已經不局限于種植,而是從事起了大姜經紀人的職業。房迎經告訴記者,他平時的主要工作是在當地收貨,然后拉到重慶、廣州以及合肥等南方城市,每年走貨量在一千萬斤左右“,咱們這邊大姜色澤好,形狀好,所以在外邊很有市場。”房迎經說。
大姜每年的價格都不穩定,最高的2002年、2012年能到8元到11元,而最低的年份比如2017年只有七八毛錢, “受市場需求影響比較大。”房迎經說。
房家村村民房祝經今年60歲,已經種姜有四十多年歷史,每年都會種一兩畝地,每畝地產量在九千斤左右,遇到好的年份一畝地能收益五六萬元,差的年份只有兩三千元“,雖然有一定規律,但運氣成分比較大。”房祝經笑著說。
為爭取最大收益,每年村民在收完大姜后,會存放在自己家的姜窖中,根據明年市場價格隨時出售,但不管價格如何,每年必須在中秋節前后將窖中的姜全部賣掉,為存新姜做準備。
實驗大棚種姜技術
一年可產兩季
經過多年市場摸索,為最大限度減小市場影響,提高收益,嶠山鎮今年把南方大棚種姜技術引到了當地。由鎮里出資,村里承包,農戶經營的形式,承包收益用來扶貧。據了解,這是北方首次實驗大棚種姜技術。
今年房家村建造 17 個大姜種植棚,經過前期催芽,部分大棚的姜苗已經長大,再有二十多天就能上市。據了解,傳統露天大姜種植,一般在每年 清 明 前 后 ,農 歷 九 月 份 收獲,生長周期在半年左右,每年一季。采取大棚種植后,在露天收獲后可以再種植一季,大棚種植生長周期在三個月左右,正好能趕上第二年春節前銷售旺季“,冬季新姜價格最低每斤六七元,而庫存姜也就兩三元。”房迎經說。
目前,大姜產業已成為嶠山鎮鎮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該鎮是日照市大姜的主要產區,常年種植大姜 1 . 2萬畝左右,年產大姜 10 萬噸,素有“日照大姜第一鎮”之稱。伴隨著大姜種植,在當地大姜加工企業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
近日,記者來到莒縣華騰有機生姜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流水線上洗姜。據該企業辦公室負責人張文平介紹,他們只經營對生姜的清洗包裝工作。“清洗后分級包裝。”張文平說。該企業加工的大姜主要出口,每年加工生姜在一萬五千噸左右,出口美國、東南亞以及歐洲部分國家。
由初級加工不斷升級
要做保健養生食品
為對外推廣當地大姜,提高品牌度,根據群眾自愿的原則,2006年當地成立了莒縣大姜協會,為大姜產業的規模發展進一步創造了條件。
嶠山鎮逐漸成為日照市重要的大姜集散基地,收購范圍涉及遼寧、河北、河南等多省份。大姜產業也由最初的初級加工不斷升級,向效益高、口碑好的保健養生特色食品和飲品定位,銳意創新,向精、細 、深 加 工 發 展 ,如 培 育 生姜—姜片—姜黃素產業鏈等。各類產品遠銷美國等世界多個國家。真正形成了大姜“農戶種植,企業收購、加工,銷內地、洋出口”的一條龍特色產業發展鏈條。
截至目前,先后有86家大姜加工業戶在嶠山鎮落戶,其中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 12家,境外獨資企業2家,莒縣大姜遠銷歐美、日本、韓國、新加坡、非洲等地。莒縣華騰有機生姜有限公司在美國、日照興達食品有限公司在新加坡和荷蘭設立了分公司。2010年成功注冊“莒縣大姜”國家地理標識證明商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