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01-22 09:00:01
在濼口浮橋上游的黃河右岸大堤下,自下而上排列著五根兩米高、用于水位觀測的水尺,最下面浸在水里的還是一根多功能電子水尺。前幾日,正值凌汛期的黃河河面出現許多流冰,浮橋也暫時拆卸停止通行,但這根水尺周圍卻不會結冰,具備加熱和夜視功能的它溫度再低也能觀測水位,還能自動將數據發送至水文站后臺。
這在上世紀末來到水文站工作的高級工程師劉新民看來是無法想象的。“別說能不結冰,就連固定住都是難事。”水文人最早用的水尺,不過是一根木樁插在水中,每天要現場讀數,一天四次,倘若木樁被水沖走就重新豎上一個,直到永久固定的水尺出現。
在五根水尺之上,還建了非接觸式雷達水位計,它的懸臂前端安裝著一個雷達探頭,無需接觸水面就可監測水位數據并遠程傳輸至后臺數據。這樣一來,觀測人員不來到黃河邊也能隨時監測水位。雷達水位計的前身還有浮子式水位計、超聲波水位計。
隨著水文測驗設施和測報手段不斷改進,老唐他們經歷的原始的人工測驗方式已漸漸消失,自動化測驗、遠程數據采集和監測成為水文新潮流。濼口水文站站長萬鵬說,不久的將來他們還將用上多普勒流速剖面儀進行流量測驗,測一次只需不到20分鐘,比在船上待一個小時可要快多了。去年他們已經進行了流量測驗的比測工作,比測精度非常高。“如果今年能投入使用的話,測深和流量就不再需要用吊箱了。”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于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