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02-02 07:01:02
又是一年新春至。不忘初心,我們再次出發到現場去,到讀者中去,傾聽來自基層群眾的心聲,觸摸新時代脈動。這一次,我們將聆聽你在改革開放40年里所見證的變化;這一次,我們將記錄你奮斗的故事、轉型中的攻堅;這一次,我們與你一起感知山東發展的熱度、速度與溫度。自2月2日起,齊魯晚報開設“新春走基層”欄目,陸續推出記者來自一線的報道。
被譽為“千年一跨”的省城濟濼路穿黃隧道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展開。2018年1月底,隨著一股寒潮襲擾北方,黃河濟南段出現淌凌,濼口浮橋再次被暫時拆除。面對“斷行”,浮橋北岸的居民對“跨黃”更增添了幾分迫切。
每次拆除濼口浮橋,都會給黃河北岸的居民帶來不少麻煩。 記者 許建立 攝
五個居委會的
“求助信”
像是贏得了一場期待已久的勝利,1月14日晚間7時許,當“浮橋重新扎起來”的消息第一次出現在居民們的微信群里時,濟南鵲山片區5個社區的居民們很快就為此笑逐顏開。1月29日,因為黃河再次淌凌,浮橋又被暫時拆除,這一消息也在朋友圈里傳開了。拆合之間,牽動著村民十分敏感的神經。
其實,上次濼口浮橋僅僅短暫拆除了三天,但家住鵲山南社區的居民張紅(化名)直言,“那三天,簡直快把人逼瘋了。”
早在1月12日,鵲山片區的五個社區居委會,甚至聯合發出了加蓋公章的“求助信”。信中寫道:“因黃河淌凌,濼口浮橋要暫時拆除,鵲山社區大部分人需要天天到市區工作,孩子需要過黃河去上學,早晚要騎40多公里的電動車繞行黃河大橋,上班不便,孩子上學更是不便,懇求相關部門協調解決。”
1月29日,因濼口浮橋被臨時拆除,過往車輛不得不繞行建邦黃河大橋或濟南黃河大橋,導致橋面擁堵。居民們說,以往每當浮橋被拆時,都會出現這種情況。“按理說早就應該習慣了,但也許是因為平時的交通狀況越來越好了吧,一旦堵到里面,心情一次比一次壞。”
據記者統計,在濟南建邦黃河大橋與濟南黃河大橋之間的很多居民區中,大約有16個村莊或社區分布在黃河北,它們緊鄰黃河北的堤壩路。
“留在村里種地的都是六十歲左右的老人了,在村里住的年輕人有七八十個,都在黃河南岸上班,我們村算少的了。”一位受訪的村支書告訴記者。
保守估算,即使按平均每個村有六十人在黃河南工作,那么緊鄰黃河的這些村莊中,每天也有近千人需要通過濼口浮橋。
在這些村莊中,以“鵲山五居”最具代表性,因為鵲山社區距離濼口浮橋最近,對濼口浮橋的依賴也最強烈。一位社區干部曾表示,現在社區里所有事都與黃河南岸有關系,連干部到街道開會,也要過黃河,浮橋一拆,開會都成了難事。
從15分鐘到1分鐘
心理距離近了
家住鵲山腳下的王和龍算是黃河北的“土著”了。對于1971年出生的他來說,黃河天險與河面上的輪渡,承載了大半生的青春歲月。
王和龍告訴記者,他們那撥人上學基本是在黃河北,當時沒有渡河上學的苦惱。“我1987年從鵲山中學畢業,那時一年到頭也不怎么過河,也就是偶爾的幾次。”王和龍回憶說,當時過河去市區都是“辦大事”,尤其是過年過節串門走親戚。
1989年4月,王和龍入伍去濟南當兵,走時是坐著渡輪過河的,復員時是通過浮橋回來的。
1990年10月,濟南濼口浮橋正式通車,兩岸結束輪渡的過河方式。在王和龍的印象中,現在濼口浮橋的兩端就是以前輪渡的碼頭,“一點也沒變”。
浮橋開通后,過河的時間從15分鐘縮短為1分鐘,“這對我們住在黃河北的居民來說,真是不得了,一下子就感覺和心目中的市區近了,特別是對年輕人找工作來說,可選擇的范圍更大了,機會更多了。”王和龍說。
家住梅花山社區的王先生調侃道:“我們這離市區太近了,所以沒有一家銀行,平時存錢取款都去‘河南’,濼口那邊的銀行可全了。”
除了金融服務,醫療服務同樣高度依賴黃河南。很多村民表示,現在看病都想去市區的大醫院看,不是社區診所不行,而是有些病村里的衛生室實在看不了。“浮橋通著什么都方便,沒有浮橋,一切只能大眼瞪小眼了。”一名社區工作人員坦言。
拿著報紙反復看
跨黃隧道的新聞
對于居住在鵲山片區的五千多戶居民來說,濼口浮橋可謂一條“生命線”,它將黃河北的村莊與黃河南的市區聯系在一起,是黃河北居民前往市區讀書、就業、看病的主要路徑。
“小時候坐船,南岸一個船,北岸一個船,兩邊對開,我在船上緊跟在父母后面。船上有行人、自行車、摩托車,甚至還有小汽車。不算在碼頭等待的時間,過河大概需要15分鐘。”王和龍回憶說,每次坐船過河,都有種“漂洋過海的感覺”,特別是凌汛期間,當河面上的冰碴子撞到渡輪上時,就感覺有點眼暈,幸好時間不是太長,當渡輪靠岸,繩索都固定后,那種眼暈感才慢慢消失。”
回憶當年渡河的情形,如今已經年近50歲的王和龍仍記憶尤深。
不過,這份記憶將會離王和龍越來越遠。根據濟南市的跨黃規劃,浮橋終將成為歷史。
采訪中,只要一提到“北跨”倆字,幾乎所有人的眼里都在“放光”。一位村支書直言,村民們就像“餓久了想吃飯”那樣盼望著市區“北跨”,特別是要修建跨黃隧道,激動得睡不著覺,拿著報紙反復看與跨黃隧道有關的新聞。
確實,在人員流動更為頻繁、日常聯系愈發密切的今天,一座座通達的橋、一條條施工中的隧道,維系著許多人的生計與希望。
正如受訪的居民所說,城市在“北跨”,他們在“南跨”。“北跨”與“南跨”是一個夢想的兩面:北跨以“攜河發展”,是城市區域協調發展的民生大計;“南跨”而進城逐夢,是每一個有追求的人所渴望的時代舞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許建立 朱文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