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1-01-25 09:25:01
原標題:高值醫用耗材和藥品降價"沖擊波"調查:擠出"水分"后
來源:大眾日報
◎帶著5萬元來,最終花了2154元
“以前這種情況聽說得太多了,做個心臟支架手術,沒個五六萬下不來。”劉治瑞說。所以,當1月1日下午,自己的父親在濟南市長清區歸德鎮的家中突發急性心梗時,劉治瑞和姐姐一商量就達成了一致:兩家各拿一半,湊5萬塊錢帶著去醫院。
一場冠脈介入手術,在血管中植入兩個心臟支架,手術費、檢查費、床位費……全部費用加起來一共34889元,經過濟南市醫保報銷后,最終個人支付了2154元。
◎醫用耗材生產企業會不會偷工減料?
保證藥品、耗材的質量和安全,企業是第一責任人,在參加帶量采購之初,企業就向醫保部門提交了具有法律效力承諾書。一旦出現問題,會被記上“重重的一筆”,再參加國家或者省里組織的帶量采購,將會受到巨大影響。從監管角度講,各級藥監部門也在加大抽檢力度,就拿支架來說,目前正在推行每個支架都有唯一標識碼,從生產到使用于患者身上,全程可追溯和監管。
◎流通成本驚人
中國的流通企業數量是非常龐大的。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2019年度藥品監管統計年報》,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原料藥和制劑生產企業4529家,而《藥品經營許可證》持證企業54.4萬家,其中批發企業1.4萬家。全國實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1.8萬家,而醫療器械經營企業的數量是59.3萬家。
◎不中選就意味著出局
集中帶量采購中,企業中選就能占有一定規模市場,不中選就意味著出局。山東首次開展5類高值醫用耗材“團購”,省醫保局匯總全省各公立醫院和部分民營醫院對耗材產品的需求量。企業若中選,就能拿到醫院對本企業產品需求量70%的市場量;若未中選,則其醫院需求量的70%,將由醫院根據臨床需求自主分配給其他中選企業。
◎獲取虛高利潤的時代已經過去
“帶量采購對我們來說是重大挑戰。”從業多年,煙臺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興認識非常清醒:所有的藥企和耗材企業,經歷了從2000年開始將近20年的高利潤時代,獲得了近20年的高速發展和積累,隨著國家、省級帶量采購逐漸進入常態化,獲取虛高利潤的時代已經過去。
擠出“水分”之后
高值醫用耗材和藥品降價“沖擊波”給多方帶來重大影響
1月5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當劉治瑞為75歲的父親劉文順老人辦理出院結算時,差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場冠脈介入手術,在血管中植入兩個心臟支架,手術費、檢查費、床位費……全部費用加起來一共34889元,經過濟南市醫保報銷后,最終個人支付了2154元。
“我們是帶著5萬塊錢來的。”劉文順說。
醫院之外,醫用耗材生產企業和代理商們的心情,要比劉文順復雜得多。
因為在前期國家組織冠脈支架“團購”中未中選,一家企業失去了在千佛山醫院的一大塊“市場”,原來一年360個支架的意向采購量,被分配到了其他中選企業;而每個支架從1.3萬多元“斷崖式”下跌至469元,創造了冠脈支架“地板價”的山東吉微醫療,則面臨著市場規模提升后的產能供應和產品價格大降之后保住合理利潤空間的雙重考驗。
國家、省、市開展的高值醫用耗材帶量采購結果,在新的一年陸續落地實施。降價的“沖擊波”,正給患者、醫院和耗材企業等各方,帶來重大而又深刻的影響。
急癥患者“撞上”支架降價
劉治瑞對于“心臟支架”(業內稱“冠脈支架”)并不陌生。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顯示,我國心血管病患病人數已高達3.3億,十年間,冠心病手術從23萬例發展到超過100萬例。
重量僅約0.03克,均價高達上萬元,單位價格比黃金貴千余倍,2019年全國使用量是160萬個——作為冠心病手術的關鍵耗材,一個小小的冠脈支架,撐開了百萬患者的“生命之傘”,但也讓眾多患者有了“不堪負擔之痛”。
“以前這種情況聽說得太多了,做個心臟支架手術,沒個五六萬下不來。”劉治瑞說。所以,當1月1日下午,自己的父親在濟南市長清區歸德鎮的家中突發急性心梗時,劉治瑞和姐姐一商量就達成了一致:兩家各拿一半,湊5萬塊錢帶著去醫院。
劉治瑞當時并不知道,今年1月1日,首批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冠脈支架)“團購”結果落地實施,截至1月9日,山東等23個省市區已投入使用。山東共有219家醫院,上報了首年的意向采購量72484個,前期按照全年協議采購量的20%備貨到位。全省支架均價從原來的10382元,下降到700元左右。
在手術中,劉文順老人使用的是上海微創醫療一款“微創G3518”的支架,原來的價格是7323元,現在是590元。老人一共用了兩個,總共1180元,比之前節省了13466元。
“真是沒想到。”劉治瑞反復感嘆。
與急癥患者“撞上”降價不同,很多非急癥患者和家屬對冠脈支架落地問題十分關注。有些患者甚至是“坐等降價”之后再來醫院做手術。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工程部副主任郭寶滸,把一張12345熱線答復單拿給記者看,群眾咨詢的問題,就是何時能用上降價的支架。
“近期來咨詢的確實有所增多,短時間內手術量可能會有所增加,長期看還是會趨于平穩。”淄博市市立醫院(臨淄區人民醫院)心臟科一病區主任鄭貫中說,1月1日-6日,科里已經做了10多臺介入手術。
以1月1日為觀察節點,這一天,山東各地的患者開始享受到冠脈支架降價的紅利。在棗莊市立醫院,一位彭姓患者使用了美國波科一款原價11400多元、現在776元的支架,2個支架,比之前節省了21000多元。而從實際負擔角度講,過去,醫保報銷后,一枚支架個人負擔大概三四千元,現在可能只需掏二三百元。
實際上,高值醫用耗材降價,冠脈支架是打了“頭陣”。繼“國家隊”出手后,2020年12月31日山東開展5類耗材“團購”,包括球囊、一次性使用套管穿刺器、初次置換人工髖關節、可吸收硬腦(脊)膜補片、心臟起搏器(雙腔),競價產品平均降價82.59%,中選結果有望在今年3月份落地實施。2020年11月14日,淄博牽頭發起了七市聯盟高值醫用耗材“團購”,涉及骨科創傷類和血液透析類,今年1月1日起已落地實施。
記者了解到,在心內科常用耗材中,價格較高的是冠脈支架、球囊和心臟起搏器這“三大件”。如今“三大件”已經或即將降價,球囊從均價3000元降至300元以下,普通心臟起搏器從均價3.9萬元降到1.9萬元以下。“今后廣大冠心病患者負擔將會進一步大幅下降。”鄭貫中說。
“實惠”的前提是降價不降質
從1萬降到700,醫用耗材生產企業會不會偷工減料?
這樣的擔心,在前期集中帶量采購帶來的藥品降價中也有過,事實給予放心的回答。2020年4月15日,第二批國家集采結果在山東落地,山東患者用上了治療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疾病的32種降價藥。65歲的路鐵海,家住淄博市臨淄區鳳凰鎮西陳家村,因為患有糖尿病,需常年服用一種名為“阿卡波糖片”的藥品。“原來一盒60多塊錢,疼得慌。現在5塊多一盒,一個月吃三盒才不到20塊錢。”1月22日,面對記者關于質量、效果的疑問,路鐵海說:“降價后用了10個月了,效果不錯,血糖控制得挺好。”
帶量采購的核心邏輯,是以“實量”換“真價”。在省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處副處長劉智看來,今日之所以能實現帶量采購藥品“降價不降質”這一難得局面,背后是中國醫藥工業經過這些年的發展,質量不斷提升,在部分領域具備了國產替代進口的能力。通過帶量采購,一方面拉動一部分進口原研藥、高值耗材“跳水”,另一方面促進國內仿制藥企業、耗材企業提升質量、擴大銷售規模,實現長遠健康發展。“保質保供,始終是帶量采購的重要前提。”
多家受訪企業明確表示,保證藥品、耗材的質量和安全,企業是第一責任人,在參加帶量采購之初,就向醫保部門提交了具有法律效力承諾書。一旦出現問題,會被記上“重重的一筆”,再參加國家或者省里組織的帶量采購,將會受到巨大影響。從監管角度講,各級藥監部門也在加大抽檢力度,就拿支架來說,目前正在推行每個支架都有唯一標識碼,從生產到使用于患者身上,全程可追溯和監管。
“目前備貨了266個冠脈支架,涉及5個品牌產品型號,全部是醫院臨床上使用過的品牌,進口的有波科醫療、美敦力,國產的有吉威醫療、微創醫療。”郭寶滸告訴記者,具體產品型號上有所變化,比如吉威醫療此次中選的“心躍”支架,是其最新一代產品,而醫院此前用的是上一代產品。整體看,中標產品不僅降價,而且提質,對患者而言性價比更高。
記者注意到,千佛山醫院有一款此前采購量較大的進口支架,因為未中選,相關企業只能遺憾“出局”。而除了前面提到的五個品牌,醫院還增補了中選的一款國產支架,近期備貨到位。
郭寶滸直言,現在國產支架并不比進口的差。多位業內人士也透露,如今國產支架的市場份額超過75%,樂普醫療、微創醫療、吉威醫療和賽諾醫療四家頭部企業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且比例相當穩定。
談及淄博市“團購”耗材產品品質問題,淄博市市立醫院(臨淄區人民醫院)骨一科主任李光磊感受深切:“以前一些國產大品牌產品,價格要比普通產品貴1.5-2倍,基層醫院不會采購,老百姓也用不上。集采后,這些品牌產品降幅力度很大,僅比普通產品貴10%,醫院今年就新采購了一款品質更高的中選產品。”李光磊認為,這有助于基層大夫用更好的產品,實現更好的醫療效果。
省內一家知名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這場市級聯盟“團購”中中標,其有關負責人透露,原先其“髓內釘”產品的價格在1萬元到1.2萬元之間,同一型號產品,在不同醫院之間,價格能相差兩三千塊錢。“團購”后,價格統一降為3250元。“價格下降了,質量不會改變,企業不敢去冒這個風險。”
擠出流通環節“水分”
關于高值醫用耗材和部分藥品的價格“水分”,曾有人打過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像是水盆里的毛巾,拎起來就淋水,根本不用擠。
以往的“招采分離”模式存在只招價格不帶量、量價脫鉤的問題,產品即使中標,進入醫院還有門檻,導致醫藥購銷領域回扣問題屢禁不止。根據公開可查的法院判決文書統計,2016年至2019年間全國百強制藥企業中,有超過半數被查實存在直接或間接給予回扣的行為,其中頻率最高的企業三年涉案20多起,單起案件回扣金額超過2000萬元。
“我們原來有幾百家的經銷商、各級代理商,包括全國總代理、大區代理、省代理、市代理等等,整個行業都是如此。”記者采訪的一家耗材企業負責人說,經過層層加碼,最終中間流通環節的營收和利潤,甚至高于生產制造端。
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司司長鐘東波也公開對媒體表示:“雖然冠脈支架價格均價1.3萬元,但實際上打包給代理商的價格也就在2000多元,中間那部分完全是流通費用。”
“中國的流通企業數量是非常龐大的。”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常務副院長孫強,曾在2019年作為藥物經濟學專家,被國家醫保局選中參與醫保藥品談判工作。他向記者提及了一組對比有些驚人的數字: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2019年度藥品監管統計年報》,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原料藥和制劑生產企業4529家,而《藥品經營許可證》持證企業54.4萬家,其中批發企業1.4萬家。全國實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1.8萬家,而醫療器械經營企業的數量是59.3萬家。
“帶量采購,醫保部門作為最大購買方直接和企業談判,把原來銷售的中間流通環節都砍掉了,這樣才可能把價格降下來。”孫強說。
劉智告訴記者,山東首次開展5類高值醫用耗材“團購”,省醫保局匯總全省各公立醫院和部分民營醫院對耗材產品的需求量。企業若中選,就能拿到醫院對本企業產品需求量70%的市場量;若未中選,則其醫院需求量的70%,將由醫院根據臨床需求自主分配給其他中選企業。
“有采購量保證,減少多層環節,大大減輕了企業營銷成本和壓力,我們也最大程度讓利惠及老百姓。”煙臺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興認為,這是讓耗材價格逐步回歸理性的有效方式。在全省5類高值醫用耗材“團購”中,正海生物生產的硬腦(脊)膜補片得以中選,這是適用于神經外科的一種產品,價格降幅85%。
楊興還提到,以前企業普遍存在“回款難”的問題,實行帶量采購后,醫保基金與中選企業直接結算,30天內完成支付,也能有效降低企業交易成本。
從“站在風口”到“大浪淘沙”
集中帶量采購中,企業中選就能占有一定規模市場,不中選就意味著出局。
2020年11月25日,山東省開展首批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我省一家手握300多個藥品生產批件的企業,有8個藥品中選,其中一款“注射用蘭索拉唑”,掛網價是四五十元,中標后的價格為1.36元。企業相關負責人說,去掉配送費,這幾款藥利潤空間很小,但即便是微利,也必須中選,站穩市場。“預計8個藥品在山東的市場規模將增長30%左右。”
藥企和耗材企業之所以“咬著后槽牙”擠水分,降價幅度甚至超出了醫保部門的心理預期,終究是為了市場。不接受降價的過專利期進口原研藥,產能和效率無法從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國產仿制藥,或都將面臨市場的急劇萎縮。耗材領域,同樣如此。
“帶量采購對我們來說是重大挑戰。”從業多年,楊興認識非常清醒:所有的藥企和耗材企業,經歷了從2000年開始將近20年的高利潤時代,獲得了近20年的高速發展和積累,隨著國家、省級帶量采購逐漸進入常態化,獲取虛高利潤的時代已經過去。”以前是‘站在風口上誰都能飛’,現在是‘大浪淘沙強者勝’。從這個角度講,帶量采購也是機會,現在國內的藥品和耗材參差不齊,通過優勝劣汰,凈化行業生態和空氣。”
孫強認為,帶量采購不僅將改變醫藥工業的格局,還將重塑未來的流通生態,大批小規模流通企業將被淘汰,行業規模化、集中度將大幅提升。
對于中選企業而言,一個共識已經形成:在利潤空間減少的現實下,既要保障產能供應,又要實現自我發展,重心要轉向提升內在競爭力。楊興認為,關鍵是創新能力和管理能力要跟上,做好降本增效文章。“誰能經受住市場的考驗,誰就能做大做強,贏得未來發展的機會。”
“市場份額上升,意味著我們同原材料端議價時,也具備了‘量’的優勢。”山東一家髖關節生產企業說,不僅如此,目前關節全陶原材料和關節上的涂層,多是國外進口,現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正大力研發替代性材料,原材料成本控制后,企業生產空間的利潤還是有保障的。
位于濟南的一家藥企相關負責人說,企業一方面正在加速推進創新藥研發進度,依靠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繼續大力做好普通人負擔得起的高水平仿制藥。今后,企業將在雙向發力下實現質量、價格與收益的平衡。(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