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22-05-23 15:47:05
原標題:關于表述濟南泉水的幾個疑問
來源:濟南時報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黃中明攝
□榮斌
濟南是舉世聞名的“泉城”,所以,關于濟南泉水的“說道”極多,民間傳說且不論,僅見諸印刷品的“白紙黑字”就難計其數。作為濟南人,筆者留意讀過許多關于濟南泉水的詩文,獲益多多,也間或有所疑問,這里試舉幾例如下:
“濼”,就是趵突泉嗎?
許多文章在提到濟南的泉水文獻早就有記載時,都愛引用《左傳·成公二年》的一段話:“公會齊侯于濼。”這段話記載的是魯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齊國和魯國國君在濼水之濱會盟的事情。兩國國君會盟,是重大歷史事件,其發生地自然為史家所矚目。不料,有人則進一步推導說,這次會盟就發生在趵突泉,“濼”就是趵突泉最早的文獻記載,距今已有多少多少年云云。
其實,《左傳》所記的“濼”,是一條河,即“濼水”。濼水的發源地是趵突泉,不假;稱趵突泉為“濼源”,完全正確。但濼水畢竟是濼水,趵突泉畢竟是趵突泉,河與泉,是兩個不同的地理概念。兩國國君見面是在河濱,不是在泉邊。如果說《左傳》所記的那個“濼”就是趵突泉,那就只能是誤導了。
當然,“濼”不是與趵突泉絲毫無關,因為它的源頭畢竟是趵突泉。但不能因此就把二者混為一談。如果要強調趵突泉與“濼”字“沾親帶故”,只能稱趵突泉為“濼源”。
其實,更準確地說,“濼源”也不只是趵突泉一個泉子,而是今天人們所習稱的“趵突泉泉群”。這當是延展開的另一個相關話題,此且不入論列。
“清冽”和“清洌”能混用嗎?
在形容濟南泉水的文字中,常常見到一些人愛用“清冽”。如果作者是要說那泉水很冷,這樣用無可厚非,可是有些作者明明是為了說泉水清澈,卻使用了“清冽”。那就是“差了一點”——用來形容清澈的,該是多一點的“洌”。而清澈和寒冷明明白白是兩回事,也就是說,該用“清洌”的地方,不能說是“清冽”。
其實,形容濟南的泉水,是應該慎用“清冽”的。因為,即便是在嚴冬,濟南的泉水都不“冽”。濟南老城區及其緯度以南的上千個泉子,雖然都屬于地理學中的“冷泉”(這是一個與“溫泉”相對應的學術概念),但是,由于濟南的泉水是地下水,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其出露時也是帶著地下的溫度的。例如,趵突泉水出露時就是四季恒溫,平均在攝氏18度左右。曾鞏的詩寫趵突泉“滋榮冬茹溫常早”,趙孟頫的詩寫趵突泉“云霧潤蒸華不注”,都寫的是趵突泉的泉水在冬天的實況。冬暖夏涼,這是人們對泉水共同的觸感。也許有人又會問:寫夏天濟南的泉水涼爽宜人,用“清冽”不行嗎?須知,冷與涼雖然義相近,但是畢竟是兩個概念,將涼稱為“冽”,當屬失度。當然,如果詩人運用形象思維偏要用“冽”來形容涼,那是另外一回事。
《大東》是“詠泉詩”嗎?
許多濟南“詠泉詩”的選本,都收了出自《詩經·小雅》的《大東》詩,大概是因為該詩最早,所以每每被列為第一篇。也有許多論者在文章中說“濟南最早的詠泉詩《大東》”如何如何。
《大東》是古譚國一位大夫寫的,詩中表現了對西周統治者的經濟掠奪與政治壓迫的不滿。譚國在今平陵城一帶,公元前684年就被齊國滅掉了,也就是說,該詩至少寫成于2700多年前。所以,人們說這是濟南地區有文字記載的最早詩歌。詩中確實有一句提到了泉水,那句詩寫的是:“有冽氿泉,無浸獲薪。”譯成現代漢語就是:“那從旁邊流出的冷冷的泉水啊,不要浸濕我好不容易打來的柴草哦。”這哪里是作者在“詠泉”?如果說作者是在這里“詠泉”,甚至說該詩就是“詠泉詩”,明顯偏離了原詩本義。
那么,選者和論者為什么都把《大東》作為“詠泉詩”呢?大概就是因為該詩早。選者和論者需要以“濟南2700多年前就有了詠泉詩”這一說法來壯門面。這些選者論者固然是出于好心,因為“詠泉詩”越多、越早,就越能證明濟南的泉文化輝煌。但是詩中涉泉與詠泉,畢竟是兩回事。“詠”是一個中性詞,雖然詩人對事物或褒或貶都可以說是“詠”,但人們習慣上大多都認為“詠”是有贊頌、顯揚之意的。問題恰恰就在于,《大東》對那“氿泉”既沒褒也沒貶,只是提到了它而已。也就是說,《大東》詩只是涉及到了泉水,不能說是作者在“詠泉”。
詠泉詩輯本將類似《大東》這樣的涉泉詩一股腦囊括其中的例子還有許多,此不一一舉例。濟南詠泉詩多,是好事,但拾到筐里都是菜的做法就欠妥當了。
濟南“老城”泉域是2.6平方公里嗎?
從20世紀80年代起,許多文章在提到濟南老城泉水眾多時,都愛說“在2.6平方公里的濟南老城中遍布著100多處泉子”等等。這一表述流傳甚廣,但經不起人們推敲。例如:一,這里所說的“老城”是指哪個范圍?二、如果是指自明代定型的府城的話(即老濟南人習稱的“城里”),那面積是2.6平方公里嗎?三、濟南城區的四大泉群(珍珠泉泉群、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龍潭泉群),只有一個在“城里”,其他3個都在“城外”,那“2.6平方公里”包括它們嗎?如果不包括,那“老城”的泉子數量有100多處嗎?如果包括,那“老城”能說是2.6平方公里嗎?等等。
長期以來,許多文章都沒有說明濟南“老城”概念確指哪塊地方。被護城河和原城墻圍起來的那塊地方稱為“老城”,毫無疑義,那么,后來擴展的圩子墻內那塊地方算不算“老城”呢(三大泉群都在該區域)?于是,有人又使用了“舊城”概念,那么“舊城”包括不包括再后來辟建的商埠呢?有人說,“舊城”是指歷下、市中、天橋、槐蔭四個行政區,那么能夠將4個行政區那么大的地塊都列為泉域范圍嗎?如果不能,泉域又該如何在這幾個區圈定?問題可以再繞回到本段開頭的提問:濟南“老城”(或“舊城”)的泉域范圍,是2.6平方公里嗎?據《歷城縣志》記,明代府城城墻周長“12里48丈”,折合6160米;濟南市考古研究院李銘先生提供的測量數字是6300—6400米。濟南老城近似正方形,按前者計算“老城”面積,該是≤2.37平方公里;按后者計算,該是≤2.56平方公里,兩個數字都離“2.6平方公里”不遠。問題是,測算出的“老城”面積能說就是泉域面積嗎?
大家知道,如果說泉域面積是分母,泉子數量是分子的話,那么分母越小、分子越大,比值越高。在我們已經基本探明泉子數量的情況下,科學界定城區泉域范圍是十分必要的。這需要有關部門通過研究后做出科學結論,以便統一口徑。期盼這一問題盡早得到解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