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2022-07-28 09:43:07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樊巍】隨著問天實驗艙發射成功,中國距全面建成空間站更近了一步。與此同時,美國Quora網站上一個關于中國航天的問題突然走紅,引發了各國網友關注。有人在Quora上提問稱:“在中國新發射的太空船上只使用中文,這是否說明這個國家超級自我封閉?他們正在通過使用一種非通用語言來擺脫來自其他國家的科學家?”然而,在該問題的回復中,各國網友幾乎是一邊倒地支持中國!有網友稱:“實際上是美國封閉了自己的太空計劃,拒絕讓中國參與。現在中國在沒有外界幫助下作出的努力,卻被抹黑為‘超級自我封閉’或擺脫他人的證據。這一切都是因為美國試圖‘擺脫’他們不想要的競爭者所造成的。”
實際上,中國空間站從一開始就立足于打造成一個面向國際社會的、開放的科技合作平臺。《2021中國航天白皮書》就提到,中方很早就曾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與歐洲空間局合作開展伽馬暴偏振探測研究;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期間,中國與法國合作開展微重力環境下人體醫學研究。
《環球時報》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處獲悉,2014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歐洲空間局在北京簽署《關于載人航天飛行活動的合作協定》。根據該協定,雙方的潛在合作領域包括:將利用中國空間站等在軌基礎設施等,在不同領域聯合開展科學實驗與研究以及空間基礎設施合作。
2017年,中國首次組織航天員海上救生訓練,16名中國航天員和2名歐洲航天員參加了此次訓練。這是外國航天員首次參與由我國組織的大型訓練任務。
2019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還與聯合國外空司在聯合國外空委第62屆會議期間,共同宣布聯合國/中國圍繞中國空間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的第一批項目入選結果,共有來自17個國家、23個實體的9個項目成功入選。申請國家包括俄羅斯、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印度、肯尼亞、墨西哥等。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系統副總設計師柏林厚日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空間站建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應用,為全人類和平開發利用空間環境做出我們中國人的貢獻。他說:“我們并不追求成為人類在太空中唯一的空間站,我們的目標是把空間站建成一個面向全人類的國家級空間實驗平臺。”對于未來中國空間站能否承接國際空間站的使命,成為全人類在太空中新的驛站,柏林厚表示:“當然可以!”
挪威奧斯陸大學的科學家特里西婭·拉羅斯博士7月23日在推特上興奮地發文稱,她希望能夠在不遠的將來登上中國的空間站。拉羅斯參與的是一個歐洲多國科研機構開展的研究項目。拉羅斯正在展開航天員訓練,她希望能夠登上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對研究項目進行驗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