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3-08-29 07:40:08
原標題:山東:人才“活水”為鄉村振興賦能
來源:中青報·中青網
原標題:山東:人才“活水”為鄉村振興賦能
來源:中青報·中青網
全省農村實用人才總量穩定在270萬人以上
山東:人才“活水”為鄉村振興賦能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 張玘云
來源:中國青年報(2023-08-2801版)
身著紅色漢服,36歲的桂懷芳正全神貫注地作畫,筆下名為《國色天香》的十米長卷已完成過半。在她的家鄉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洪廟村,和她一樣的農民畫師如今已有50余人。
“農忙時下地,農閑時畫畫”——這些新農人的生活狀態令人耳目一新。以農民畫產業為基石,十幾年間,這個400余人的村莊蹚出了一條特色致富路。目前,全村50余名畫師帶動周邊村民從事繪畫創作近百人,每年創作繪畫作品近兩萬幅,年產值800萬元。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關鍵一環。山東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加大引育力度,優化發展環境,如今已構建起涵蓋農業科技、生產經營、鄉村治理、公共服務等領域的人才矩陣,全省農村實用人才總量穩定在270萬人以上。一泓人才“活水”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注入新動能。
農民參與激活內生動力
作為巨野縣書畫產業闖市場的第一人,81歲的姚桂元老人親歷并見證了洪廟村的蝶變。
姚桂元年輕時“闖關東”畫過農村家具,也曾在縣工藝美術廠做過職業畫師。20世紀80年代初,美術廠停產,姚桂元組織12名下崗畫師和30多名農民徒弟,在縣城街頭掛起書畫社的牌子,集中開展創作培訓。
2009年,姚桂元成立了全國首個以農民繪畫為專業的合作社——洪廟農民繪畫專業合作社,輻射周邊十多個村莊,目前擁有社員514人。合作社實行統一人員,統一價格,統一銷售。村民們在家門口捧上了“金餑餑”,專業農民畫師每年收入6萬-10萬元。
作為合作社第一批畫師,桂懷芳如今完成一幅畫平均耗時半個月左右,合作社則以每幅4000元進行收購。不僅如此,這些年她還帶出了十幾名徒弟。
如今,農民畫產業發展的接力棒交到了姚桂元的兒子姚樹昭手中。身為合作社理事長的姚樹昭不僅通過電商解決了父親眼中的銷售難題,還帶著農民工筆畫走到了父輩難以企及的國際舞臺。2022年,姚樹昭主創的作品《盛世長虹》亮相美國紐約時代廣場。
“巨野書畫產業由我父親一輩培育壯大,由我們年輕一代繼續傳承,成為一個可以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業的富民產業,我和我的父親都感到無比自豪。”姚樹昭說。
放眼巨野全縣,49個農民畫院星羅棋布,全縣畫工筆牡丹畫的農民畫師就有1.1萬人。這個全國唯一一個中國農民繪畫之鄉,去年創作繪畫作品120余萬幅,占全國銷售市場的80%,作品遠銷美國、法國、新加坡等40個國家和地區,產值近20億元。
從農藥銷售到農業服務領域專家,李朝綱的成長歷程可謂德州市齊河縣培育本土人才的生動縮影。
2013年公司成立至今,李朝綱帶領團隊流轉土地5000余畝,全托管土地4萬余畝,半托管土地8萬余畝,年收入4000余萬元。
常年在田間地頭摸爬滾打,李朝綱根據土質、當地農民種植習慣等,不斷對農業機械和植保機械進行改進,已參與研發農機農藝實用新型專利20項,參與研發農業加工方面發明專利兩項。
“做農業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李朝綱由衷感慨,時至今日,他仍保持著對相關農業知識的鉆研習慣。他帶出了幾個和他一樣熱愛農業的“土專家”,這令他倍感驕傲。
“走融合路,吃改革飯,讓農民參與,這正是我們推動鄉村振興的3個動力所在。”德州市委書記田衛東說。
“合伙人+”效應
在山東省濟寧市的鄉村里活躍著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有想法、有知識,敢干事、能干事,一個個傳統村落經過他們改造,成為“網紅”打卡地。他們有一個特別的名字——“鄉村振興合伙人”。
近年來,濟寧市立足鄉村實際,健全推進機制,打造形成了“政府支持+平臺孵化+市場運作”的合伙人招募模式,吸引一大批創業人才“下鄉”,走出一條匯聚社會力量助力鄉村振興的嶄新路徑。
等閑谷藝術糧倉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彬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這間書房已經接待過30多個國家的國際友人,也是村民平時常帶著孩子來讀書的地方。”7月26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跟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團來到位于泗水縣夾山頭村的等閑谷藝術糧倉,走進一間寬敞別致的小型圖書館時,田彬介紹。
眼前這一鄉村產業創意孵化平臺,幾年前還是一座隱藏在山村里的廢棄戰備糧倉。田彬帶領一幫有情懷又懂現代經營理念的設計師、藝術家,不僅成功改造了糧倉,還將周邊村莊打造成現代休閑村落,讓這里成為更多人的“詩和遠方”。
如今,這里已形成“研學+文創+藝術+教育+農業+旅游”六位一體發展格局。田彬帶領團隊探索出由“基礎合伙人”到“成長合伙人”再到“核心合伙人”的晉升模式,先后吸引了48名鄉村合伙人,落地合作項目45個,村集體經濟也因此不斷壯大,并有效推動村民致富增收。
除了外來人才,合伙人中不乏本地村民。在東仲都村,有的村民以“鄉村振興合伙人”身份加入創業團隊自己當老板,在家門口實現了創業增收;有的村民通過進入“鄉村振興合伙人”創辦的企業打工成為新型職業農民,獲得工資性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濟寧市還嘗試通過多領域招募榮譽合伙人。在山東省第一家實質化運作的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目前已有20名清華大學研究生被吸納為“鄉村振興合伙人”。
為增強合伙人的歸屬感,泗水縣專門建立高層次人才服務綠色通道,田彬、王大強等12人獲得“圣地人才一卡通”,在濟寧全市范圍內享受23項優質人才服務。對表現突出的合伙人,授予“名譽村長”稱號,邀請參與村集體發展和村務重要事項決策。
目前,濟寧市廣泛招募“鄉村振興合伙人”591名,與村集體合伙開發項目501個,吸納就業3.3萬人,帶動群眾增收6億元。如今,這支隊伍的規模愈加壯大,通過推動合伙人招項目、項目招合伙人,合作內容不斷豐富,“合伙人+”效應由此不斷彰顯。
突出人才引育創新強化本土人才培育
臨沂市沂水縣西墻峪村是遠近聞名的抗日堡壘村。2019年,剛來西墻峪村任村黨支部書記時,面對村民的質疑,90后退役大學生王成成沒有退縮,“我當時抱著軍人不服輸的勁頭,想著一定要干點實事,讓大家接受我”。
村里所有的變化都是從這個“兵支書”來了之后發生的。成立專業合作社、爭取上級資金、吸引工商資本……王成成立足村里的紅色文化和綠色生態優勢,從人居環境整治入手,帶領村民吃上“旅游飯”,走上致富路。
旅游環境有了起色后,村里又引入了專業旅游公司運營,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形式推動旅游產業發展。村里的特色農產品小米、蜂蜜、雞蛋等被做成伴手禮,備受歡迎,不僅如此,38名群眾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每一個好村背后,都有一個過硬的村班子、優秀的村支書,這是目前農村的規律性現象。為此,我們堅持‘重激勵、嚴約束、掐尖選、支持干、及時調’。”臨沂市委書記任剛介紹。
在東營市墾利區楊廟社區,昔日黃河灘區的“窮窩窩”,如今通過推動治理、服務、產業等融合發展,逐步走出一條沿黃特色鄉村振興新路子。談起今昔巨變,居民們都對“領頭人”董集鎮副鎮長、楊廟社區黨委書記張麥榮稱贊不已。
這里是為改善黃河原蓄滯洪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新建的新型社區,如今居住著沿黃河大壩11個房臺村1535戶、4792名居民。
群眾“安居”之后,如何“樂業”?在東營市首批沿黃農村集中居住社區,張麥榮和同事們發現,眼前并無現成模式可借鑒,一切只能從頭摸索。
張麥榮帶領大家深化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模式。如今,6個合作社帶動700余名群眾實現靈活就業,居民收入來源也由單一種植收入拓展到土地流轉、務工和經營收入等多種渠道。
同時,楊廟社區創新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綜合平臺,92項服務事項下沉社區。此外,還有高標準建設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老年餐廳,按省級一類標準建成的社區幼兒園、省級標準化水平的社區衛生室等。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省鄉村振興局局長張紅旗表示,山東省堅持把人才作為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突出人才引育創新,強化本土人才培育。除不斷構建從兩院院士、泰山學者到農技推廣人員、“土專家”“田秀才”的人才矩陣,山東還抓住“關鍵少數”,著力塑造用好戰略科學家;同時,強化“中流砥柱”,著力培育打造科研推廣人才隊伍,目前已組建27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覆蓋主要產業全鏈條技術研發,并創新開展基層公費農科生培養計劃,累計招收2042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