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23-09-28 10:12:09
原標題:民國初年的《山東全省州縣自治區域圖》
來源:齊魯晚報
原標題:民國初年的《山東全省州縣自治區域圖》
來源:齊魯晚報
□孫南邨
清末,朝廷因情勢所迫,于光緒三十二年九月一日頒詔“預備仿行立憲”。
兩年后的光緒三十四年八月,清廷頒發《欽定憲法大綱》《九年預備立憲逐年籌備事宜清單》(下簡稱《九年清單》),為立憲設定年限目標;十二月,清廷發布《城鎮鄉地方自治章程》,出臺了預備立憲的初步實施規則。
為落實《九年清單》,各省相繼成立組織,籌辦相關事項。《山東全省州縣自治區域圖》(下簡稱《區域圖》),就是當年推進此項工作的一份歷史記錄。
《區域圖》由山東省地方自治籌辦處印行于1912年(民國元年),高55.5厘米、寬38厘米,套色石印,布脊精裝,是當時山東省十府、三直隸州107個州縣區域圖匯編集,圖共計172幅。與明清時期印行的方志、地域圖相比,此圖更加清晰、詳細,信息量大。其中省界、府界、州縣界、區鄉界,山區、河流、湖泊,府、州、縣城、自治公所(區鄉駐地)、村莊,鐵路、驛路、大路、鄉村路、電話線等,皆入圖中。
《區域圖·目錄》依次為:濟南府十六州縣,共有圖二十幅;東昌府十州縣,共有圖十幅;泰安府七州縣,共有圖十二幅;武定府十州縣,共有圖十四幅;臨清直隸州四州縣,共有圖四幅;兗州府十州縣,共有圖十六幅;沂州府七州縣,共圖二十一幅;曹州府十一州縣,共有圖十七幅;濟寧直隸州四州縣,共有圖四幅;登州府十州縣,共有圖二十一幅;萊州府四州縣,共有圖八幅;青州府十一州縣,共有圖十八幅;膠州直隸州三州縣,共有圖七幅。
《區域圖》比例尺為1:180000,各州縣圖大都是一二幅,兗州府滕縣(今滕州)和沂州府蘭山縣(今臨沂市蘭山區)最多,為四幅。
山東省于1908年11月在濟南成立由官紳聯合組建的“諮議局籌辦處”,翌年2月成立“自治研究所”,10月成立“地方自治籌辦處”。此項工作開展后,省內官紳積極推動、強烈反對者皆有。
據清末欽定憲法的起草者汪榮寶的《汪榮寶日記》(中華書局,2013年8月)記載:“黃次腴到山東調查憲政籌備成績,寄寶侍郎一書,力言東省官紳無不以籌備憲政為今日唯一之巨患,至比諸義和團。”可見,山東反對此事者并非少數,但終因官方行為而無力阻擋。
1911年10月11日辛亥革命爆發,翌年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原籌辦自治區域工作仍在繼續。就在這一年,山東全省107個州縣完成了新劃自治區域,省地方自治籌辦處即把《區域圖》印裝成冊。此圖內容、制作方法都很新穎,為州縣地域圖前所未有。
下面以《兗州府滕縣自治區域圖》為例,看看圖中的情形。
1990年3月,中華書局出版新編的《滕縣志·地理》,其中有一幅《兗州府滕縣自治區域圖》。此圖是上述滕縣四圖拼接縮小的新制版,意在展現清末滕縣所轄區域的位置范圍,全圖因縮小為16開,圖中內容有所變動。《兗州府滕縣自治區域圖》原圖由“甲乙丙丁”四圖組成,分南北兩部分;“甲乙”為滕縣北半部東、西部分,“丙丁”為南半部東、西部分。
“圖例”第一是“鐵路鐵橋”。據民國初年《滕縣續志稿》(排印本)記載,清代宣統元年“津浦鐵路修至滕境,臨(城)棗(莊)鐵路方議興工”;新編《滕縣志》記,1911年“津浦鐵路從沙溝修出滕境至韓莊,接軌通車。”
此時鐵路在滕縣尚屬新生事物,山東省內有膠濟鐵路、省外有京漢鐵路開通,其運行便當、快捷已為時人所知。津浦鐵路在滕縣全境設界河、劉家莊、滕縣、南沙河、官橋、井亭、臨城、沙溝八站。此事之大,轟動城鄉,因此《區域圖》就把鐵路放在圖例之首了。
省地方自治籌辦處編印《區域圖》的主要目的,是明確各州縣鄉級自治區域范圍,因而村莊亦在圖中。
滕縣《區域圖》除了城廂區域和東南飛地(今屬江蘇徐州市賈汪區)外,共設武城(城前)、虺壇(歐家峪)、梁城(東郭)、邾城(桑村)、長城(山亭)、昌慮(羊莊)、管鮑(龍巖店)、塢泉(大塢)、休城(休城)、楊城(望中)、漢宮(西奮,“奮”方言讀音gǎng)、公邱(倉溝)、薛城(柴胡店)、臨城(臨城)、微湖(沙溝)十五鄉,括號內村名為鄉自治公所。鄉分界以紅色虛線標示,鄉自治公所以紅色標示,以此突出重點。所取鄉名,皆與滕縣自然、人文有關。
在滕縣《區域圖》印行五年前的光緒三十三年,退職返鄉的原翰林院編修高熙喆,為家鄉編寫了一部《滕縣鄉土志》(石印本),所記滕縣區域以“仁、義、禮、智、孝、弟、忠、信”八字為名,下分七十二區,如“仁一區”“仁二區”“仁三區”等,此區域劃分始于清嘉慶年間。新的《區域圖》一改舊制,同等地域劃為十五鄉,鄉名有地方特色,設自治公所,直管到村。全省其他州縣《區域圖》各鄉亦是如此,當是按省地方自治籌辦處統一部署執行的。
明清時期,滕縣舊志因制圖難度較大,村莊入圖者較少,集市、較大村莊僅在文中列名。新制滕縣《區域圖》村莊大都入圖,讀者以村莊所在地為標志,看山水具體方位、道路走向,且一目了然。
滕縣《區域圖》道路在鐵路、運河之外,還有“驛路”“大路”“鄉村路”。驛路十里一鋪,以村名命名,其走向在明清縣志地域圖中標示清楚,而其他道路則相對模糊。《區域圖》所示道路、沿途走向就較為明晰、確切。滕縣縣城通往濟寧的“大路”,走的是閆村、李店南、休城、大塢、崗子,往西北出境,與鄒縣《區域圖》“大路”連接,走郭家莊東、朱山莊、石墻往西北行。滕縣縣城通往費縣的“鄉村路”,走的是桑村、芹窩、山亭、辛召、魯里、土山,過王家灣出境……今人觀看,多有“原來如此”之嘆。
《區域圖》開本大,制作先進,編入了清末山東各州縣山水、交通、村莊等多項實際內容。它不僅是當年州縣自治區域的歷史記錄,也是后人研究當時縣域狀況的一份珍貴資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