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3-12-27 16:50:12
原標題:2023年度產業大事件回顧:從人間煙火到大國重器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原標題:2023年度產業大事件回顧:從人間煙火到大國重器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站在2023年歲末回望,這一年醞釀著無數新的可能與潛力。
一邊是重新旺起來的人間煙火氣,國內文化、體育、餐飲、旅游等市場快速升溫,為情緒價值買單重回消費核心舞臺;另一邊是科技創新驅動力量不斷提升,讓新能源、人工智能、先進制造等產業取得了諸多突破,圍繞高質量發展答卷。
即便仍面臨內外部的不確定性,但從身邊到遠方,不同的產業和每個人交織在一起,都在穩步找回自己的確定性。
無論世界如何變化,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不變的。基于一些國家宏觀數據及天眼查研究院的大數據洞察,《山海有歸期,追光向未來:2023年度產業盤點》新鮮出爐。在即將到來的2024年,希望以下關于2023年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事件與數據回顧,可以帶給你新的力量與期待。
靠“搶”的2023:大型體育賽事如約而至
演唱會全面回歸
2023年,承載情緒價值的文化產業和體育產業迎來了迅速復蘇,并獲得了強勁增長,且帶動了如旅游、住宿、餐飲等相關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成為了擴大內需的重要支撐之一。
當然,一票難求也是真的。
9月23日,杭州第19屆亞運會重磅開幕,期間賽事門票銷售火爆。據杭州亞運會主新聞發言人毛根洪表示,截至閉幕前日一早,已售出305萬張門票,銷售總額已經突破6.1億元人民幣。這也被業內視作體育消費的拐點,即為體育賽事付費入場成為了新的潮流。據《中國城市體育消費報告》數據,中國的體育消費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約1.5萬億元。
這次規模盛大的亞運會也帶動了體育產業的突飛猛進。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12月,今年僅杭州地區新增體育相關企業4萬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3.38%。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激烈的大規模體育比賽及數字人、機器狗、無人駕駛公交等數字技術備受關注外,杭州亞運會的“平民化”亦是吸引觀眾的重要因素。
這也是過去一年中國體育產業的關鍵詞之一。從多地爭相舉辦的市級馬拉松比賽,到村超、村BA等村級體育賽事,可以窺見全民體育的橫向鋪開與縱深發展之勢,體育產業規模也隨之不斷提升。
根據《“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至 2025 年將達到 5萬億元。天眼查數據顯示,國內現存與體育相關的企業1290萬余家,其中2023年1~11月新增401.4萬余家,較去年同期增長84.9%。
同樣被視作重要精神消費的文化產業,尤其是大型演唱會、音樂節等營業性演出,也在今年也迎來全面開花的態勢,為消費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營業性演出場次達34.24萬場,較去年同期增長278.76%;演出票房收入315.4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53.74%;累計觀演人次達1.11億人次,超過了2019年全年水平。
除演出票房外,演唱會和音樂節等大型演出活動拉動的關聯消費亦增長顯著。以頻上熱搜的周杰倫2023嘉年華世界巡回演唱會為例,官方數據顯示,其??谡舅奶旃参?5.46萬人次觀眾,其中省外觀眾9.51萬人次,帶動了9.76億元的旅游收入。
而在這些演出活動背后,演出行業也迎來井噴式發展。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2月,新增營業性演出相關企業超過7萬家,同比增長近42%,是2018年以來最多的一年。
找回線下情緒空間的同時,線上娛樂也在今年迎來革新。其中,讓橫店變“豎店”的短劇尤為吸睛。
根據國家廣電智庫,網絡微短劇正顯示出強大的生機與活力,今年以來,橫店影視園、象山影視園等影視園區內,約70%的在拍劇組為微短劇劇組。時至下半年,中國“霸總”短劇收割海外,也讓大家恍然大悟,原來地球村的叫法并非沒有道理。
為短劇上頭的不僅有觀眾,也有蜂擁而至的企業。天眼查數據顯示,全國今年新增短劇相關企業同比增長320%。有行業機構預測,2023年國內短劇行業規模約為200~250億元。
性價比的2023:尋回附近煙火氣
也沒忘記看看遠方
今年,一同升溫的還有生活里的煙火氣。
譬如餐飲業,在開年時便迎來井噴式復蘇。彼時正值春節,據多家地方媒體報道,對北京、長沙、南京、廣州等多地居民來說,想在飯店里吃上一頓團圓年夜飯,提前兩周就已經訂不到桌了。隨后的一年中,知名餐飲品牌及網紅餐飲店動輒等位數小時的火爆情況也時常重現。
餐飲企業隨之進入了開店的新高潮。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12月,今年國內新增餐飲企業279.4萬家,同比增長45.74%;其中,個體工商戶占比近66%。
而從今年餐飲行業熱點看去,無論是激戰“超低價團購”,還是米村拌飯、曹氏鴨脖等“縣城餐飲包圍北上廣”,亦或是量販零食在全國遍地開花,都能看到人們對性價比暖胃的需求。
不過,追求性價比并不意味著開銷變少。事實上,今年中國餐飲行業的收入規模已經創下了歷史新高。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1月,中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長19.4%,達47485億元,已經超過了疫情前2019年46721億元的全年收入。
依托于人們的“口腹之欲”,淄博成為今年最火的城市且沒有之一。憑借著蘸料、小餅、大蔥這“靈魂三件套”,再加上價格實惠的優勢,直接在全國掀起了非節假日也要“進淄趕烤”的現象級熱潮。4月,淄博商務局數據顯示,當地燒烤店日均接待人數13.58萬人,主城區重點燒烤店營業額同比增長35%左右。有網友戲稱:“上次淄博這么熱鬧,還是在齊國的時候?!?/p>
而淄博燒烤帶動的地方之旅,只是今年旅游市場持續回暖的冰山一角。據中國旅游研究院報告預測,今年全年國內旅游人次將達到54.07億,國內旅游收入將達到5.2萬億元,分別恢復至2019年的90%和91%;而勞動節、暑期和中秋節、國慶節假日國內旅游出游人數、旅游收入、游客平均出游距離、平均停留時長等主要觀測指標均已全面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
根據天眼查數據,今年全國新增旅游相關企業36.7萬家,同比增長53.52%,較之2019年增長超70%。
在旅游方式的選擇上,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也把對性價比的追求排在了考慮的優先級。今年先是喊著“青春沒有售價,硬座直達拉薩”的特種兵式旅游火爆全網;后是將更在地的citywalk、cityride推向主流。前者是挑戰自己體力極限,試圖花最少的錢和最短的時間,去體驗最豐富的旅游文化;后者則是用兩只腳和兩只輪子丈量自己感興趣的一座座城市、一個個街區。
與此同時,更多人從城市出走,在自然中尋求解壓的選擇,也讓徒步、騎行等戶外運動成為今年的頂流之一,戶外產業的發展亦隨之進入方興未艾之勢。不久前,國家發改委、國家體育總局等部門出臺《促進戶外運動設施建設與服務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推動戶外運動產業總規模達到3萬億元。
政策加持下,戶外運動市場潛力巨大,也讓企業投入積極布局。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12月,今年全國新增戶外運動相關企業6.7萬家,同比大幅增長92.78%。
具體到細分賽道,戶外產業也帶動了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以騎行為例,自行車上下游相關企業在今年正迅速增加。根據天眼查數據,截至12月,今年全國新增自行車相關企業同比增長高達153.59%,共計新增129.3萬家。
再比如曾經被吐槽又土又丑的沖鋒衣,借助戶外運動潮流也成為了今年數一數二的時尚單品,國內企業也紛紛在卷外觀和專業上下著功夫。天眼查數據顯示,今年全國新增沖鋒衣相關專利161項;現存沖鋒衣專利中,522項為外觀設計專利,354項為實用新型專利,87項為發明專利。
創新的2023:國產大飛機正式商用
“百模大戰”爆發
不可忽視的是,讓日常生活變得更美好的另一面,是科技創新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5月28日,標志著中國航空工業重大突破的首款自研大型客機C919從上海虹橋機場出發,歷時1小時59分鐘落地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圓滿完成首次商業飛行,這也標志著C919正式進入民航市場。公開報道顯示,C919帶動了民用航空產業鏈的配套升級。其中,來自22個省市200多家企業的近20萬人參與了項目研制和生產,16家航電、飛控、電源、燃油和起落架等機載系統合資企業隨之成立。
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現存飛機相關企業共計超4.3萬家,主要集中于廣東省、江蘇省、山東省、浙江省、河北省。
7月17~24日,中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順利完成了為期8天的首次試航任務,并于11月4日在上海正式命名交付。這也是繼航空母艦、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之后,中國摘下的造船工業“皇冠上的第三顆明珠”,代表著中國的船舶工業已走到全球最高水平。
這也為全國郵輪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12月,今年全國新增郵輪相關企業數量同比增長71.77%。
從整體船舶產業情況來看,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今年1~11月,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同比增長12.3%、63.8%、29.4%,且這三項指標以載重噸計分別占全球總量的50.1%、65.9% 和 53.4%。
也是在這一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成為了中國制造出海的典型代表產業之一。據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此前介紹,今年1~9月中國汽車實現出口371萬臺,增速達60%,其中,新能源車出口125萬臺,同比增長77%。另有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全球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約3770萬臺,其中中國占比約60%。
新的增長機會,也讓市場中涌入了更多玩家。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12月,今年全國新增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31.3萬家,同比增長38.18%。
同時期內,新能源汽車領域共發生87起融資事件,融資金額超470億元。
這一年,也是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爆炸式發展的一年。隨著ChatGPT迅速走紅,今年百度、阿里巴巴、華為、科大訊飛、騰訊、昆侖萬維等國內多家企業,乃至清華、復旦等高校,紛紛發布大模型產品,引發國內“百模大戰”的激烈戰事。
根據《北京市人工智能行業大模型創新應用白皮書》,截至2023年10月,我國擁有10億參數規模以上大模型的廠商及高校院所共計254家,分布于20多個省市/地區,其中北京有122家。天眼查投融資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與“大模型”直接相關的融資事件41起,其中不乏百川智能、智譜AI、零一萬物這樣獲得多輪融資的明星企業。從融資企業的地域分布來看,北京、上海及杭州三地位居前列,其中特北京擁有大模型相關融資企業超20家,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地位可見一斑。
這一技術的市場規模也頗具潛力。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滲透制造業、零售業、電信行業和醫療健康等四大行業,今年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0萬億元。
新技術的發展,也帶動了國內人工智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增長。天眼查數據顯示,今年全國新增人工智能相關企業87.9萬家,同比增長33.97%,新增相關專利7890項。
而這,或許只是開始。據中國新聞網報道,業內專家認為,生成式AI這一技術帶來的產業紅利才剛剛初露崢嶸,AIGC與數字經濟、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還將創造出更多顛覆性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有望開啟一場關系到未來數十年的新一輪技術和產業變革。(中國新聞周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