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4-11-29 08:56:11
原標題:勇當教育強國建設排頭兵,山東靠什么?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勇當教育強國建設排頭兵,山東靠什么?
來源:大眾日報
□ 本報記者 劉兵 李子路
強國建設,教育為先。
在山東,50%以上全國重點實驗室、60%以上國家級領軍人才、70%以上國家科學技術獎集聚在高校;近三年新增本專科專業點中,80%以上為急需緊缺專業,職業院校為“十強”產業輸送72%新增一線從業人員……最新數據顯示,教育支撐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更加有力,山東教育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山東承擔著全國鄉村教育振興先行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新模式、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家校社協同育人、青少年近視防控、校園足球綜合改革等六大‘國字號’試點任務,在學校黨建、人才引育、學位授權、科技創新等方面不斷實現新突破。”省教育廳廳長李明表示,作為教育大省,山東深入實施科教強魯人才興魯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教育在改革中加強、在創新中發展,基礎教育穩居全國第一方陣,職業教育走在全國前列,高等教育積厚成勢。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大會提出,“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擔當,塑造‘十個新優勢’,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教育首先要走在前列”,并進一步明確“奮力打造具有全國引領力、全球影響力的教育高地,勇當教育強國建設排頭兵”。
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關乎教育性質方向,關乎教育興衰成敗,是教育事業持續發展的“定海神針”。“我們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高校黨建工作體系,嚴格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實施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突破項目,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持續增強,努力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優勢。”省委組織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孫開連介紹。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借助濰坊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區、諸城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國家級實驗區“雙區”疊加優勢,諸城第一中學深入推進育人變革,以德育融合五育,為國家輸送8萬多名優秀畢業生。“我們持續開展讀書節、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活動,發展學生興趣社團26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校長周雙慶表示,諸城第一中學將加快轉變育人方式,持續激發辦學活力,推進優質特色發展。
推動教育體系從“有”到“優”、由“優”向“強”,實現山東教育由大到強的全面躍升,必須進一步把握教育規律,順應人民群眾期盼,辦好公平優質的基礎教育、自強卓越的高等教育、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
職業教育是山東的一張亮麗名片。近年來,山東深入推進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新模式試點,建設15所國家“雙高計劃”高職院校和100所省高水平中職學校,全面深化校企合作,高職院校校均合作企業數量達到200余家。
“職業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實踐和應用。”淄博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劉偉說,目前學校所有專業均對接區域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北汽新能源汽車等企業共建產業學院、開展“訂單班”,近五年訂單式培養近萬名技術技能人才。
中國海洋大學建成全球最大、種類最多的貝類基因組綜合數據庫,選育的“蓬萊紅4號”“海大4號”等貝類新品種,推廣養殖60余萬畝,產值突破20億元;山東大學針對嗅覺感知分子機制的研究成功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高校是科技創新的策源地,是教育、科技、人才大融合的樞紐。山東明確,要加強校地合作,深化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四鏈”融合,建立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相互支撐的有效機制。
“近三年,山東累計實施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379項,其中高校參與的有316項,占比超過83%,催生出一大批標志性創新成果。”省科技廳廳長孫海生說,山東積極鼓勵高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開展前瞻性基礎研究,聚焦全省重點產業創新需求,支持龍頭企業牽頭聯合高校院所組建科研團隊開展協同攻關,著力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技術難題。
在山東大學,校企合作共建的齊魯交通學院、未來技術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實現了“優勢學科服務優勢產業、優勢產業反哺優勢學科”,為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和產業生態重構提供“山大方案”。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各級黨委和政府的責任與擔當。一個地方與一所大學“雙向奔赴”,才能實現共贏發展。“我們將全面落實‘服務山東戰略就是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山東發展就是服務國家發展’的發展理念,努力在服務山東高質量發展中建設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世界一流大學。”山東大學黨委書記任友群說。
作為省會城市,濟南擁有50余所駐濟高校,濟南在校生在全省高校中占比超過1/4。“我們每年召開駐濟高校座談會,征求高校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以及對地方發展的意見建議,推出留濟就業創業‘政策包’,駐濟高校畢業生留濟率穩定在33%左右。”濟南市負責同志表示,將持續深化校地融合發展,加快構建“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聯動的工作格局,為教育強省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 本報記者 劉兵 李子路
強國建設,教育為先。
在山東,50%以上全國重點實驗室、60%以上國家級領軍人才、70%以上國家科學技術獎集聚在高校;近三年新增本專科專業點中,80%以上為急需緊缺專業,職業院校為“十強”產業輸送72%新增一線從業人員……最新數據顯示,教育支撐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更加有力,山東教育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山東承擔著全國鄉村教育振興先行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新模式、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家校社協同育人、青少年近視防控、校園足球綜合改革等六大‘國字號’試點任務,在學校黨建、人才引育、學位授權、科技創新等方面不斷實現新突破。”省教育廳廳長李明表示,作為教育大省,山東深入實施科教強魯人才興魯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教育在改革中加強、在創新中發展,基礎教育穩居全國第一方陣,職業教育走在全國前列,高等教育積厚成勢。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大會提出,“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擔當,塑造‘十個新優勢’,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教育首先要走在前列”,并進一步明確“奮力打造具有全國引領力、全球影響力的教育高地,勇當教育強國建設排頭兵”。
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關乎教育性質方向,關乎教育興衰成敗,是教育事業持續發展的“定海神針”。“我們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高校黨建工作體系,嚴格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實施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突破項目,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持續增強,努力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優勢。”省委組織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孫開連介紹。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借助濰坊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區、諸城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國家級實驗區“雙區”疊加優勢,諸城第一中學深入推進育人變革,以德育融合五育,為國家輸送8萬多名優秀畢業生。“我們持續開展讀書節、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活動,發展學生興趣社團26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校長周雙慶表示,諸城第一中學將加快轉變育人方式,持續激發辦學活力,推進優質特色發展。
推動教育體系從“有”到“優”、由“優”向“強”,實現山東教育由大到強的全面躍升,必須進一步把握教育規律,順應人民群眾期盼,辦好公平優質的基礎教育、自強卓越的高等教育、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
職業教育是山東的一張亮麗名片。近年來,山東深入推進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新模式試點,建設15所國家“雙高計劃”高職院校和100所省高水平中職學校,全面深化校企合作,高職院校校均合作企業數量達到200余家。
“職業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實踐和應用。”淄博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劉偉說,目前學校所有專業均對接區域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北汽新能源汽車等企業共建產業學院、開展“訂單班”,近五年訂單式培養近萬名技術技能人才。
中國海洋大學建成全球最大、種類最多的貝類基因組綜合數據庫,選育的“蓬萊紅4號”“海大4號”等貝類新品種,推廣養殖60余萬畝,產值突破20億元;山東大學針對嗅覺感知分子機制的研究成功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高校是科技創新的策源地,是教育、科技、人才大融合的樞紐。山東明確,要加強校地合作,深化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四鏈”融合,建立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相互支撐的有效機制。
“近三年,山東累計實施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379項,其中高校參與的有316項,占比超過83%,催生出一大批標志性創新成果。”省科技廳廳長孫海生說,山東積極鼓勵高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開展前瞻性基礎研究,聚焦全省重點產業創新需求,支持龍頭企業牽頭聯合高校院所組建科研團隊開展協同攻關,著力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技術難題。
在山東大學,校企合作共建的齊魯交通學院、未來技術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實現了“優勢學科服務優勢產業、優勢產業反哺優勢學科”,為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和產業生態重構提供“山大方案”。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各級黨委和政府的責任與擔當。一個地方與一所大學“雙向奔赴”,才能實現共贏發展。“我們將全面落實‘服務山東戰略就是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山東發展就是服務國家發展’的發展理念,努力在服務山東高質量發展中建設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世界一流大學。”山東大學黨委書記任友群說。
作為省會城市,濟南擁有50余所駐濟高校,濟南在校生在全省高校中占比超過1/4。“我們每年召開駐濟高校座談會,征求高校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以及對地方發展的意見建議,推出留濟就業創業‘政策包’,駐濟高校畢業生留濟率穩定在33%左右。”濟南市負責同志表示,將持續深化校地融合發展,加快構建“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聯動的工作格局,為教育強省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