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6日訊 如何將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區位優勢、產業格局等“硬條件”變成創新創業、宜居宜業、厚積薄發的“軟實力”?山東省濱州市提供了很好的“樣板”:招才引智、以智興城,通過“打造一流環境吸引一流人才,用好一流人才建設一流城市”,為“富強濱州”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近年來,濱州通過抓實“百名高端專家、千名碩博士、萬名大學生進濱州”(簡稱“三進”工程),加速人才集聚,傾力打造人才向往的“智者智城”,已在人才數量、隊伍質量、氛圍營造、組織機制、平臺建設等方面形成體系,并初步顯現“人才凈流入”的良好態勢。
以智興城,牽住城市發展“牛鼻子”
目前就職于濱州市疾控中心的侯沁蓮和市科技局的劉永斌,是濱州市面向清華大學定向選聘的優秀畢業生。這對“90后”情侶,擁有著讓人羨慕的高學歷、高才華、高顏值,完全具備在一線大都市發展的條件,卻選擇了攜手到濱州工作,成為當地自2019年啟動“百名碩博士進事業單位、萬名大學生進濱州”工程(簡稱“雙進”工程)以來,萬余名“新濱州人”中的一對。
做出扎根濱州選擇的并非只有大學畢業生。去年年中,40多歲的趙劍海從北京返回廣西北海的途中,受邀到濱州參觀,立馬就被這片廣袤平原吸引:政務服務周到,營商環境和諧,交通條件便利,再加上當地政府求賢若渴,正是創新創業的不二選擇。不久,他就受聘擔任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開始了人生的“二次創業”。
“哪怕早一年,他們也不會來。那時指著黃河邊大片荒灘濕地,說將誕生一座現代新城,濱州人也不會相信。”濱州市科技局局長孫學森這樣總結,“濱州人面朝黃土,世代耕農,對待未知,相對傳統。”
改變從2019年10月開始。彼時,一個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馬建堂帶隊的11人專家團到濱州調研,著眼長遠把握大勢,做好“十四五”規劃。經過密集走訪、座談交流,形成“以制筑基、以志立信、以質增效、以治定心、智取未來”的發展思路,讓濱州看到了方向。
此前,市委書記佘春明和全市都在思索,究竟該從哪里入手,才能牽住一座城市的“牛鼻子”:“現在看來,只有科技引領、融入大局、制度創新,才能融情融智、聚心聚力、奮楫爭先。”
抓實“三進”工程,傾力打造人才向往的“智者智城”
一座城市的發展,需要高端人才的引領,也需要基礎人才的有力支撐。目前,人才爭奪已不再是新一線、二線城市的專利,眾多三四線城市也紛紛發力,而且,全國的“搶人大戰”已由科學家等高端人才蔓延到了應屆大學畢業生。
2019年起,濱州啟動實施“百名碩博士進事業單位、萬名大學生進濱州”的“雙進”工程,今年進一步升級為“百名高端專家、千名碩博士、萬名大學生進濱州”的“三進”工程,將引才方向和引才群體由高端人才轉變為高端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兩手抓,著力優化人才結構,打造吸引人才的“強磁場”。
優惠的配套政策是人才引進的“敲門磚”。單純拼資金、拼財力,濱州與山東省內發達地市無法相比。為突出自身特色,放大比較優勢,濱州市制定出臺“2020版人才新政”,對到濱州企業就業或自主創業的全日制博士、碩士、本科生,每月分別發放5000元、2000元、1000元的生活補助,屬于“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再提高50%。這個標準在山東省內都是最高的。
專門設立“濱州人才節”,更是首創之舉。2020年8月14日—16日,濱州舉辦首屆“濱州人才節”,以“選擇濱州,共創·共享·共成長”為主題,策劃開展了22場活動,共83個項目達成合作意向,45個項目現場簽約,269人達成引進(就業)意向。作為專屬的人才節日,濱州以城市最高禮遇和最大誠意向人才致敬,極大增強了人才獲得感和融入感。
2019年以來,全市引進國家特聘專家、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等省級以上高端專家180余人,引進本科以上大學生2.1萬多人,其中碩博士2600多人,初步呈現“人才凈流入”格局,濱州正成為各類人才向往的“智者智城”。
留住人才“活水來”:此心安處是吾鄉
人才引進來,更得留得住。除了各種資金補助,濱州制定出臺的“2020版人才新政”,全面放開對高校在校生、畢業生落戶限制,所有到濱州發展的畢業生都可先落戶后就業;同時,將著力點更多放在人才最為關心的住房需求上,力爭讓人才來了“有票子”,留下“有房子”。全市籌建10000套左右人才公寓,目前已投入使用的2800多套,專科及以上人才可申請入住,碩博士和大學本科生第一年免費。
此外,濱州還制定《高層次人才全周期服務流程再造實施辦法》,在編制保障、子女入學、家屬安置、醫療保障、科研配套等11個方面明晰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效能。例如,對碩博士配偶,體制內的對口安置,體制外的推薦就業,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可自愿擇校;組織人才免費健康查體、外出休假——優越的服務生態,讓到濱州工作和創業的人才切實感受到了“濱州溫度”。
“人才戰略”正成為助推濱州發展的強力引擎,魏橋創業集團就是受益者之一。經過半個世紀的拼搏,這個昔日的小油棉廠已成長為全球最大的電解鋁和紡織集團,長期雄踞山東民營企業百強榜榜首,與全球諸多政府、企業、高校建立密切聯系。
近幾年來,濱州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通過強鏈、延鏈、補鏈、造鏈,積極推動以魏橋集團為龍頭的鋁業、紡織業兩大主導優勢產業邁上了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鋁業進入高端時代,紡織業進入智能時代,帶動了濱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各類產業跨界融合。今年1到9月份,濱州全市“四新”經濟投資、工業技改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同比增長50.2%、55.4%、7.6%,其中“四新”經濟投資增速全省第一;高端鋁產品占比46%,比上年提升12個百分點,其中,魏橋集團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0.59%,利潤同比增長65%。
閃電新聞記者了解到,濱州正在建設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雙型”城市,全面構建“五院十校N基地”的科創體系。比如,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僅用一年時間就建成投用,已確定入駐各類機構116家。魏橋國科(濱州)科技園,由魏橋集團攜手中國科學院大學、中信信托共建,以“院系、研發中心、產業園”三位一體,打造“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推進示范平臺,5個研究中心揭牌,10個聯合實驗室和17個科技項目正式啟動,極紫外光刻膠等項目年內落成試產。一個“借智匯智、以智興城”的新產學研高地正在崛起,濱州不斷擴大引才“朋友圈”的腳步因此更為堅定。
人才如活水,只有融入江河才會永不干涸。有力的政策支撐、豐富的引才活動、良好的人才生態,加上濱州對人才的渴望和良苦用心,使得更多人才對濱州這座城市的未來充滿信心。從清華大學畢業后選擇到濱州安家落戶的侯沁蓮一落地,便被濱州市委組織部接到裝修一新的人才公寓,并參加了濱州團市委組織的“激揚青春·筑夢濱州”故事分享會等活動:“在了解濱州、感知濱州中開始安心生活、安心工作,讓個人與城市共成長,此心安處即是吾鄉。”
如今,“智者智城”已是濱州最亮麗的城市名片,也為后發地區先發振興“涵養人才生態”,提供了值得借鑒的“濱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