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2日訊 3月12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抓改革創新 促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山東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推進新時代海洋強省建設情況。
近年來,山東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海洋新質生產力。
聚焦科技創新,形成海洋新質生產力發展動力。印發實施《山東省海洋產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25-2027年)》,布局5大創新行動,明確海洋人工智能、綠色港口等14個重點主攻領域。加快高能級海洋科技平臺建設,嶗山實驗室實現規范化運行,“深海三大國家平臺”簽署部省市共建協議,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威海)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提升關鍵海洋技術創新能力,攻克氣動式波浪能轉換發電關鍵技術,“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開發工程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聚焦產業升級,打造海洋新質生產力發展載體。堅持海洋產業發展高端化、高效化、綠色化布局,運用大數據、智能制造等技術,不斷引領產業向中高端躍升。圍繞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醫藥、海洋裝備制造等領域,促進產業向規模化、集群化、融合化發展,做大做強一批龍頭骨干企業,打造一批海洋產業集群。通過跨界融合推進海洋經濟數字化賦能發展,打造智慧漁業、智慧海灣、智慧海上風電、智慧海洋油田等應用示范標桿場景。全球高分辨率海洋大模型“瑯琊”、千億級人工智能大模型“瀚海星云”在青島發布。
聚焦海洋生態,優化海洋新質生產力發展環境。實施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十四五”以來,山東爭取中央資金41億元、地方投入19.73億元開展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青島西海岸、日照退港還海建設美麗“金海灣”和陽光海岸綠道項目入選自然資源部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持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2024年,全省海洋生態狀況穩定向好,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達93.6%。6處海灣入選全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數量保持全國第一。加強海洋生態災害治理,全省基本建立了以近岸海域為重點、覆蓋省管海域的海洋生態預警監測體系,滸苔綠潮和互花米草生態災害處置取得明顯成效。
聚焦對外合作,拓展海洋新質生產力發展空間。山東全力搭建以海洋合作發展論壇為代表的海洋領域高能級國際合作平臺,持續深化海洋開放合作。高質量舉辦首屆海洋合作發展論壇,發布《2024海洋合作發展論壇青島倡議》等3項倡議和《2024中國海洋發展指數報告》等8項標志性成果,成功簽約30個項目,投資總額達656億元。加快“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建設,正式啟用全球海洋伙伴關系西太區域辦公室等6家共建國際機構。深入實施“好品山東 魯貿全球”市場開拓行動,與五大洲國家共建立了50余對友好港口,在經貿、智慧港口等領域開展友好交流與互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