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2-08-07 09:32:08
原標題:負擔減下來,教師學習成效提上去
來源:中國教育報
隨著學前教育的快速發展和持續變革,指向幼兒園教師的學習培訓越來越多。《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明確將終身學習作為幼兒園教師應秉持的基本理念之一,要求他們“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范”。相關研究表明,幼兒園教師普遍具有良好的學習動機與態度。面對明確的崗位要求與豐富的教育資源,教師的實際學習情況如何?是否取得了預期的學習效果?作為撬動和激發教師成長的關鍵人物——園長,又該如何有效發揮自己的作用呢?
從需求切入,讓學習成為教師自己的事
案例一:
王老師是一名剛畢業的新教師,在一所新建的公辦園工作。由于是新建園,園長非常重視教師培訓。考慮到教師要帶班,學習培訓大多安排在午間、傍晚下班后甚至周末。剛開始,王老師很高興自己到了一個注重學習的幼兒園??蛇^了一段時間,她和同事們就被密集的學習搞得疲憊不堪。安排的學習內容多、主題雜,培訓后沒有時間消化運用。很多內容并不是自己想學的,學了也用不上。
據筆者了解,很多幼兒園都會將學習研訓安排在休息時間。時下,各類線上線下學習資源不計其數,有的園并沒有結合自身發展和教師需求,只是跟風組織培訓,學后也沒有持續跟進教師實踐應用。看似學習培訓很多,卻在無形中為教師的工作量加了碼,不但無法取得預期效果,甚至適得其反。
這種情況,并不是幼兒園組織學習的初衷。于是,園長重新審視培訓工作,根據教師反饋的問題,通過談話、問卷等形式了解了教師的現狀和需求:像王老師這樣“新手上路”的教師,急需提升一日活動組織能力和家園互動技巧;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成熟型教師,想要提升游戲研究和觀察解讀幼兒的能力;擔任班主任和教研組長的骨干型教師,想要突破發展瓶頸,逐步成長為研究型教師。
園長讓每位教師制訂學習計劃,從中聚焦共性需求作為統一學習模塊,將個性需求作為自選學習模塊。統一模塊的學習,錯時分批安排不帶班的教師參加,這樣既保證了班級正常工作,也不占用休息時間。自選學習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幼兒園根據教師需求定期購置學習內容,建立“資源自選超市”,教師自主安排線上學習,不限時間地點。每年設立培訓基金,教師可以自選外出培訓內容。此外,還有師徒結對、組建成長共同體等形式,多樣化、分層次的學習滿足了不同教師的需求。
作出調整后,看似統一安排的學習數量和時間減少了,但教師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王老師和同事們將工作與學習緊密結合在一起,學習效率大大提高。閑暇時間,有的教師學習了心理學,有的教師參加了讀書會,還有的教師加入了合唱團……教師的自主意識、自由精神得以釋放,內在的驅動力被激發。在教師看來,學習真正變成了自己的事。
摒棄無用形式,讓教師忙到點子上
案例二:
被幼兒園安排外出學習,張老師很開心。但園長告訴她,幼兒園迎接各類檢查都要留痕,所以在學習時要拍照留資料,學習后要做美篇宣傳等。這些額外的“作業任務”,讓張老師在專心聽課、認真思考的同時不免分心,但幼兒園的要求也不得不完成。
筆者在很多幼兒園督導時發現,用上述方式呈現工作過程性資料的不在少數。近期頒布的《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強調,教育評價不是冰冷的材料與數字呈現,也不是簡單的量化指標或資料呈現。如果園長認為,僅用照片、宣傳稿件、學習資料等浮于表面的資料,就能呈現學習效果,那就曲解了評估的意義,也讓學習變得功利化了。
通過交流,園長意識到,學習伴隨的“作業任務”不但沒有實際意義,反而讓教師負重學習,不僅消耗了時間和精力,也讓教師的學習熱情降溫。
于是,幼兒園改變形式,開設“草根講堂”,每次學習后讓教師講自己的學習要點和思考感悟,以及在工作中如何運用。這種從外部輸入再由內而外輸出的形式,讓教師從“意會”走向“言傳”。正如維果茨基所說,任何表達,都是對個體內部理解的翻譯?!把詡鳌焙螅瑢W習者和其他教師還會繼續交流探討如何實踐,這就是“應用”和“反思”。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聚焦學習本身,從收獲知識技能轉向提升思辨和實踐能力,學習的震波以學習者為中心波及同伴,產生了學習共同體的效應,實現了從學習質量到工作質量的提升。
學習方式轉變后,教師依然很忙,忙于學習、忙于思考、忙于交流、忙于實踐,但忙在了“點”上。園長看似做了減法,但是點到了教師的“成長穴”。
日常感情交流,滋養教師心靈
案例三:
李老師不是學前教育專業出身,因為喜歡幼師工作就考取了教師資格證。平時她總說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會,集體交流時也很少發言,但學習認真主動,感悟寫得也很深刻。園長在巡視中發現,周末李老師把位于二樓的活動室玻璃擦得干干凈凈,還經常早到晚走加班,卻從不張揚。談及這些,李老師說:“這沒什么,我能力不如其他老師,班級的事就多干點兒?!?/p>
園長看出李老師的不自信,也折射出自己管理的缺失。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情感需求,學習固然重要,但如果平常與教師情感交流貧乏,感情基礎薄弱,忽略文化熏陶,那么教師的心靈就缺少能量的滋潤,難以保持熱情。
園長及時調整角色,讓自己成為“行走的故事機”“忠實的點贊臺”和“滿格的充電器”。在一次培訓會上,園長向大家分享了李老師朋友圈發布的“午睡后給孩子梳的花式麻花辮”圖片,每個女孩的發型都不一樣,孩子個個開心得不得了,家長也一片點贊聲。
午后梳頭看似是平常的工作,但李老師用愛心和責任心,讓小事變得不平凡。園長又讀了李老師的學習感悟,讓大家看到了李老師不曾展現的另一面。園長的關注和肯定,是對李老師真正的尊重和關心,讓她產生了在群體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以后的工作中,每當發現教師的閃光點,園長就及時在工作群或會上分享,讓每位教師的正能量故事都有機會在集體面前“曝光”,這些來自工作本身的激勵,對教師成長是最有效的催化劑。
當園長為教師“減負”,管理過程中處處體現溫度與情感,教師的心理需求和潛在動力就得到了及時滿足和激發。當園長用良好的狀態影響教師,教師也會傳遞給孩子,美好的情感和力量流淌在園長、教師、孩子和家長之間,幼兒園就有了獨特的文化氛圍,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學習共同體就會形成。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威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