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9-01 08:54:09
原標題:典故里的中華文化
來源:中國文化報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用典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包容普惠、互利共贏才是人間正道。
——習近平《把握時代潮流 締造光明未來——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人民日報》2022年6月23日)
釋義
泰山不舍棄任何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棄任何細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
出處
這句話出自秦朝政治家、文學家李斯所著《諫逐客書》。此文是李斯寫給秦王嬴政的奏議,文章論辯有力,說理透辟。
說解
此句以形象的說理,反映了李斯順應歷史潮流的進步主張和任人唯賢的用人思想,在今天仍有現實的借鑒意義。開放包容、有容乃大,是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理念與途徑。不同國家協同合作、共建共享,在互利共贏中匯聚世界經濟增長合力,推進全球化經濟的健康發(fā)展。
說解者
張立群(山東大學教授)
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
用典
中國古人說:“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這些年,我走遍中國城鎮(zhèn)鄉(xiāng)村,也訪問過不少國家。
\t——習近平《構建高質量伙伴關系 共創(chuàng)全球發(fā)展新時代——在全球發(fā)展高層對話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2年6月25日)
釋義
老百姓糧倉里的糧食充足了,才會懂得禮儀,吃穿都很豐富充足,才會知道榮譽和恥辱。
出處
這句話出自《管子·牧民》“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中改為“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
說解
倉廩實衣食足在先,知禮節(jié)知榮辱在后。財富充盈,民眾生活富裕,禮儀才能得到弘揚,榮辱觀才能得以樹立。此符合辯證唯物論物質決定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理念。人類文明發(fā)展史證明,經濟的發(fā)展衍生文明的進步,文明的進步依仗經濟的發(fā)展。富貴好做善事,饑寒易起盜心。物質豐沛了,才能自發(fā)自覺地注重禮節(jié)、崇尚禮儀,榮辱的觀念才會深入人心。因此,我們要把物質文明建設好,同時不斷引領、推進精神文明建設。
說解者
吳從惠(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