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2022-09-02 10:26:09
原標題:打月餅 過中秋
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故鄉秋時,村莊總會突然多出一戶人家,就多了村中熱鬧和期盼,也多了孩童時的美食記憶和樂趣。用老家土話說:“打月餅的來了!趕緊打月餅去!”“打月餅的”便是對這戶人家的稱呼,全村的目光瞬間聚焦在他們身上。
“打月餅的”這戶人家從哪里來,我們毫不在乎,但他們在村中的臨時居所,即便閉著眼都能找到。村集戲臺是他們的落腳點,簡易的住人棚房在戲臺后,兩個紅磚土烤爐砌在戲臺兩側,戲臺之上是主陣地,高凳、烤盤、模具、不銹鋼案板等放得滿滿當當。他們是家庭作坊,老漢統管,老漢媳婦續柴看火,兒子和兒媳負責和面、炒餡和打模,孫子孫女收錢與幫廚。“踢踏踢踏”的腳步聲,“叮叮當當”的打模聲,“噼里啪啦”的燒火聲,一部中秋美食的家鄉戲曲正上演。
一根油亮的木棍綁在案板前,上面掛著一個大燈泡和一個舊的盒子式收音機,從早到晚播著新聞、戲曲、流行歌曲、情感故事等。人們從家中端來面、花生、紅棗等月餅原料,排著隊打月餅。偶爾因插隊而發生爭吵時,打月餅的老漢便笑著勸阻:“街坊鄰里的,不值當。待會你兩家打月餅時,出鍋后多給你們兩塊,或者餡里多給你們抓把青紅絲。”剛剛爭吵的兩家人借勢和解了。小孩們圍在戲臺前后好奇地看,瘋跑著,嬉鬧著,跟著收音機學唱歌,模仿情感故事里的男女對話,稚嫩、搞怪的童音,惹得人們哄堂大笑。
輪到誰家打月餅時,打月餅的老漢先把村里人自拿的面和花生、芝麻、紅棗等分別稱重,然后換算成和好的面坯和餡料。餡料就兩種,一種是五仁餡,另一種是棗泥餡。根據所選餡料,差哪樣補哪樣錢,或拿面、花生等抵手工費都可。“打月餅的”很靈活,隊伍越排越長,生意越做越紅火。
一盆盆炒好的餡料排放在案板上,老漢的兒子兒媳在案板前忙活著,揉面、揪面劑子、搟面餅、包餡料、扣模子……模子外形很多,圓形的、方形的,也有葫蘆形的;圖案也很豐富,有囍字、牡丹花、金魚等。月餅碼好在烤盤上,老漢的孫女用油刷給每個月餅輕輕刷一層油,再在月餅中央印個紅點。醒至十余分鐘后,老漢把烤盤送至土烤爐內,囑咐媳婦盯著火候和時間。時間一到,爐門一 開,麥香味和著烤焦味瞬間撲面而來。一個個顏色正艷、圖像生動的月餅像閱兵方隊,整齊劃一地呈現在眼前,把小孩們的饞蟲勾了出來。老漢趁熱拿起一個月餅,嘴里念叨著:“老天爺、灶王爺、土地爺各位神仙們,保佑俺老百姓年年豐收、家家平安……”接著,掰成幾小塊,撒向天,撒向地,撒向爐前,撒向遠處。再拿出幾塊月餅,分成十多份,大人、小孩每人一份,嘗嘗鮮。大家伙都夸這爐月餅烤得香,好吃。要是誰家的月餅正是這爐的,心底的得意勁兒一定會溢在笑容堆滿的臉上。
月餅放涼后,按照張家婆、李家嫂、王家媳先前定好的餡料和數量,開始收月餅。四個月餅一組,用油紙和麻繩捆好。若是不足一組,“打月餅的”就補上,或贈送幾個品相不好的,讓每家都高高興興地滿載而歸。
經過幾個晝夜,家家戶戶基本完成中秋前的使命,便將打好的月餅用竹籃掛在梁下,一為高處通風可長期保存,二為防止貪吃的小孩偷吃。
中秋前后正值秋收繁忙時,我們小孩子放了秋假,幫父母一起忙活。我們心心念地望著竹籃,數著日子期待著中秋節的到來。
八月十五,中秋節。傍晚,在連綿不絕的爆竹聲中,一輪圓月升起,掛上樹梢。父親把電線扯到院里,搬出電視機,母親則在八仙桌上擺滿祭月禮品,又燃上一炷香。我們坐在矮凳上,看著香氣裊裊而上,嗅著那清甜的蘋果味,不時地盯幾眼誘人的月餅,心不在焉地看著電視,聽父母談論收成,手里不停歇地剝玉米皮、擇花生,等待十點的鐘聲。
鐘聲一響,我們立馬丟掉手中活,圍在八仙桌面前,等待母親將月餅和瓜果分給我們。頂著銀白的光波,父親給我們講起嫦娥奔月、吳剛砍樹的故事,母親唱起中秋童謠,我們品嘗著味美的月餅、瓜果,一家人說說笑笑,其樂融融。中秋節氣氛濃濃地氤氳著童年時的村莊。
如今,“打月餅”這美好的鄉風鄉俗早已被諸多故鄉風土之事掩埋,但每逢中秋佳節會再次憶起,成為一段抹不去的童年回憶。
打月餅,供月亮,棗泥五仁好眼饞,嫦娥娘娘來嘗鮮。
打月餅,供月亮,各式花樣真鮮艷,月亮婆婆笑開顏。
八月十五月兒亮,吃月餅,望月圓,團團圓圓合家歡。
秋收時節忙偷閑,打月餅,過中秋,歡天喜地話豐年。
哼唱起兒時的童謠,故鄉中秋印記在腦海中緩慢復原,給中秋節賦予了儀式感,并且愈發厚重。
□山東省威海市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 張翔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