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2022-09-05 09:12:09
原標題:加快數字化轉型 助力高質量發展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年來,數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綱要專門設置“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章節,并對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以及營造良好數字生態作出明確部署。農業銀行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圍繞數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實施數字化轉型“十大工程”,釋放數據要素潛能,以強有力的數字金融服務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強化金融科技應用
引金融活水助力鄉村振興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金融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增強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服務能力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作為中國農村金融的國家隊,農業銀行始終把服務三農作為最大政治責任,持續深化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不斷強化三農金融供給,構建具有農行特色的三農金融服務模式,綜合運用移動互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持續開展數字化創新,不斷提升三農金融服務質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銀行不斷深化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出臺全面做好鄉村振興金融服務一系列措施,實施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一號工程”,不斷探索運用數字化手段提升三農金融服務質效。近年來,通過運用數字化新興技術,農業銀行創新推出多款線上金融產品,解決“三農”融資難問題。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農業銀行推出了“惠農e貸”線上金融產品,通過手機自助申請、系統自動審批的辦理方式,真正實現了“秒批”“秒貸”,讓農戶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方便快捷的貸款服務。截至2022年6月末,“惠農e貸”余額已突破7000億元,服務農戶超400萬戶。通過對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農業銀行創新推出了智慧畜牧貸,突破了生物資產監管難、抵押難的融資瓶頸,實現了活體抵押資產的數字化管理,目前已在北京、河北、山東等地陸續上線。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農行聯合國家鄉村振興局,共同推出“富民貸”惠農信貸產品,并專門研發推出“富民貸”客戶政府推薦系統,將政府風險補償基金支持客戶的審批流程搬至線上,實現“讓數據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路”。截至目前,“富民貸”已覆蓋16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以及部分脫貧地區的革命老區。
為配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農行率先研發推出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平臺,助力提升鄉村治理數字化水平,不僅協助縣、鄉、村三級政府有效管理集體資產、資源、資金,還整合了產權交易、鄉村治理、金融服務等多種功能,真正實現對農戶、農業、農村的綜合化服務。截至2022年6月末,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平臺已在1295個縣區上線,覆蓋13.9萬個行政村。
加強數字化賦能
實現數字普惠金融“精準灌溉”
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就提升普惠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提出明確要求。農業銀行借鑒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的成功經驗,探索構建了可持續普惠金融服務模式,并積極運用數字化手段,持續提升普惠金融的可得性、覆蓋面和服務效率。
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農業銀行持續不斷優化普惠金融服務供給,助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瓶頸。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農業銀行建成“微捷貸”“快捷貸”“鏈捷貸”三大系列產品體系,建設服務小微企業的專屬平臺“普惠e站”,提供開戶、預約、貸款辦理、綜合金融服務等一站式、全天候線上服務。截至2022年6月末,農業銀行普惠法人貸款余額超過7600億元,其中線上貸款占比超七成。針對小微企業“開戶難”問題,農業銀行基于與工商數據的對接,實現小微企業在線預填開戶信息,在客戶授權同意的前提下,實時調取、采集和核驗工商信息,同時利用電子營業執照增強業務便利性和自動化水平。2022年上半年,共有19.6萬戶企業客戶享受了使用電子營業執照開戶的便捷服務。
針對產業鏈上大中小微企業相互融合發展的趨勢,農業銀行通過綜合運用大數據、圖數據庫等技術,推出了“智鏈客”數字化服務工具,從核心客戶入手,精準識別多級上下游企業關聯關系網絡,并充分調動行內各類資源,定制專項服務方案,滿足同一關系鏈上客戶群體的綜合金融需求,實現由傳統單一客戶服務模式向鏈式服務轉變。以批發零售行業為例,農業銀行通過應用“智鏈客”工具,為大型綜合連鎖商超、連鎖便利店、生鮮超市等典型業態提供了精準的金融服務,并結合該行業線上線下加速融合發展趨勢,提供綜合收銀臺、銀企直聯、一體化收單、供應鏈融資等產品組合解決方案,助力客戶線上與線下經營,為企業增業績。
創新服務模式
以數字化手段貼心服務百姓民生
農業銀行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把人民立場、人民情懷落實到金融服務中,不斷創新數字化服務模式,持續提升客戶體驗,努力提高金融服務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新金融需求。
農業銀行擁有超過2.2萬個物理網點,金融服務覆蓋了全國所有縣域。為了給客戶提供更為貼心省心的金融服務,農業銀行主動運用數字化工具手段,延伸網點服務半徑。借助移動PAD提供的離行業務辦理功能,農業銀行每個客戶經理都能成為移動的金融網點,將掌銀、借記卡、信用卡、個人貸款、財富配置、對公開戶等52項業務帶到客戶身邊,讓客戶少走路,讓服務更貼心。截至目前,移動PAD已經覆蓋了農業銀行所有網點,支持十多萬一線員工開展離行服務。
與此同時,農業銀行依托廣覆蓋的線下物理網點與方便快捷的線上經營體系,積極探索服務模式創新,解決客戶疫情時期金融服務的難題。上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農業銀行進一步強化95599客服熱線效能,針對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地區,開通“一鍵轉接”人工服務,上線個人貸款延期還款應急服務綠色通道。農業銀行上海分行針對企事業單位抗疫期間的實際支付需求,通過遠程視頻核驗等方式,在滿足監管要求和安全合規的前提下,有效滿足各類機構必要的支付需求,妥善解決疫情期間工資發放、防疫資金劃撥等民生難題。
發展移動金融
實現金融服務“觸手可及”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數字經濟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明確要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農業銀行緊跟數字中國建設和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帶來的客戶需求變化,通過發展移動金融、打造場景生態的方式,為客戶提供“無處不在”的金融服務體驗,讓金融服務“觸手可及”。
數字化時代,客戶對金融服務的線上化、便捷化、智能化提出更高要求,農業銀行圍繞客戶需求變化,加快構建方便快捷的線上銀行。從網上銀行到手機銀行,農業銀行持續完善線上金融服務體系,形成了“線上+線下”優勢互補的經營格局。自2012年推出手機銀行以來,農業銀行以客戶為中心,在產品覆蓋、智能服務等方面加速迭代;2018年推出新一代智能掌銀,將移動金融作為客戶線上服務的核心觸點。近三年來,農行掌銀累計更新大小數十個版本,完成上千項功能升級完善,新增收支服務、薪資管家、城市專區等多項創新服務,并針對特定客群推出了“鄉村版”、“大字版”、藏語版、維語版等特色版本,持續提升掌銀的客戶體驗與業務辦理效能。截至2022年6月末,農行掌銀注冊客戶達4.34億戶,是2012年末的8.7倍;月活躍客戶達到1.64億戶,是2012年末的74倍,連續18個月保持同業領先。
隨著線上渠道建設的逐步完善,農業銀行立足數字經濟時代客戶場景化、綜合化的金融需求,積極打造融合共享的開放銀行。依托全行統一的開放銀行平臺,農業銀行積極開展多方合作,打造嵌入客戶生產生活的金融場景生態,為客戶提供“無形無感、無處不在”的金融服務。智慧政務方面,截至2022年6月末,已實現與32個省級行政區、262個地市級行政區合作,讓老百姓在“指尖”就可以辦理政務業務;智慧校園方面,農業銀行已為數十所“雙一流”高校、上萬家基礎教育學校搭建智慧校園場景應用,并于2021年榮獲“中國金融數字科技創新大賽綜合智能平臺”金獎。
夯實科技基礎
全力保障客戶資金和信息安全
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銀行始終堅持守牢風險底線,將客戶資金和信息安全擺在重要位置,持續夯實科技基礎,不斷深化大數據、分布式、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應用,確保金融服務的安全穩定。
近年來,通過深化先進技術應用、強化容災和網絡安全建設,農業銀行持續強化安全運營能力,在“雙十一”、春節、紀念幣發放日等業務高并發的關鍵時點,為客戶業務安全辦理提供有力保障。“武夷山”紀念幣發行期間,農行業務交易峰值達到每秒64.7萬筆,高于同年“雙十一”互聯網電商每秒58.3萬筆的交易峰值,新技術應用對9999萬枚紀念幣的順利發行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2022年春節前一周,農業銀行核心系統交易量持續攀升,達到日均12.92億筆。
同時,農業銀行高度重視客戶信息安全,認真落實《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持續推進全行數據治理,及時消除可能危害客戶信息安全的風險點。針對客戶隱私、交易信息等高敏感數據,綜合運用可信計算、聯邦學習、多方安全等技術,在提供精準服務的同時,有效保障客戶信息安全,讓數以億計的農行客戶放心享服務。
經過多年的耕耘和發展,數字農業銀行逐步構建成型。在數字中國建設的征途中,農業銀行將堅持創新驅動,進一步深化數據應用,加快打造科技引領、數據賦能的數字經營新模式,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農行力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