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2-09-18 14:58:09
原標題:融入師生心靈世界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融入師生心靈世界
來源:中國教育報
■陶繼新論道名校系列之五十
山東省青州第一中學(以下簡稱“青州一中”)被稱為“千年書院”“百年名校”。“千年書院”,指學校的源頭可追溯到北宋的“矮松園”,明朝改稱“松林書院”,迄今已有1020年的歷史;“百年名校”,指1902年松林書院改辦為青州府官立中學堂,開啟現代教育,迄今已有120年的歷史。
這樣一所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積淀的學校,如何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在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更多棟梁之才,煥發新的生命光彩?2019年8月,史振平走馬上任青州一中黨委書記、校長,便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史振平,歷任中學教師、班主任、青州市教學研究室主任,是濰坊市校長領軍人才,曾獲山東省教育科研先進個人、濰坊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等多項榮譽及獎勵;多年來一直堅持對教育的深入思考、研究、實踐,特別是致力于區域教育改革發展、校長專業化、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育人、課堂改革、新高考改革等領域的深入研究;在主流報刊發表論文20多篇,出版專著《做一名卓越的教研員》,在全國各地作校長、教師培訓報告20多場次。通過一段時間的深入調研,尤其是系統梳理了青州一中近年來存在的諸多問題,一個理想便定格在了他的心里——建一所充滿人文關懷、涌動青春活力、具有卓越品質,學生喜歡、教師幸福、社會認可的新時代全國知名品牌學校。
實現這一目標,該從何處切入呢?突破口在哪里?史校長深刻地認識到,學校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教師的幸福、學生的活力,標志著學校的人文情懷與格局品位,決定著學校未來的長遠發展。所以,他明確提出,要讓學校成為師生精神和心理的家園,并在三年的實踐中履行了他的諾言,讓這所有著悠久歷史的老校成為師生心靈的歸屬地,煥發出盎然的生機,展現出嶄新的精神氣象。
觸及靈魂的師生觀
思想決定理念,理念決定行動。有什么樣的思想與理念,便有什么樣的行動與未來。經過多年對教育的深入研究,青州一中形成了獨特的教育理念體系。
教師是學校改革發展的主力軍,學校的愿景目標和改革發展任務都要靠教師實現,教師團隊敬業奉獻、深入落實,學校才能發展,才能有美好的未來。青州一中堅持抓好學校發展的四大要素:教師第一——永遠把教師作為推動學校發展的第一力量;學生中心——始終將學生放在學校的中央,把學生成長發展掛在心上;教學主線——時刻牢記教學和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服務導向——學校的一切工作歸根到底都是服務教師、服務學生、服務教學的。學校發展的愿景目標包含三個維度,第一是建設什么樣的學校,第二是培養什么樣的教師,第三是培育什么樣的學生。青州一中的教師培養目標是:讓每一名教師都成為專家學者,都得到尊重與關愛,都享有職業尊嚴與幸福,都實現人生價值與意義。這一目標充分體現了對教師的重視和對教師人生成長的深層把握與定位。
學生處在學校的中央地位,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圍著學生轉,要關愛每一名學生,而不是只關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為此,青州一中的核心育人理念是:關愛每一個,不放棄最后一個。對于每一名學生的發展,又提出“成長第一,成功第二”的育人理念。“成長”包括學生的身體成長和心理成長,只有身心健康成長,才談得上“成功”。“成長”是過程,“成功”是結果,有了科學的過程,才會有理想的結果。《青州一中班級和學生十大管理原則》中的第二條就是:“堅持愛的管理。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對每一名學生都要充滿愛,都要用心呵護。”
那么,如何落實對教師、學生的關心關愛呢?上任不久,史校長便開展了一場“關系革命”,重新定位新型學校人際關系。干群關系:互相尊重,和諧融洽,同舟共濟。師生關系:亦師亦友,互尊互愛,民主平等,彼此悅納。同事關系:互諒互讓,友愛包容,競爭合作,同心同德。同學關系:互幫互助,互謙互讓,友誼第一,共同成長。家校關系:互相支持,彼此理解,互補互促,協同育人。對于干群關系、師生關系,史校長在全校師生大會上明確要求,領導干部絕對不能隨意批評訓斥教師,教師絕對不能隨意批評訓斥學生,要拿起表揚的武器,能用鼓勵表揚解決的問題就不能用批評的方式解決。大會之后,學校以正式文件下發到全體教師,引起全校教師的強烈反響和一致好評。
“讓每一名教師和學生一走進學校,就感到像是走進溫暖的家,這樣他們才會盡心盡力地工作、學習。”史校長如是說。
溫暖人心的教師關愛工程
理念先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將理念化為行動,落到實處。于是,青州一中實施了一系列溫暖人心的教師關愛工程,讓教師們心靈愉悅、積極作為,校園涌動著蓬勃向上的精神氣象。
一、解除教師后顧之憂
青州一中每年都為教師辦“十件實事”,比如給教師集體過生日、完善洗車設施、更換辦公桌椅、提高班主任待遇、為晚自習值班的教師提供1元晚餐,等等。件件落地有聲,實實在在地解除了教師生活的后顧之憂。為了解決青年教師子女幼小無人照看的難題,學校安排多名年長的教師照看放學較早的青年教師子女,監督輔導他們認真完成作業、閱讀兒童讀物,讓青年教師安心工作。
此外,學校還在教師面臨具體問題時“主動出擊”,積極協調,關注教師心理壓力和精神健康。校領導不管工作多么繁忙,總要抽出時間走到教師中間,與教師交流,了解教師所思所想,疏導教師情緒,化解教師憂慮,在校園中倡導“仁者”“愛人”的精神風范。比如高三實驗部副主任魏鳳芹老師,學校積極協調她的工作調動與職稱評聘,讓她十分感動又喜出望外,工作更加積極,成績也更加突出。她說自己無以為回報,唯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才能心有所安。她的愛如春風化雨般滋潤著學生的心田,讓孩子們在學校里有了心靈的歸屬地,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之中,一次次取得了理想的考試成績。
孟子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校園充滿愛,師生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二、“魚和熊掌兼得”的“雙線管理”
青州一中對教職工實施“雙線管理”策略,即“行政管理線”與“學術管理線”并重,專心從事教學工作的高水平教師享受與行政干部同等的待遇,級部主任和學科教研室主任都享受行政中層正職的待遇;學術管理中的第二級——備課組長,享受中層副職的待遇。這一策略鼓勵優秀教師堅守學術一線,成為學校教學質量保持高位的核心支撐。如“80后”教師李明霞,在兢兢業業的教學工作中取得了優異的教學成績,成為語文教研室主任,有了更大的舞臺與機會,在教學方面取得了越來越好的成績。“學校重視學術管理,才能在教學中取得好成績。”史校長說。
三、學生向教師致敬
史校長來到青州一中后的第一個教師節,就別出心裁地設計了一個學生向教師獻花鞠躬的環節。談起此事,校長助理史素文感慨不已地說,自己工作了30多年,第一次在教師節如此榮幸地接受學生的獻花鞠躬。那一刻,她體會到了為人師的欣慰。
一年一度的“十大年度人物”頒獎儀式,更是教師們的盛典。學校安排學生代表為獲獎教師頒獎、獻花,同時讓有繪畫特長的學生現場作畫,記錄感人的場面,作為寶貴的回憶。這些學生向教師致敬的校園活動,令師生關系更加融洽,有效促進了教學質量提升。
四、評優表彰讓教師體會成功與幸福
除了工作生活條件的優化,教師還需要追求專業成長,期待取得進步和成功后的認可。于是,青州一中開展“最美教師”系列評選,每季度評選一次“最美教師”“最美班主任”和“最美服務育人標兵”,在學校“名師大道”兩旁的藝術看板上張貼獲獎教師照片,宣傳獲獎教師事跡。
“自己的大幅照片張貼在學校主路兩旁,校領導看,學生們看,外來的訪客也看,感覺自己成了‘明星’,內心生發出強烈的滿足感、幸福感。”獲獎教師崔媛說。
和學生親切融洽的關系
一、和學生“沒大沒小”
校長助理史素文用“平起平坐,沒大沒小”幽默而形象地形容史校長和學生的關系。學校每個班級都有一本班級日志,學生把班里每天發生的重要事情記錄在案。其中就有“今天史校長到此一游”的趣味記錄,還附了一張史校長的漫畫肖像。學生并沒有把史校長看成高高在上的領導,而是當成親切的長輩甚至是可以調侃的朋友。
青州一中主張,學生要尊敬教師,教師同樣要尊重學生,師生之間不只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關系,還應當是朋友。尊重學生是優秀教師必備的品質。史校長不但自己這樣做,而且也要求教師如此做。每次到教師辦公室,他都會提醒教師,千萬不要自己坐著而讓學生站著。面對前來提問的學生,教師一定要在自己對面放上座椅,讓學生也坐下。這樣會讓學生感到自己和教師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離。
一天,史校長剛走到樓下,迎面跑來一個男生,像對老熟人一樣對他說:“校長,我學習壓力有點兒大,能抱抱我嗎?”話還沒有說完,就緊緊地抱住了史校長,史校長也用雙手緊緊地抱住了他。擁抱之后,他便快步向樓道跑去。而史校長則尾隨其后大聲說道:“哥們兒,加油啊!”那個男孩回眸一笑,燦爛而輕松,又略帶自豪,他向史校長打了一個勝利者的手勢,意在告訴史校長,他已經輕裝上陣了。
二、鼓勵與贈言
每次到北京出差,史校長都會專程到圖書大廈為學生選擇適宜的圖書。學生進步很大,他送書表揚;學生情緒低落,他送書鼓勵。學生李迎亮升入高三年級后一度壓力較大,情緒不穩。了解這一情況后,史校長送給他一本書《千秋人物》,并在認真“備課”后寫下了下面的贈言:
為你的優秀、為你與老師同學的融洽關系而驕傲。
人無完人,正視缺點,主動出擊,補齊短板。
理性看待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上的每個細節,目光所及將更加迷人。
得語文者得天下,重細節者更卓越,將扎實進行到底。
祝你的人生卓爾不群、光鮮亮麗、精彩萬分。
青州一中校長 史振平
2021年10月2日
三、關注學生需求,解決學生急難愁盼
每次大型考試之后,青州一中都要召開分析會議,表揚考試成績優異的學生,安慰鼓勵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同時及時了解學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女生反映學生宿舍樓窗戶安裝的是單向玻璃,雖然從里面可以看到窗外的景象而在外面無法看到宿舍里的人和物,但是沒有安裝窗簾,住在較低樓層的女生缺乏安全感。校領導綜合分析之后認為言之有理,不但很快給女生宿舍安上了窗簾,男生宿舍隨后也享受到同等的待遇。
每年寒假,學校都組織教師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及在家的表現等,讓家長感到特別溫暖,讓學生體會到學校的關愛;同時,針對不同情況,幫助學生及其家庭解決困難。教師發展處副主任時硯美說,在家訪中,學校了解到學生袁彬城家庭經濟較為困難。而他本人愛好竹笛,學習成績也非常優秀。為此,學校積極支持他學習竹笛、參加高水平藝術團考試。2021年,袁彬城如愿以償地升入了知名高校。
學校為高三年級17個班的學生開展了關于科學備考的精彩演講。校領導精心“備課”,制作課件,深入了解學生情況,依托對新高考的研究和豐厚積淀,鼓勵學生放平心態、科學備考。今年高三畢業典禮之后,家委會自發組織了小型感謝師恩活動,將獎牌和鮮花獻給教職工,以表達對學校的感激之情。“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學生進步,家長滿意,就是對學校莫大的褒獎。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校教職工呈現出積極的生命樣態,做自己愿意做的有意義的事情,已經進入一種“樂之者”的審美狀態,引領學校意氣風發,不斷向前。
(陶繼新 魏學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