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2-12-01 08:20:12
原標題:看,這些青年科學家勇闖科研“無人區”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看,這些青年科學家勇闖科研“無人區”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1年和2022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11月26日在線上舉行,100位青年科學家同屏分享榮耀時刻,交流勇闖科學“無人區”的實踐與收獲。
90后科學家首獲表彰
作為目前國內金額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資助計劃之一,“科學探索獎”于2018年設立,由楊振寧、饒毅、施一公、潘建偉、謝曉亮等14位知名科學家與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共同發起。獎項覆蓋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10個領域,每位獲獎人將在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獎金,并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
本屆“科學探索獎”的獲獎名單有不少亮點——第一位90后科學家獲獎、第一次出現醫學科學領域獲獎人、首位澳門地區科學家入選,此外還有16家機構首次有人摘獎。
來自北京郵電大學的研究員王光宇年僅31歲,是獲獎的4名女性科學家之一,也是獎項設立以來的首位90后獲獎人。獎項肯定她在多模態醫學信息處理方面的貢獻,支持她在智能醫學語義計算方向推動實現高級認知智能。
“‘科學探索獎’直接資助探索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鼓勵我們敢闖‘無人區’,為我從事更有挑戰性的工作提供了很多容錯空間。”王光宇說。
“科學探索獎”今年首次獎勵醫學科學領域,共有5位醫學科學領域科學家脫穎而出。他們的研究方向包括了腫瘤“降級”、多器官衰竭機理、預防蚊媒病毒傳染病、干細胞再生治療眼科疾病和開展中國最大食管癌隊列研究等。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主任醫師、研究員蘇士成既是在一線救死扶傷的醫生,也是在實踐背后探索醫學奧秘的科學家。他說,“科學探索獎”的特色評價標準,將激勵更多醫學科研工作者以臨床為出口,用原創的、“從0到1”的科學發現,不斷為人民服務。
歷屆獲獎者產出逾百項成果
從獲獎人機構分布來看,今年“科學探索獎”的獲獎人來自35家機構,獲獎人除了科研院所人員,還有來自醫院與企業的年輕科學家。
從地域分布看,今年獲獎者來自中國18個城市和地區,澳門、大連、沈陽、濟南首次出現獲獎人,西部省份獲獎人數量有所提升。
從事芯片研究的澳門大學教授麥沛然表示,近年來澳門得到國家方方面面的支持,再加上大灣區的頻繁互動,科研進步的速度很快。
成都理工大學教授范宣梅說:“西部地區的獲獎人不斷增多,說明國家科研政策導向變化正在顯出成效。西部的大發展必然持續涌現出科學問題,我們身處第一線,就要不斷發現和解決問題。”
近年來,“科學探索獎”獲獎人做出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為科技創新中的中堅力量。據不完全統計,在2022年,相關青年科學家已產出成果、獲得獎勵逾百項,廣泛分布在各個重要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
2019年“科學探索獎”獲獎人、四川農業大學教授陳學偉,攻克了雜交水稻育種難題,育成的新品種已廣泛種植于中國西南稻區;浙江大學教授李鐵風參與研制的仿生軟體機器人,成功挑戰探索馬里亞納海溝,推動了中國軟體機器人在深海工程領域的應用……
伴隨獎項影響力的提升,“科學探索獎”也得到科學界、教育界多方熱忱參與和支持。在今年獎項的提名、推薦、評審過程中,有超過900位各國院士,30多所著名高校校長參與。僅在提名推薦階段,就有20多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國際大獎得主參與其中。
十大基礎研究關鍵詞發布
與“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同期舉行的第二屆“青年科學家502論壇”上,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結構生物學家顏寧、植物生物學家朱健康、細胞生物學家于洪濤等多位國內外頂尖科學家與獲得“科學探索獎”的青年科學家線上云聚,暢聊科學領域前沿話題。
論壇上,由“科學探索獎”獲獎人提出并投票產生的2022年度“十大基礎研究關鍵詞”發布。它們分別是:高能宇宙線起源、室溫超導、新材料創制、新型RNA、類腦智能和腦機接口、面向科學發現的人工智能、后摩爾時代的集成電路、超高比能拿全儲能、仿生材料與器件、復雜系統與高階網絡。
“青年科學家502論壇”是為“科學探索獎”獲獎人提供的高水平、跨學科的學術交流平臺,旨在營造探索未知的學術氛圍,鼓勵青年科學家之間的交叉研究合作,成為兼具專業性和權威性的青年科學家學術盛會。
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人才官奚丹表示,近年來,騰訊不斷以公益形式對基礎科研領域加大投入,希望為“科學探索獎”獲獎人精心準備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滿足青年科學家跨學科交流的需要。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