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2-12-16 14:38:12
原標題:山東構建智慧監測新模式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山東構建智慧監測新模式
來源:中國環境報
◆周雁凌 季英德 王琳琳
“COD17.13mg/L、氨氮1.057mg/L、pH7.64、流量25.00m3/h。”這是記者日前在齊魯制藥生物醫藥產業園廢水總排口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設施上看到的一組數據。
隨行的山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監控點位,每小時監測一次,監測數據通過數據采集傳輸設備“一點多發”,實時傳輸至區縣、市、省、國家監控平臺。
在位于山東省生態環境廳17樓的山東省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不僅能查閱像齊魯制藥生物醫藥產業園等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還有來自大氣、水、固廢、土壤、自然生態、海洋、環境執法等各類數據,以及其他部門相關數據,目前已經匯聚了398億條。
依托匯聚的海量生態環境數據,山東省生態環境大數據綜合分析系統利用新一代大數據分析技術,充分挖掘數據潛在價值,以實現對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的有效監管,滿足現階段生態環境保護具體業務需求。
山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閆懷忠對記者說:“我們以推動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發展為著力點,重點提升支撐服務保障、智慧監測基礎、服務群眾等3個方面的能力,陸續建成一批創新應用場景,實現監測感知高效化、數據集成化、分析關聯化、應用智能化、測管一體化、服務社會化,為新時代智慧監測創新應用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可示范的‘山東樣板’。”
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資源的互聯共享
隨著監測業務不斷深化,監測指標不斷增加,積累的數據量越來越多,但數據管理和使用仍存在孤島現象,數據互聯互通和共享共用程度還不高的問題。
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采用數據中臺技術,建立了數據資源中心,運用大數據創新整合理念和整合方式,各業務系統通過資源中心調取所需數據,系統新產生的數據再回流到資源中心,對數據資源進行接入、清洗、匯聚、存儲、交換、更新、共享、應用等全生命周期動態管理,來確保不同系統使用數據的“一致性”,真正實現“信息同步”,實現跨層級、跨部門的協同聯動和信息同步,沉淀可復用的基礎能力,避免重復建設,實現資源有效集約。
山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邱曉國告訴記者:“我們全力打造全省‘數據超市’,建立了省級數據向各市返還機制,實現數據跨級流動,數據服務變‘市里向省里要’為‘省里主動給’,‘超市’里既有實時監測數據的‘生鮮區’,也有加工后數據產品的‘百貨區’,同時還有能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定制區’。”
山東省把110項高頻需求的數據無條件向各市共享,環境質量、污染源等實時監測數據實現“即產生、即共享”,最大限度助力各市運用數據決策、管理、服務。
各市生態環境部門每年從省級平臺獲取的數據量在2.5億條左右。
2022年,生態環境部在山東等省開展了智慧監測創新應用試點工作,謀求生態環境部門從傳統監測向智慧監測轉型升級。
加強協同聯動,實現監測業務的智慧管理
傳統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各個業務系統相對獨立,導致部門間業務系統缺乏聯動,影響了生態環境管理決策水平。如何實現新老系統整合,把“系統孤島”連接成“信息島鏈”是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采用業務中臺技術,搭建了業務應用平臺,為業務子系統之間的橫向協同和各層級業務的縱向貫通提供服務接口,增強系統的擴展和兼容能力。
在山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大數據室,面對大屏幕上顯示的各類數據,大數據室臨時負責人曲凱如數家珍:“我們對建設時間較早的大氣、水、污染源等監測系統進行整合集成,補齊土壤、生態、應急、黨務、監測管理、質控管理、綜合辦公等信息化應用短板,形成25個業務板塊,基本滿足各監測業務不同深度、特性的業務運轉和流程再造,實現了業務應用系統的協同聯動和省市監測工作的上下貫通。”
為規范管理提升全省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的數據質量,山東省在生態環境大數據綜合分析系統打造典型應用場景,建設了社會監測機構管理服務平臺,實施生態環境監測活動全過程鏈條式監督管理。
據了解,社會監測機構管理服務平臺設置了基本信息管理、監測活動留痕、監測質量檢查、服務公眾查詢四大功能模塊,通過對監測活動“事前登記、事中留痕、事后溯源”,實現了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的“事前可監督、事中可監管、事后可查詢”,建立起了全流程閉環、可跟蹤、可追溯的數字檔案。
山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助理李恒慶對記者說:“目前,社會監測機構管理服務平臺已有689家社會監測機構登記并上傳信息,基本實現全覆蓋,登記監測活動82萬件,為管理部門推送異常預警信息1萬余條,方便管理部門利用‘互聯網+監督’方式進行監管,委托單位更加直觀方便擇優選取監測機構,初步形成了監測服務市場日趨規范,數據質量不斷提高的良好局面。”
深化數據挖掘,實現科學決策的精準支撐
“過去,我們只能拿著河流斷面超標結果去現場排查污染來源,現在有了大數據平臺,把河流斷面和周邊污染源都關聯了起來,實現了自動化追因溯源,我們從電腦上就能查到超標點位周邊疑似有問題的企業,工作起來方便多了。”山東省生態環境廳一位工作人員登錄生態環境大數據綜合分析系統時說。
為提高數據分析質量,山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采用機器學習、AI算法等技術,建設了大數據綜合分析系統,創新提出了“關聯產生數據,數據強化關聯”的分析新模式,通過集成既有業務系統的信息化成果,對環境質量、污染源、環評審批、環境執法、排污許可等多個系統的數據進行關聯,揭示數據間的邏輯關系,再通過機器學習的方式疊加產業布局分布、污染排放規律、周邊區域污染狀況、智能知識庫預判等多維度產品,實現環境形勢綜合研判、環境污染追因溯源、環境風險預測預警、環境治理成效評估等4個層次的分析功能。
大數據綜合分析系統具備典型事件情景構建和模擬分析能力,支持典型事件的復盤與結果評估,對污染高值實現自動化分析、直觀化表達、動態化跟蹤、圖形化展示,推動環境形勢綜合分析從經驗判斷向科學決策轉變。
山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污染源與監控室主任周成介紹,有一個河流斷面總磷濃度一直較高,有的月份還超標,過去污染追因主要以現場排查為主,效果不顯著。現在,依托大數據綜合分析系統,把水環境質量、氣象條件、污染源、環評審批、環境執法、排污許可等多要素數據進行關聯,通過大數據分析就能自動追溯污染來源,自動排查出疑似有問題的企業信息,方便生態環境部門對癥下藥掐尖削峰。目前,這一斷面8月—9月總磷濃度比去年同期降低了35%。
據記者了解,山東省生態環境大數據綜合分析系統提前建成并在全省推廣使用以來,累計鎖定并消除300多個高值區,指導各地對癥下藥、掐尖削峰,有效改善了環境質量。
在今年7月份舉辦的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環保分論壇上,山東省生態環境大數據綜合分析系統被評為優秀案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