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2022-12-21 09:29:12
原標題:廢除肉刑:漢文帝的“文景之治”
來源:法治日報
原標題:廢除肉刑:漢文帝的“文景之治”
來源:法治日報
□ 余定宇
在西安城北,有一條長長的“文景路”。這條馬路,雖然樹木稀疏、行人寥落,但紀念的,卻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難得一見的好皇帝——漢文帝。
這位歷來被譽為“漢文有道”的漢孝文帝,姓劉名恒,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個兒子。漢文帝尊崇老子,早在他還遠在山西、遠離京城權力中心時,便曾經在山東蓋公的門下,潛心研習過《老子章句》及黃老學派的治國之道。所謂的“黃老學派”,即指戰(zhàn)國時期,在山東的“稷下學宮”里托言黃帝所著、實質是繼承和發(fā)展了老子“自然法學”思想的一派,其思想學說的主要特征,便是在老子《道德經》“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出一種“抱道執(zhí)度”(即公平正義)、“約法恤刑”的道家法學思想。在中國漫長的封建時代里,在幾次難得的經濟繁榮、政治清明、國勢強盛時期,例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的背后,我們總可以看得到,時時處處,都閃耀著黃老學派的“道家”法學思想的智慧之光。
而篤信“黃老學說”的漢文帝劉恒及其子景帝劉啟,便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太平盛世——“文景之治”的奠基人。據史載,漢文帝一繼位,便針對漢初經濟凋零、民生疲敝而匈奴屢屢犯邊的現(xiàn)狀,多次下令對農民實行“田租減半”,即從高祖時的“十稅一”,改為“十五稅一”和“三十稅一”,遇有旱災、蝗災時,除開倉放糧、賑濟貧民之外,甚至還下詔免除了農民的全部租稅。另一方面,他自己還帶頭節(jié)衣縮食,大量縮減宮中的奴仆和用度,嚴禁宮廷生活的奢靡浮華。
據《史記》記載,這位執(zhí)政23年的漢文帝,在中國的法律史上,也曾開創(chuàng)了許多項文明進步的歷史“第一”——登基三月,他便果斷地廢除了“一人犯法,父母妻孥連坐”的秦朝“滅族法”。其在詔書中所說“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之語,便顯見其對“法律的本質是公平正義、法律的目的在導人向善”的深刻理解,而從“法正則民愨,罪當則民從”等話語中流露出來的法學思想,則比西方法學史上第一次提出“罪刑相適應”原則的貝卡利亞還要早1900多年!更值得一提的是,執(zhí)政不久,他又進一步廢除了秦法中的“誹謗妖言”之罪,廣開言路,廣納批評,又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法律史上,首開了“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的先河。
有一個很感人的故事:文帝十三年(公元前 167年),山東有位官員叫淳于意,因犯了疏忽職責罪,被依法押解至長安受刑。當時,淳于公有位15歲的女兒,名叫緹縈,她千里迢迢,跟著父親到了長安,上書給漢文帝,懇求為其父贖罪代刑。漢文帝讀了這封來信之后,大為傷感,他責問自己道:我聽說上古黃帝、堯、舜等圣人執(zhí)政之時,對罪人處罰是“畫衣冠以代刑”,而民少犯罪。為什么,秦漢以來,我們現(xiàn)在的“肉刑”如此殘酷、如此繁多,但民眾卻仍是犯法不止?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再者,那些小民慘遭了肉刑之后,終身殘疾、終身痛苦自不必說,最可悲的是,他們就是想改過從善、重新做人,也都恐怕沒有道路可走了,這樣的刑罰,豈不是違背了君主和百官要“為民父母”、要“愛民如子”的道理嗎?因此,漢文帝當即拍案而起,頒下詔書——“其除肉刑”!
這一卷詔令,終于廢除了自夏、商、周、秦以來幾千年綿延不已的野蠻的、不人道的“蚩尤五刑”,而代之以鞭打罪人的身體(笞刑)、罰做苦工(徒刑)及死刑的漢代“新三刑”。用現(xiàn)代的眼光來看,這種“新三刑”雖然還保留有若干的“肉刑”性質,但卻已大大減少了對犯人肢體的永久性傷害,而且,死刑的方式也比較人道,只保留了斬首和絞刑兩種,而徒刑的苦役期也相當短,最高只有3年。
文帝和景帝在位的40多年,刑措不用,牢中囚犯不足400人,而天下大治。不管這段記載中有無水分、有多少水分,但這場名垂千古的“文景之治”,卻無疑是中國法律史上一座偉大的里程碑。在許多方面,這場漢代刑法的改革運動,都可說與現(xiàn)代的立法精神、司法公正原則息息相通。在當時,這種漢代“新三刑”的改革,為隋唐時代的“新五刑”(笞、杖、徒、流、死)的刑罰改革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而在其之前和之后,無論是“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甚至是清末的“戊戌變法”等,在法理學的原創(chuàng)精神上,在對歷史所帶來的進步性影響上,都完全無法與之相比。
(文章節(jié)選自余定宇《尋找法律的印跡(2):從獨角神獸到“六法全書”》,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