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2022-12-26 11:36:12
原標題:為基層監督插上數字翅膀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為基層監督插上數字翅膀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基層權力關乎群眾日常生產生活方方面面。為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紀檢監察機關不斷推動監督下沉落地,以精準有效的監督發現和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讓群眾感受到正風肅紀反腐就在身邊。同時必須看到,在實踐中基層監督仍面臨監督力量不足、信息不對稱、群眾主動參與監督積極性不高、渠道有限等問題。
破解基層監督難題,加強信息化建設是重要抓手。各地紀檢監察機關立足監督第一職責,積極推動信息化技術與紀檢監察工作深度融合,推動監督下沉落地,維護好群眾切身利益。
以公開促公正,推動小微權力運行規范化制度化
打開手機,登錄監管云平臺APP,查查村賬、看看養老金和惠農補貼的到賬情況,已經成為河南省新密市城關鎮灣子河村村民老韓的習慣。“我們都是監督員,看看覺得安心,有啥意見也能隨時提!”
老韓登錄的APP,是新密市紀委監委開發建設的“陽光公開”監管云平臺。平臺設立大數據分析、行政權力監督等四大系統及民生領域、涉企資金等13個板塊,建立涵蓋51個單位350個行政事項的公開公示系統,把群眾關心關注的事從“幕后”搬到“臺前”,公開更透明、查詢更便捷、監督更有效。今年以來,平臺訪問量已突破119萬人次。
基層信息公開不及時、不透明,權力運行監督存在盲點,是基層矛盾產生以及腐敗滋生的一個重要原因。以技術手段破解信息公開難題,規范小微權力運行,加強對基層公職人員監督,正是建立信息化監督平臺系統的重要考量。
農村集體“三資”(資金、資產、資源),是基層干部違紀違法問題的易發多發地帶。據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部分村集體“三資”存在說不清、道不明、用不活的狀況,村級事務公開透明度和群眾參與度較低,對村干部權力缺乏有效監督。
針對這些問題,邗江區紀委監委打造了“三資”信息化監管平臺,對財務報銷、審批等業務流程實現痕跡化、規范化管理,實現資產資源從登記、租賃,到盤點、維護乃至處置的全程監管。
各地在建設“三資”監管平臺的工作實踐中,積極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直觀高效發現問題,實現主動監督、精準監督,提升監督質效。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區紀委監委探索“區塊鏈+‘三資’監管”新模式,將集體“三資”相關信息數據在手機、電腦終端公開,并用“區塊鏈”技術固定重要數據,實現鏈上運行、鏈上存證、鏈上制權。
目前,西山區社區集體“三資”提級監督平臺已正式投入使用,全區504個集體經濟組織的貨幣資金、債權債務、固定資產、投資、在建工程等“三資”領域數據已實現鏈上可見、透明公開,集體經濟組織內的居民經實名認證后,在手機上就可以實時掌握自己所在社區、小組集體資產情況。
江蘇省常熟市紀委監委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地理信息技術等手段,以資產資源地理信息為基礎,開發資產資源、合同管理系統,接入原有的資金監管系統、云財務核算系統、蘇州市產權交易系統,形成兼容互通的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強化對農村集體資產“一張網”監督。該平臺能實現資產即時查看、資產變動動態管理、原始單據系統查詢,避免資產“體外循環”和資金“截留挪用”等違規問題。
拓寬群眾監督渠道,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碼上舉報’幫我們解決了問題,辦證沒有人敢吃拿卡要。”得知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住房保障和房產交易中心工作人員張某被紀檢監察機關查處后,某企業負責人打電話向該區紀委監委表示感謝。
“碼上舉報”是煙臺市紀委監委“信息化+信訪監督”的一項創新舉措。今年以來,針對群眾上門舉報遠、寫信舉報慢、電話舉報說不清等問題,該市建立信訪舉報專屬二維碼,鏈接12388舉報平臺,群眾掃碼后即可將問題傳至紀檢監察機關。
此前,在接到相關企業關于不動產登記辦證難舉報后,煙臺市蓬萊區紀委監委立即開展核查。經查,張某在城建檔案辦理過程中,違規設卡刁難企業,通過暗示其到指定第三方整理檔案等方式,為“黑中介”承攬業務,并收受其財物。
今年8月30日,蓬萊區紀委監委對張某立案審查調查。近日,張某被“雙開”,其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針對該案暴露的問題,煙臺市紀委監委對“碼上舉報”受理的“不動產登記辦證難”類信訪件進行大數據篩查,圍繞群眾反映集中的房地產違規銷售、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化解不力等問題,督促各級黨委政府和職能部門開展專項整治,全面啟動515個小區辦證程序,惠及群眾34.4萬戶。
《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加強基層監督”“建立監督信息網絡平臺,擴大群眾參與,及時發現、處理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信息化平臺既為群眾提供了便捷的互聯網監督渠道,也為紀檢監察機關提供了監督小微權力的有效手段,促進黨內監督和群眾監督貫通融合。
自2021年6月起,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服務平臺在安徽、江蘇、甘肅、重慶等地陸續上線,為持續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抓手。
區別于信訪舉報業務,“監督一點通”服務平臺主要受理侵害群眾利益等涉及基層小微權力運行的事務性問題,立足將矛盾化解在屬地最小網格內。據重慶市紀委監委信息技術保障室負責人介紹,通過平臺反映的問題直達紀檢監察機關后,將按照事項清單責任劃分,轉相應責任部門或基層單位辦理,并跟進監督辦理情況。相關責任部門或基層單位辦結形成答復意見后,紀檢監察機關在平臺上進行審核、發布,實現辦理進度能追蹤,處理結果可查詢、可評價。
基層小微權力監督難在點多面廣、力量分散,利用信息化可以實現監督工作常態化、近距離、多角度、可視化、規范化,推動形成“發現-整改-檢視-完善”的監督治理閉環。
“從‘清廉張家港’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登錄進入監督頁面后,市民可以一鍵提交問題,并在‘投訴查詢’一欄查看問題解決狀態。依托‘紀檢監察監督+部門落實+群眾追溯’的閉環,群眾身邊問題在‘收集—轉辦—處置—督辦—反饋’中得到解決。”江蘇省張家港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9月該市還建立了“監督一點通”平臺群眾評價不滿意工作臺賬制度,深入排查群眾“不滿意”背后可能存在的黨員干部責任和作風問題。截至目前,該市共梳理錄入小微權力清單30類311項,累計公示各類信息2354條,平臺訪問量超59.24萬人次,受理群眾投訴1148件,其中已辦結1113件。
打破數據壁壘,建模分析比對,及時精準發現問題線索
“某老年醫院醫技人員配備數嚴重不符合標準但仍通過校驗,可能存在工作人員執法不嚴、履職不力問題。”近日,在醫療醫保領域公權力大數據監督應用中,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紀委監委第五紀檢監察室工作人員發現了一條紅色預警。隨后,該區紀委監委聯合衛健部門對該老年醫院進行現場校驗,要求其立即整改,并約談相關責任人。
今年以來,富陽區紀委監委推出醫療醫保領域公權力大數據監督應用,把大量數據和監督工作連接起來,經過數據抓取、碰撞比對等方式精準識別醫療醫保領域的廉政風險和違規問題,讓大海撈針般的“人工活”變成了“智能活”。截至目前,已匯集醫療醫保領域61類行權數據246萬條,設置預警模型28個,產生紅色預警647條,處理人員23人。根據發現的問題,推動開展富陽區醫保定點機構專項檢查行動,發現問題30個,停業整頓1家,挽回經濟損失264.89萬元。
以“算力”補充“人力”,打破信息孤島,智能化碰撞分析數據信息,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是大數據賦能小微權力監督的顯著優勢。
近日,重慶市大足區紀委監委開展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專項督查時,在黨員干部親屬涉權事項公開制度大數據平臺上發現了一條異常數據,隨后根據流程將其轉交給相關紀檢監察機關核實。
此前,重慶市推行黨員干部親屬涉權事項公開制度,建立了大數據平臺,運用數據終端錄入黨員干部本人及其近親屬基本信息,與惠民資金(項目)實施單位受益人信息進行自動比對。
大量真實有效的數據是大數據平臺高效運行的基礎。“在原來57個單位的基礎上,我們新增了區管部門、醫院、學校、國有企業等107個單位黨員干部本人及其親屬的基本信息,設置了50個惠民資金(項目)數據比對模型,可以精準發現財政供養人員享受低保、死亡人員領取養老保險等異常數據。”大足區紀委常委劉咸德說。
“根據專項監督工作需求,我們利用平臺新開發的異常數據比對程序,及時對新增數據比對,助力精準發現問題。”大足區紀委監委第四監督檢查室主任楊柳說,在開展水庫移民直補資金監管專項監督時,通過設置專門的數據比對模型,精準發現死亡人員、財政供養人員、黨員干部本人違規領取直補資金等三大類突出問題,由此督促水利局開展專項整治,整改279人次,清退資金14.76萬元,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7人。
打破數據壁壘,破解監督難題。在大數據的加持下,一個個看似沒有關聯的數字經過碰撞比對,從海量信息中精準鎖定問題線索,讓違紀違法行為無處遁形。
“黨員干部親屬涉權事項公開制度借力大數據,將黨員干部的權力置于陽光下,規范了履職行為。”大足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吳宗發說。
既要有“大數據”,也要有“大腳板”,使基層監督與基層治理同頻共振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信息化則是提升基層監督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各地紀檢監察機關以信息化助力監督下沉落地、融入基層治理,推動舉一反三,促進標本兼治,使基層監督與基層治理同頻共振。
借助信息化手段改進監督方式,提升監督質效。江蘇省紀委監委通過運用財政支付、公車管理等大數據平臺篩查比對、分析研判,精準發現問題線索,對普遍發生、反復出現的突出問題,組織開展專項整治,督促職能部門完善制度規定,持續加固中央八項規定堤壩。湖北省宜昌市紀委監委與公安、稅務、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等部門建立了聯防聯查工作機制,運用稅務部門票檢平臺等大數據信息系統,對“四風”隱形變異問題進行監督檢查。
堅持系統性、體系化推進監督信息化,促進各類監督協調協同、貫通融合。今年以來,遼寧省沈陽市紀委監委創新方法路徑,領域化、體系化推進全市大數據監督建模工作,整合大數據監督平臺數據、沈陽市監督治理政務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和紀檢監察內部數據,構建統一管理的沈陽市紀檢監察大數據庫。
四川省成都市紀委監委建立大數據智慧監督體系和監督數據共享體系,把分散在不同部門中的“碎片化”信息整合起來,建立橫跨24個部門單位、近百類業務信息的大數據池,推動監督工作與大數據信息深度融合。通過共享監督數據信息,為基層干部選拔任用、黨風廉政建設意見出具、線索篩查、執紀審查等工作提供數據參考,變“單兵作戰”為“聯合作戰”。
既要有“大數據”,也要有“大腳板”。紀檢監察機關在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的同時,堅持“一線工作法”,下沉調研、走村入戶,回應群眾期盼、保障民生福祉。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紀委監委依托大數據平臺,按地區和類型,篩選歸類群眾線上反映的情況,梳理一批可查性較強、問題反映較為具體的信訪問題,采取領導包案、督查督辦等方式,下沉一線解決群眾煩心事、憂心事。黔東南州麻江縣紀委監委變“坐等上訪”為“下沉接訪”,與政法、司法等部門組成“巡回接訪組”,利用趕集日到市場人流量大的地段設立“巡回接訪站”,能當場解決的現場辦公協調解決,不能現場解決的限期辦結答復。
監督治理效能的提升,反映在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不斷增強上。山東省膠州市紀委監委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低保、危房改造、教育扶貧資金等重點領域,通過大數據比對精準發現問題線索,實現從被動等群眾反映問題到主動發現問題的轉變。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紀委監委建立創新試點開展“作風監督評議”,群眾通過微信掃碼評價、短信評議、電話回復等方式對全區各窗口科室、站所、社區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工作效率等進行評價評議。收到群眾意見建議后,第一時間反饋至責任單位,并將評價結果納入年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檢查考核,推動相關職能部門轉變作風,提升群眾滿意度。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