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2023-03-23 16:37:03
原標題:讓泉城百姓體會到有溫度的“安全感”
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原標題:讓泉城百姓體會到有溫度的“安全感”
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
□
□
□
□
三餐幸福感,四季煙火氣,是老百姓的生活日常,吃得放心、舒心,是老百姓對生活最樸素的期待。
出門買菜看“體檢報告”,外出就餐有“笑臉可尋”,食堂后廚能“一覽無余”,深夜買藥可“外賣到家”……一項項食藥安全創新監管模式不斷“開啟”消費新體驗,讓生活在泉城的老百姓能夠感受到有溫度的“安全感”。
2017年,濟南市被國務院食安辦首批授予“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榮譽稱號。濟南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嚴格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堅持創建為民、靠民、惠民,全面落實屬地管理責任、監管責任和主體責任,加強源頭綜合治理,強化風險隱患防控,聚焦突出問題整治,嚴懲食品違法犯罪,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提升“食安濟南”品牌,堅決守牢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食品安全風險的底線,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向好。
堅持黨政同責 嚴格落實食品安全工作責任制
農產品和食品抽檢合格率連續多年穩定在98%以上,省級食品安全縣(區)創建率達100%,濟南12345市民服務熱線測評食品安全群眾滿意度逐步提升……這些成果離不開市委、市政府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視,始終將食品安全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來抓。
市委、市政府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平安濟南建設考評和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將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復審迎檢工作納入創建文明城市總體部署和魅力泉城建設十大行動之中。制定市委常務委員會委員、市政府領導班子成員食品安全工作責任清單,每年市委常委會和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食品安全工作。
同時,大力推進屬地管理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兩個責任”落地見效。全市建立健全分層分級、層級對應的包保工作機制,1.2萬余名市、區縣、街鎮、村居級包保干部,分別包保近8.8萬家A、B、C、D級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實行“三清單一承諾”(責任清單、任務清單、督查清單,責任與任務承諾書)制度,2022年12月底前實現首輪四級包保督導工作全覆蓋,2023年1月完成對各級包保干部履職情況的首次專項督查。
在落實各方責任的同時,濟南市注重統籌協調工作,2020年11月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任主任的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明確市教育局、公安局、農業農村局、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等27個食藥安委成員單位食品安全工作職責,納入市教育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公安局、農業農村局、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醫保局、泉城海關8個市食藥安辦副主任單位。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治理、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食品安全源頭治理、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單位食堂食品安全5個食品安全專項協作小組運行順暢。建立健全督查督辦、考核評價、約談、責任追究等制度,每年對區縣政府食品安全工作進行評議,確保食品安全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濟南市完善監管體系,全面建成從市、區縣到街鎮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各級均成立市場監管機構,加掛食藥安辦牌子,并按國家標準配備執法車輛和快速檢測、執法取證、應急處置等執法裝備。強化食品安全基層責任網絡建設,建立包括基層食品藥品專職協管員600余人、街鎮農產品質量安全協防管員1324人、村居信息員5000余人在內的協管員、信息員隊伍,積極參與政策宣傳、隱患排查、信息上報、協助執法等工作,推動監管力量下沉、工作重心下移。總結歷城區加強街道食藥安辦規范化建設、打造社區“食安角”經驗,將食品安全工作延伸到社區和群眾中,打通“最后一米”。
在經費保障方面,圍繞創建提升工作目標,市政府每年安排5000余萬元用于食品安全抽檢監測經費;700余萬元用于街鎮畜產品快檢室、街鎮農產品監管站和基地追溯點建設,提高街鎮和基地速測能力;500萬元用于進入市場銷售的食用農產品委托檢測工作;300萬元“食安濟南”品牌建設獎補資金;440萬元用于養老機構食堂實施智能化監控。2020年以來,市財政累計列支3970萬元作為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獎補資金,累計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1300余噸。
堅持履職盡責 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模式
“掃一掃”二維碼,不僅能看到整條美食街所有食品經營單位,還能獲知各家經營資質、人員健康證、索證索票等食品安全信息。“看一看”顯示屏,就能看到餐飲單位所采購的果蔬、水產品、食用油等食材的“快檢信息”,還能看到餐具、刀具甚至后廚砧板的“健康指數”。消費者說,“就餐的安全感‘很直觀’。”
眼見為實的“安全感”,來自全市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不斷創新監管手段,讓食品安全“看得見”“摸得著”。
強化源頭管控。強化農村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和糧食質量檢測工作,開展農資打假治理行動,加強地方儲備糧質量安全監管和新收獲糧食質量安全監測。推進牛羊集中屠宰點建設,創新建立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有效銜接機制。在全省率先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工作,實現病死畜禽收集區域全覆蓋和無害化處理全覆蓋,探索餐廚垃圾生物處理“章丘模式”,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持續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全市配備800余名食品安全總監和20000余名食品安全員,實施“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制度。全面推行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承諾制,15.5萬家持證業戶全部簽訂責任承諾書。在食品生產企業中開展“亮標承諾、對標生產、核標檢驗”“三標”行動。強化食品生產安全風險排查防控工作,按照“一企一檔”“一域一檔”“一品一策”原則,建立風險、措施和責任“三清單”。全市所有規模以上食品生產企業、乳制品生產企業取得推行HACCP或ISO22000等體系認證。總結推廣章丘區、槐蔭區小作坊規范化管理經驗,規范“三小”(小作坊、小餐飲和食品攤點)監管。全市小作坊、小餐飲登記率達100%。在全省率先推廣“農村合作社+業戶”模式,建設一批“小作坊專業村”。嚴格落實校園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負責制和學校相關負責人陪餐制,全面落實大宗食品定點采購、統一配送要求。
全面提升市場規范化水平。持續開展農批市場規范提升行動,推行駐場監管、“快檢+互聯網”、定量監督抽檢、掃碼追溯、半年檢查等“五項制度”。連續五年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入市食用農產品進行快速檢測,農批市場快檢室建立率達100%,農產品檢測結果實時上傳,及時公示。在全省率先完成食品經營風險分級管理工作,實現“食品流通風險分級”信息公示,實行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移動終端監督抽查考核。組織開展食品連鎖超市體系檢查,指導總部健全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建立食品原料供應商評價和退出機制。成立流通行業食品安全自律聯盟。學校(含幼兒園)食堂B級以上100%,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和中央廚房“明廚亮灶”率達100%。開展“尋笑臉就餐”、餐飲外賣服務“凈網”行動,“食安封簽”推廣使用率達80%以上。全市餐飲具集中消毒企業建檔率和年度監督檢查覆蓋率達100%,抽檢合格率達96%,均實行遠程在線衛生管理監督。
加強特殊食品和冷鏈食品監管。實施特殊食品企業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和監管水平“雙升”工程,制定《濟南市醫療機構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經營管理規范》,這是全國首個地方性規范;實施《濟南市特殊食品專營店經營規范》。通過牽住特殊食品連鎖經營企業總部“牛鼻子”,把住購銷存總開關、落實連鎖企業內部管理,實現監管資源效能最大化的做法在全省推廣。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在全省率先建成啟用集中監管專倉。
實施風險評估,健全隱患排查機制。圍繞“康養濟南”“食安濟南”建設,建立以市食藥安委有關成員單位共同參與的風險監測體系。在全省率先建立農產品追溯、農資監管、監測信息“三大平臺”。全市建成基層畜產品標準化快檢室112個,獲得資質認定的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共43家。開展食品“抽檢分離”試點工作,食品抽檢量達到5份/千人。建立健全風險會商機制,加強風險預警交流,應急管理和輿情處置做到第一時間到現場、第一時間辨真偽、第一時間快處置、第一時間作反饋。修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開展全市食品安全應急演練,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不斷提高。制作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保障手冊,創新餐飲具ATP檢測,圓滿完成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等重大活動食品供應保障任務。
堅持依法行政 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行為
守護“跑”在群眾需求之前,監管“跑”在風險隱患之前,汩汩暖流滋潤著百姓心田,這樣的生動場景時常在濟南市場監管工作中展現。
始終保持嚴厲打擊高壓態勢。濟南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創新行刑銜接模式,聯合設立行刑聯合指揮部,構建“四聯一共”工作機制(聯合建隊、聯合研判、聯合打擊、聯合宣傳,共享成果),探索實行部門之間“全環節無縫隙、全領域無死角”的執法辦案新路徑。深入實施公安、農安、食安“三安聯動”機制,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做到有案必查、頂格處罰。在農村假冒偽劣食品、保健食品、網絡餐飲服務、學校食品安全、無底線營銷等重點領域,持續開展“鐵拳”“農村假冒偽劣食品”“長江禁捕打非斷鏈”“打擊走私凍肉”等一系列專項行動。近年來,全市共查處食品安全行政處罰案件7700余件;公安部門通過開展“昆侖行動”等,偵辦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389起。
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近年來,濟南聚焦餐飲具集中消毒、網絡訂餐、食用農產品、進口食品等重點環節和重點品種,組織開展食品安全百日攻堅行動、周末查食安、“你點我查”、迎接食安城復審專項攻堅行動等一系列專項整治行動。2022年,濟南將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作為全年食品安全工作主線,針對重點食品生產企業、連鎖經營企業、網絡平臺企業、學校食堂等,全面排查風險隱患,嚴處違法違規行為。去年全年共檢查戶數130407個,檢查覆蓋率100%,發現風險問題處置率100%。通過“示范一批、整頓一批、規范一批、曝光一批、關閉一批”,推動源頭管理水平提升、農村食品安全狀況改善、網絡餐飲服務環境凈化,不斷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
加大監管檢驗檢測力度。濟南在全省率先建立農產品追溯、農資監管、監測信息“三大平臺”,建設農產品追溯和農資監管基點。同時,建立“市級為龍頭、縣級保基本、基層重快檢”的三級檢驗檢測體系,建成基層畜產品標準化快檢室112個,全市獲得資質認定的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共43家。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食品檢驗所實驗室面積525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4000萬元,食品檢驗資質能力為1003個,1478個參數,272個方法。多層次、多功能的食品檢測體系日臻完善,為全市食品安全監管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推動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化。濟南將“山東食鏈”與食品安全專業網格管理數據有機融合銜接,全市食品生產、流通、餐飲、特殊食品四個環節激活率達100%,上鏈率穩步提高。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綜合分析監督檢查、抽檢監測、執法辦案、投訴舉報、輿情監測和“兩個責任”包保工作等數據,建立食品生產企業信用風險分析模型。承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重點監管事項清單化管理試點工作,開發使用全市信用風險管理系統,建立事前清單管理、事中風險分類+雙隨機和重點監管統籌、事后聯合懲戒+信用修復的信用監管模式。推行食品安全“紅黑榜”制度,推動餐飲單位誠信經營、加強自律,打造行政監督、社會監督和群眾監督的共治平臺。
堅持示范引領 聚力打造“食安濟南”升級版
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很多人并不陌生,但“共享實驗室”聽說過嗎?在平陰玫瑰高端產業園內就有一間這樣的實驗室,為園區內玫瑰產品相關企業提供出廠檢測、出具檢驗報告,以及質量標準、知識產權等綜合服務。“一年至少能節省10余萬元,省下的錢做研發、提品質。”企業由衷豎起大拇指。
“讓一方特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更寬闊,更可期。”這是濟南市場監管打造“共享實驗室”的初衷。諸多良苦用心,是期待能夠賦予扎根泉城的創業主體無憂發展、無畏發展的“安全感”。
以示范創建促監管增效。濟南市建成省級以上農安縣(區)7個、省級食安縣(區)8個,省級以上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224家、省級食品安全管理規范化農貿市場40家。積極培育“濟北經濟開發區食品飲料特色優勢食品產業集群”“萊蕪農高區姜蒜深加工特色優勢食品產業集群”“濟陽區食品飲料特色優勢食品產業強縣(區)”,成功入選省特色優勢食品產業集聚區。全市建立規模養殖場1150家,規模化比重達83%。鼓勵和推動各區縣建設小、精、美、特、優的“食安大客廳”綜合服務平臺。2020年濟南市入選首批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2021年被列入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培育了蓋世、維爾康、銀座、凱瑞、佳寶等一大批龍頭企業,已初步形成產地與銷地銜接、運輸與倉配一體、物流與產業融合的冷鏈物流運行體系。
以品牌創建促質量提升。目前,濟南市“三品一標”總數達到1699個,位居全省第一。國家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2個,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6個,省知名企業產品品牌51個。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泉水人家”,構建泉字號品牌矩陣。萊蕪生姜、章丘大蔥、平陰玫瑰品牌價值分別達到123.7億元、52.91億元和27.9億元。章丘飲料和小作坊生產基地等5個食品生產基地獲“‘食安山東’食品生產示范基地”稱號,高新區萬達金街西街獲“‘食安山東’餐飲單位品牌示范單位”稱號,覆蓋種植、生產、加工和服務的食品安全品牌體系基本形成。濟南市場監管的“動能守護”,讓“煙火氣”里充滿著“發展勁”,讓百姓的舌尖品出“幸福感”。
守護好舌尖上的“煙火氣”,這是一份厚重的民生情懷。濟南市市場監管局時刻以百姓的“期待”為標準,力求每項舉措都實打實對準“舌尖之慮”,每個行動都實打實聚焦“舌尖之憂”,每步落棋都實打實瞄準“舌尖之期”,讓舌尖安全可檢驗、可感知、可評判,讓百姓的安全感更足、幸福感更實,讓“強省會”建設更有溫度、更有力度。
□本報記者 張勤立
通訊員 胡藝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