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5-18 11:08:05
原標題:點亮北方戲窩子 唱進百姓心窩子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點亮北方戲窩子 唱進百姓心窩子
來源:中國文化報
范海剛 李玉曼 本報駐河北記者 李秋云
5月12日晚,伴隨著河北梆子經典大戲《寶蓮燈》的精彩上演,歷時17天的全國戲曲(北方片)會演暨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在石家莊大劇院落下帷幕。展演期間,來自全國20個省區市35個院團的27場演出,涵蓋21個戲曲劇種,24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相繼登臺獻藝。此次會演,是全國北方片區戲曲藝術和梆子聲腔藝術的一次高水平集中展示,為廣大群眾奉獻了戲曲文化視聽盛宴,同時展現了河北“北方戲窩子”的獨特風采。
梨園薈萃 劇種豐富
河北是戲曲大省,劇種豐富、院團眾多、名家輩出,在民間有“北方戲窩子”的美譽。河北有著豐厚的戲曲文化底蘊,擁有36個地方戲曲劇種,數量位居全國第二。從巍巍太行到渤海之濱,從長城腳下到運河之畔,從壩上高原到冀南平原,遼闊的燕趙大地處處回響著梨園聲韻。
展演期間,除了河北梆子、保定老調、石家莊絲弦等河北省精彩劇種的代表性劇目上演外,流行于北方的秦腔、晉劇、豫劇、評劇等劇種劇目也紛紛登臺。除此之外,還有淮北梆子、江蘇梆子、川劇、滇劇、西秦戲等南方地區的劇種也參加會演。豐富的劇種、精彩的劇目,讓地方戲曲在“北方戲窩子”聯歡聚首。
5月11日晚,西秦戲《販馬記》在河北師范大學唱響,“圈粉”眾多高校學子。在該劇《三拉團圓》一折中,利用大印的捧起、放下和兩廂退場,在舞臺背景不變的情況下使得劇中的“衙堂”變“后廳”,轉場精妙,引得臺下贊嘆不斷。“這部來自廣東的西秦戲竟讓我聽出了些許慷慨悲歌的味道。”有學生觀眾在演出結束后表示,要不是這次展演,恐怕難有機會在北方欣賞嶺南稀有戲曲劇種。兩個半小時的演出無人提前離場,臺上臺下強烈共鳴,堪稱一場年輕學生與戲曲藝術的雙向奔赴。
據了解,西秦戲《販馬記》是海豐縣西秦戲藝術傳承中心大力挽救的劇目。“2019年,這部劇目因獲專項資金扶持,得以復排。”西秦戲代表性傳承人,也是該劇導演、劇中“李奇”的扮演者呂維平說,這個古老而神秘的劇種,時至今日,全國僅剩下海豐這一家“獨苗”劇團。
深入基層 親民惠民
近年來,河北省持續推出文化惠民卡和戲曲進校園、進社區等一系列惠民活動,不但讓老戲迷們過足了癮,還“圈粉”了一大批年輕觀眾。
據悉,5月12日閉幕式演出——河北梆子看家戲《寶蓮燈》的門票價格非常親民,從20元、30元至40元不等,使用石家莊文化惠民卡購買,還能再打九折。
同時,為了方便市民群眾在家門口看戲,此次會演開放了8個劇場,這些劇場涵蓋了劇院、高校、商圈、居民點、熱門景區,既有兒童劇院,也有高校禮堂,方便各個年齡段戲迷暢享戲曲盛宴。
讓戲曲走近大眾,特別是走近青年觀眾,是本次會演一大亮點。此次會演期間,除劇場演出外,還開展了“遇見藝術”戲曲快閃、“梨園風韻”戲曲攝影展等多場活動。
據不完全統計,此次會演期間共有2.2萬名觀眾走進劇場觀看演出,50多萬人次參與系列特色文化活動,開展直播160余場次,劇目網絡直播累計觀看量超1.9億,切實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了“到石家莊看戲去”的潮流風尚。
專家研討 擦亮品牌
戲曲必須走向人民,走進老百姓的心窩子。為擦亮“北方戲窩子”的文化品牌,會演期間召開了4場大型專題研討會、9場劇目研討會、3場青年演員折子戲專場點評研討會,舉辦了多場名家訪談等系列活動,為推動戲曲繁榮發展進行了有益探索。
5月10日,全國戲曲(北方片)會演暨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北方戲窩子”研討會上,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原副所長、研究員劉文峰說,從元雜劇到明清傳奇再到近代地方戲的發展形成,中國戲曲發展過程中的關鍵時刻大都與河北有關。以元雜劇為例,作為當時在宋雜劇和金院本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新的戲劇樣式,在河北正定,產生了一個繁榮時期,出現了許多元雜劇作家和作品,比如關漢卿、白樸、馬致遠等戲曲名家。無疑,作為自古以來便是中國戲曲發展熱土的河北,有著良好的戲曲發展基礎。
擦亮“北方戲窩子”文化品牌,還要把戲曲文化融入到城市文化建設當中,滲透到城市的各個街角,讓戲曲文化成為城市文化的重要標識。浙江省文化藝術研究院戲劇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朱為總對會演期間舉行的“遇見藝術”戲曲快閃活動大加贊譽,他表示:“這一活動讓名家名段走出劇場,走到人民群眾身邊,走進人民的生活。”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會演得到了業內專家、參演院團和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河北省將以此為契機,全力打造“北方戲窩子”的金字招牌,進一步涵養戲曲文化生態、推動戲曲繁榮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河北展現美好圖景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
相關鏈接
梆子聲腔系統及所屬梆子劇種
目前全國單一梆子聲腔和以梆子聲腔為主的劇種有32個、多聲腔劇種2個,共34個。按照行政區劃,現梆子戲主要流行在陜西、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省份。由于各劇種的裔傳關系、流行路線(水路、商路)及所受影響不同,各劇種流傳會在各省出現交叉流行情況。
秦腔分為四路:東路秦腔即同州梆子, 是現代秦腔誕生之根基所在;中路秦腔也叫西安亂彈,以西安為活動中心;南路秦腔流行于漢中、安康一帶,也叫漢調秦腔、漢調桄桄、桄桄戲;西路秦腔以原鳳翔府所屬地區為活動中心,鳳翔府舊稱西府,因此西路秦腔也稱西府秦腔。
梆子腔流入河北,發展為河北梆子、老調梆子、蔚州梆子、武安平調、口梆子、永年西調(澤州調)等,其中,老調梆子又分為東、西、南三路。河北最有名的是河北梆子,又稱為京梆子、直隸梆子、衛梆子(指天津衛),廣泛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等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