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3-05-18 23:08:05
原標題:首善之區 魅力德城丨跟王德勝一起感受大運河德州段
來源:海報新聞
原標題:首善之區 魅力德城丨跟王德勝一起感受大運河德州段
來源: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武紅鵬 德州報道
5月17日,“首善之區魅力德城”首屆全國主流媒體德城行采訪團一行來到運河古街碼頭,在準備登上畫舫領略運河美景時,采訪團一行驚喜地看到德州市政協常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王德勝應邀而來,簡短交談后,王德勝在畫舫中向采訪團一行說起了大運河德州段的故事。
“中國大運河在2014年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當中,一共有三段運河,分別是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伴隨著隋煬帝608年開鑿了隋唐大運河,德州段進入了大運河時代。”兩岸綠影緩緩倒退,在粼粼水聲中,王德勝說起大運河的歷史。
據王德勝介紹,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全長達2700公里,到了元代,為了讓當時已經成為首都的北京能成為一個更便利漕運的基地,就把大運河裁彎取直為1700公里。因此在2014年大運河申遺時,就提出了一個創造性的概念:大運河不是一個點,而應該作為一條線形的文化遺產申遺。
“舉一個例子,我們所熟悉的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都是混凝土時代的運河,是用混凝土砌的河道。而作為我們傳承千年的大運河,用的技術是夯土,從公元608年至今已有1415年,用夯土夯的堤能夠維持到現在,大的河道基本上沒有變。也就說我們中國人的夯土技術到今天為止贏得了世界專家的贊嘆,甚至有點不可思議。”王德勝自豪地說道。
不僅如此,大運河德州段傳承至今最經典的水利工程當屬“三彎抵一閘”了,這一河段從武城縣四女寺水利樞紐到德城區二屯鎮,直線距離25公里,但是河道距離達到了45公里,在這多出來的20公里中,古人共人工做彎39道。之所以這樣做,一是可以減緩水流,減少對兩岸百姓生活與城市建筑的威脅;二是可以保持水量,保障航船的通行。這一運河經典,正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途中,王德勝還先后給大家講述了大運河通航四水合一和古時運河船工號子的故事,句句都引人入勝,讓采訪團成員感慨不已。
“大運河斷航是在哪年?”黨報頭條記者提問道。
“大運河終止漕運是在清代光緒27年清政府頒布了停漕改革令,但是對德州這一段影響并不是非常大,德州段一直保持到了1978年,而到了1989年,我們德州衛運河航運局取消了建制。”王德勝告訴記者,大運河在德州解放之后一直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交通樞紐的作用,在武城縣四女寺水利樞紐工程北邊有一個老船閘,那個船閘大約過境過閘貨物9700多萬噸,最多的時候一年內河航運65萬噸,為山東省內河航運的1/4。
王德勝告訴大家,大運河的水最初來自大別山的兩條河流——漳河和衛河,兩條河在徐萬倉匯合后至四女寺樞紐叫衛運河。后來,建成的岳城水庫截斷了漳河的水,再之后建設了紅旗渠,讓大別山往下走的水又倒了回去,大運河的水因此逐年減少。針對這種情況,大運河沿線8省35市一直在呼吁此事,德州市政協連續10年提案大運河德州段保護傳承利用提速,加快通航通水。
2022年4月28號,在國家統一調度之下,來自上游的岳城水庫放水、來自于武城大屯水庫所蓄的長江水開始放水、來自齊河縣的黃河水開始引黃到大運河中,再加上德州的中水,四水合一匯入大運河,運河沿岸百姓十幾年的愿望得以實現。
“在四女寺水利樞紐附近有一處倒虹吸工程,這里就是四水合一的地方,很少有人知道,不起眼但是偉大。”王德勝說,“單霽翔院長來德州的時候,曾經在四女寺采訪過一個叫張和平老人,張和平就說:‘我這一輩子又看到運河通水了,我感覺我人生圓滿了。’這說明運河兩邊的老百姓對這條河流的感情已經浸入了骨子里,對他們來說,有了河才有了德州、才有了生活,這是在這座城市里面生活的人們凝固在血脈里的情結。”
“您能不能給我們描述一下運河德州段漕運最繁榮時候的景象?”農村大眾報記者問道。
“大運河最繁忙的時候是明代永樂年間,但是大運河真正給德州這座城市帶來巨大變化的,是在明代明洪武30年,也就是1397年才建設了目前我們的德州主城區。”王德勝介紹說,當年建城時的功能是軍事基地,沒有州民,里面住的全是為了保衛大運河沿線的駐軍。但由于大運河強勢的商貿拉動作用,德州在1411年完成了城市的功能的轉變,成為一個商貿性的城市,德州第一次有了城市功能的規劃,出現了柴市街、米市街、馬市街等德州第一批街巷。明永樂年間開始,德州出現了運河四大糧倉之一——德州倉,德州也進入了全國33個重要的商貿城市之一。蘇祿東王也就是在那時去北京晉拜皇帝的時候,在歸途中病逝葬于德州市德城區,成為了中國唯一的駐有外國王室后裔守陵村落的異邦王陵。康熙乾隆年間,康熙帝南巡在德州住了20多次,在國寶級書畫珍品《乾隆南巡圖》中有一卷叫《過德州》,記錄了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過境德州的場景,這幅畫作目前珍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
“這個城市從1400多年的發展情況來看,可以概括為因槽設倉、因倉設衛、因衛筑城、因城興史的發展過程。德州市在2021年成立了大運河保護開發利用的指揮部,提出了要打造年輕人喜歡的城市建設,打造黃河國家公園、大運河文化公園。同時,德州站在全域的角度,在2022年2月份提出了黃河、大運河兩河牽手工程。大家看到兩岸的蘆葦叢,就是為了展示大運河的‘原真古貌’而刻意保留的。”王德勝說,“單霽翔院長在接受采訪時曾說過:‘大運河是中國的一條龍脈,而德州是龍脈的七寸。’九達天衢,神京門戶,在康熙年間,《山東通志》用‘人文飚起,名卿蟬聯,實甲山左’表述德州。這些都表達了德州市的區域優勢。”
畫舫穿行東風路橋下時,岸邊傳來了熱鬧的秧歌聲。
“在與我們闊別了100多年以后,就是因為運河又有了水,兩岸煥發了生機,人們對這座城市又恢復到以前一種勃勃生機的期望的狀態,而這座城市的更新也將隨之出現轉機。 ”王德勝說道。
[ 責編:張倩 ]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