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6-02 09:00:06
原標題:生動闡釋商代歷史圖景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生動闡釋商代歷史圖景
來源:中國文化報
本報記者 張 影
5月30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聚焦商代最新考古發現,通報了河南安陽洹北商城遺址、河北商代考古發現與研究、陜西清澗寨溝遺址、北京豐臺新宮遺址4項重要考古成果。此次通報的4項考古發現與研究具有重要價值,是我國商代考古與商文明研究的重要成果,生動地闡釋了我國商代城市營建、社會制度、喪葬禮儀、手工業生產等各方面歷史圖景。
國家文物局表示,將在“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框架下,持續推進夏商文明研究,推動深化多學科、跨學科合作,深刻研究闡釋中華文明發展歷史進程。
河南安陽洹北商城:
例證中晚商時期聚落功能演變
洹北商城位于河南省安陽市,為商代中期的都城遺址。此次工作局部解剖發掘了洹北商城東、西“郭城”,基本確認“郭城”是由城壕構成,以往推斷的夯土城墻基槽實際為壕溝。東城壕上勘探發現兩處明顯收窄、變淺之處,初步推測應是出入洹北商城的通道。在“郭城”東南拐角處,發現一條殷墟時期的大型祭祀溝,長達19.36米,溝內堆疊了3層人骨及動物骨骼,初步清理出完整的人骨3具,以及肢解的牛骨、豬骨、馬骨、鳥骨等,經動物考古學家辨認至少分屬17個動物個體。考古勘探還發現不同時期的道路遺跡穿過城壕,為探討洹北商城內外部交通路網提供了重要線索。
洹北商城遺址“郭城”考古新發現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對于城市形態的認識,發掘者認為“郭城”應為城壕而不是城墻;城壕上發現的通道以及不同時期的道路遺跡,有助于進一步深入認識洹北商城城市布局;殷墟時期的大型祭祀溝疊壓在城壕之上,表明晚商時期該區域功能已發生變化,是中晚商時期聚落功能演變的生動例證。
河北商代考古發現與研究:
還原商王朝政治治理和防御體系
河北南部為商代王畿重地,中北部為商王朝重要戰略地帶。河北商代考古取得豐碩成果,開辟了新的研究視角。
武安趙窯遺址為一處中商時期聚落,發現墓葬、道路、環壕、陶窯、石砌水道和成排分布的房址等遺跡。居址中出土卜甲、原始青瓷片、仿銅陶器、骨雕鳳鳥紋笄等一批高等級器物。在銅器與陶器上發現“↑”形符號,推測趙窯遺址可能為商代“矢族”的中心聚落。
欒城周家莊遺址為一處晚商時期墓地,發現17座墓葬,其中兩座為帶墓道的“甲”字形大墓。
靈壽西木佛遺址為一處晚商至西周時期聚落,發現20余座墓葬、殉牲坑和水井等遺跡,進一步完善了太行山東麓冀中地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編年體系,還原了商代社會生活圖景。
淶水張家洼遺址為一處商周之際的中型聚落,發現西周早期高等級墓葬,出土各類器物300余件,顯示了周人取代商王朝建立政權之后,該地區土著人群與新遷來的周人、殷遺民共存的態勢,也是西周燕國建立之初地緣政治格局的反映。
專家表示,趙窯遺址的中晚商時期多層次的聚落布局、西木佛遺址商周之際的車馬坑、周家莊遺址商代“甲”字形大墓、張家洼西周早期高等級墓葬,體現了從商代早期流行居葬合一制度至商晚期獨立墓葬區的轉變,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太行山東麓商周考古的空白,是復原商王朝政治治理和防御體系的重要實物資料。
陜西清澗寨溝遺址:
揭示陜北商代晚期文明圖景
寨溝遺址位于陜西省榆林市清澗縣,是一處商代晚期李家崖文化聚落遺址。
在寨溝遺址及周邊約300萬平方米區域內的11個山峁上,分別發現了大型夯土建筑、大型墓葬、小型墓地、鑄銅遺存等多種類型的功能區。其中,共發現9處商代晚期的高等級貴族墓地,包括7座“甲”字形墓葬,是陜北地區迄今為止發現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高等級貴族墓葬,當屬于方國一級的墓葬。后劉家塔長梁墓地共發現4座商代墓葬,南北向排列布局。墓葬出土各類隨葬品200余件,考古發掘出土了完整的銅車馬器組合、燕形鑲綠松石銅帶扣、嵌綠松石獸面紋骨柶、云形金耳飾,以及銅鏃、銅斧、海貝、玉器、鱷魚骨板等各類隨葬品。
甲骨文記載商代晚期在商王朝的北部和西部存在70余個方國,它們與中原的殷墟遙遙相望,共同組成了商王朝政治版圖。晉陜高原地區是商代方國分布較為集中的區域。專家認為,寨溝遺址的發現揭示了陜北地區一處商代晚期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和區域政治的中心。科學的考古發掘填補了這一區域田野考古材料的空白,對于研究殷墟時期商代政治版圖和政治地理結構、商文化核心區域與北部邊緣地帶的交流互動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豐臺新宮遺址:
再現青銅時代文化交流歷史
新宮遺址位于北京市豐臺區,是一處夏商時期聚落遺址。遺址的主體內涵為大坨頭文化聚落遺址,碳十四測年顯示年代為公元前1500至公元前1300年,此外還發現一些晚商至西周時期的遺存。
大坨頭文化聚落由內、外兩重環壕圍合。在內環壕內、內外環壕之間均發現有灰坑、窖穴、房址等遺跡。環壕聚落外東南方向發現27座豎穴土坑墓葬,部分墓葬還出土了靴形足彩陶尊等彩繪陶器、玉玦、綠松石項鏈、紅瑪瑙串珠、扣針形帶翼喇叭口金耳環等隨葬品,顯示了墓主較高的地位等級。穩定同位素結果顯示,新宮遺址人群的食性以粟為主,肉食水平略高于二里頭遺址人群,并且不同等級墓葬的墓主人之間飲食結構差異不大。該墓地的發現,對于研究大坨頭文化的時空范圍、人群與族屬、喪葬習俗等提供了實物資料。
新宮遺址是北京地區首次發現大坨頭文化(夏商時期)雙重環壕的聚落遺址,也是目前北京地區發現最早的青銅時代聚落遺址之一。新宮遺址大坨頭文化遺存顯示了中原地區、歐亞草原多種文化因素的影響,生動再現了青銅時代燕山南北與北方草原地帶文化和人群交流交融的歷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