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4-10-17 09:33:10
原標題:探索“四+”研修路徑 促進校本研修發展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探索“四+”研修路徑 促進校本研修發展
來源:中國教育報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歷山街道辦事處振興路小學借鑒國家級別優秀教學成果,開展教師問卷調研,聚焦學科關鍵問題,確立了“借力學科教研基地建設,助推教師專業發展,打造學校特色品牌”的研究方向。以語文學科基地建設為抓手,通過“四+”路徑實踐推進,構建了“1+1+N”研修機制,豐富了“三位一體”研修課程體系,實現校本教研跨越式發展,學科基地教師專業水平得到提升,學校教育教學特色得到進一步發展。
學校構建了“教務處—學科中心教研基地—學科教研組—教師”立體多維校本研修體系,以促進教師水平發展、促進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科資源共享、促進學生品質提升、促進學校特色發展“五個促進”為目標,聚焦學科課程建設、課堂教學研究、教學質量評價、教師團隊建設四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對各級研修活動進行統籌、推進、落實和督查,通過日常教研改進教師教學水平、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全面推進校本教研效果。
推進“四+”路徑
提升研修品質
以語文學科基地建設為抓手,以“四+”路徑實踐推進,帶動其他學科基地建設,找真問題、做真研究,形成了中心聯動、多點開花的“四+”研修格局。
(一)“學科基地+主題研修”路徑。建立“四段三步”主題研修模式,即“界定問題—主題研討—課例打磨—總結提升”,開展基于問題的主題研修活動。根據教師的課堂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學習與互動情況,收集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論證問題,最后確立本期研修主題;通過教師自主學習、集體研討、同伴交流等方式,達到互動交流、思想碰撞,在主題研討中達成育人共識;小組內推薦主講教師按照研討的思路進行課例分析解讀、專題研討,其余教師進行聽課記錄、實踐反思;在最后的總結提升環節,通過基地教師的集體改進,形成對研修主題最終教學設計,應用到教學中。通過“研、學、做”相互促進、相互提高,讓研修更有深度。
(二)“學科基地+跨學科融合”路徑。采用矩陣結構形式,聚焦“閱讀教學”“生態課堂”等核心課題,從不同學科抽調骨干教師組成跨學科研究團隊,采取聯合攻關的方式,組織開展聯合大教研活動,促進學科間相互滲透、交叉,積極探索實踐跨學科融合教學。學校依托語文基地的閱讀教學,以“春、夏、秋、冬”四季為主題,進行融合教學。語文課上閱讀、數學課上分類、英語課上介紹、音樂課上演唱、美術課上繪畫、勞動課上制作,課程豐富多彩、作品各式各樣,已經成為學校特色課程之一。
(三)“學科基地+名師引領”路徑。探索“355”推進模式,完善“三大機制”(梯隊認定機制、考核激勵機制、教師培養機制)、搭建“五個平臺”(讀書活動平臺、課堂展示平臺、經驗交流平臺、名師帶動平臺、三格培訓平臺)、構建“五個引領環節”(現身說法、導師幫帶、跟崗鍛煉、主題研討、科研引領),充分發揮名師引領示范帶動作用,帶動團隊成員發展,通過搭建平臺,讓研修團隊有發展。
(四)“學科基地+雙微驅動”路徑。建立以微團隊為平臺,微任務為抓手,微項目、微課程為載體的新路徑,設立教研組、師徒結對、備課組、班級管理組等微團隊,通過“制定方案—組建團隊—確立任務—研討反思—總結提升”,層層推進,實現目標。
構建“1+1+N”機制
實現研修深度
創建了“1(領銜人)+1(學科基地團隊)+N(教師)”模式,充分發揮基地負責人的引領作用,積極打造學習共同體。強化問題導向,針對發現的教研問題,通過課題研究、課堂優化、課程開發,組織基于新課程標準的研修講座和培訓活動,開展教師間的合作與研究,發揮團隊的資源效應,促成問題解決,助推教師專業水平可持續發展,積累學科教學知識,利用推廣、輻射、合作,形成上下聯動、協同創新的教研機制,影響更多教師為學校教育努力工作。
具體研修方式有:校本教研與總結經驗相結合,同課異構與互動研討相結合,網絡培訓與現場教研相結合,名師大課堂與專家對話相結合,研究課堂與常態課堂相結合,“雙師”課堂與校際教研相結合。
以2024年4月開展的大單元教學教研活動為例,采用校本教研與總結經驗相結合、研究課堂與常態課堂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研。先由中心學科組負責人宣布當月教研主題——各學科進行大單元教學活動展示。各教研組領取任務后進行任務分解。環節一是前置學習:學習與主題相關的課標解讀、內容分析、教學規劃等內容,每個主題提供相應的課程資源。環節二是任務驅動的校本教研:按指定的任務開展備課、教學設計、中心學科組負責人指導。環節三是課例研討的基地教研:教學展示交流、研討專題負責人指導。最后進行教學反思與成果分享,修訂教學定案、方案、課例、研討論文等。與縣域內學科教研基地的教師采用“雙師”課堂與校際教研相結合、名師大課堂與專家對話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了校際教研。
這一教研機制改變了教師研修的方式。以問題為導向,通過主題學習、教師反思、同伴互動、專家引領,再到教師的再實踐、再反思、再進步,實現教師深度教學,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推進學校深度教研。
豐富“三位一體”課程體系
拓寬研修廣度
為滿足基地教師專業水平發展的需求,學校集合骨干力量豐富教師校本研訓課程,實施了分層分類建構。校本研訓課程體系主要包括三個類別,每個學科按照通識類、專業類、特需類進行建構。聚焦學科教學關鍵問題、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學科學業評價、學科教學資源整合等重要問題,整合不同年段、不同學段、不同學科、不同層段教師的需求,涉及多個研修范疇與主題,為教師的自主發展、專業發展和持續發展拓寬了廣度,奠定了基礎。其中,研究的“‘三段五學’課堂結構解讀及課例”成為各學科通識課程之一。
聚焦跨越式校本研訓
賦能研修成效
(一)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通過探索“四+”研修路徑,實現了校本研修跨越式發展,學科基地教師的理論素養、科研能力和閱讀教學業務能力都有較大提高,從關心“教師的教”轉變到關注“學生的學”。
(二)賦能學校特色發展
多維、多元的教研活動增強了實效性,同時也帶動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語文學科基地建設中,聚焦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實施構建“閱讀生態共同體”特色項目,打造“126”閱讀工程,其中“1”是指一體:學校是生態閱讀教學的主體;“2”是指兩翼:社區和家庭是生態閱讀教學的兩翼;“6”是指文化環境、多元課程、生態課堂、主題活動、親子閱讀、書香社區6個模塊,開發了“一主兩翼”多元校本課程內容體系,打造了“3+6”課型多元、課堂高效的生態課堂,更好地為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和提升奠定基礎。
(劉霞)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