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3-16 07:41:03
在國內,種植牙市場以韓國、歐美系為主,國產品牌市場占有率比較低,尤其是在一些大型醫院幾乎難覓國產品牌的影子。“國產種植牙容易松動,成功率比較低。”這是近期一位公立醫院種植牙主治醫生的感受。國產的種植牙產業是什么狀況呢?
種植牙高端品牌基本被歐美壟斷
一位口腔醫院種植牙醫生告訴記者,在濟南,種植牙高端品牌基本被歐美系所壟斷,中低端的是韓系居多,國內品牌的種植牙也有用的,但數量不多。從銷售額來說,歐美系銷售額最大,而從銷量來說,韓系產品的數量最多。
“幾年前,我們醫院也使用過國產的產品,從我的臨床經驗來看,國產產品的加工技術、精密度不高,也有的產品存在衛生處理不到位,可能有殘留微生物、碎屑等問題。”該醫生解釋說,如果精度不高的話,很容易使牙齒出現各種問題,比如食物塞牙縫、松動等。如果有微生物和碎屑的話,很容易出現感染。另外,國產產品的成品率不高,同一批產品的質量參差不齊。
曾經在國內某種植牙生產廠家工作的徐明(化名)表示,日韓和國產種植牙大部分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士卓曼作為世界種植牙第一的品牌,是各大廠家模仿的對象。目前,日韓的產品已經發展到第四代,初步具備了辨識度,有了自己的專業設計,而國內的產品還達不到這一水平。
不過,徐明也強調,目前國內產品的質量已經改善了很多。“國內醫藥生產企業這幾年發展很好,資金鏈比較充足,因此可以直接把國外的技術和設備買來進行生產。目前國際上很多種植牙方面的專利保護陸續到期,這也給擬進入國內種植牙生產的企業降低了一定的門檻,起點要比從零開始高很多。”
口腔醫療行業平均毛利率40%左右
一顆進口牙到終端零售的價格是多少呢?
韓國某種植牙品牌的山東區負責人告訴記者,一顆進口種植牙的關稅一般為20%,各個地方都有品牌銷售代理,產品進入國內再到消費者手中,中間環節的加價大概為30%到50%。
據國家食藥監局2015年種植系統注冊信息顯示,當時,國內有14個種植牙品牌、17個種植系統;進口品牌有48個,71個種植系統。這些品牌大部分來自瑞典(2個)、瑞士(5個)、美國(9個)、意大利(4個)、韓國(12個),另外還有以色列(5個)和日本等。韓國是品牌數量和種植系統最多的。徐明告訴記者,這幾年,國產品牌又增加了幾家,但是數量不多。
據統計,2013年我國人工種植牙種植體行業產能約4萬顆,2016年預計有五六萬顆,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工種植牙種植體行業產能將達到21.5萬顆。
記者調查發現,和藥品一樣,醫療器械、耗材價格過高,與其銷售模式密不可分。比如,進口種植牙生產企業只生產產品,然后在國內尋找代理商向醫院銷售,很大一部分利潤留在了中間環節。
全球牙科產業鏈大致可以劃分為診斷服務、義齒、種植、耗材、設備、正畸、流通等環節,門診之外,牙科鏈條上的其他高利潤環節,如醫療器械、耗材等,絕大部分都依靠進口,種植牙也不例外。
“種植牙耗材中做模具的材料、種植釘等大部分是國外進口,國產的產品還不夠成熟。”濟南市口腔醫院種植中心副主任醫師孫蘭英表示。
由于代理的層層介入,大大推高了耗材和器械的采購成本。據德摩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一級代理的毛利是50%、凈利20%,二級代理毛利40%、凈利10%-20%,三級代理毛利小于30%、凈利6%-8%。
徐明表示,牙科代理模式和大醫療藥品比起來銷售鏈并不長。一般說來種植牙行業就是兩級代理(總代+省代),交完稅的利潤點僅為8%-10%,整體并不高。比如韓國產品在國內賣得最多,一年的銷售額也就幾個億。產業規模太小,沒法跟骨科這樣的大醫療相比。
徐明強調說,義齒的利潤比較高,出廠價三五百元的產品臨床收費高達三五千,這中間很大一部分是醫生的手術費和各種門店經營成本。
目前牙科門診的毛利并不低,公開數據顯示,整個口腔醫療服務行業平均毛利率在40%左右。通策醫療2016年半年報數據顯示,該上市公司口腔業務毛利率保持在40%水平上。
產品從立項到成品投入七年時間
徐明告訴記者,成立一家種植牙工廠并不容易。“據我了解,國內一個種植牙生產廠家,從立項、研發到產品面世共用了七年時間。”
徐明介紹說,目前種植牙的技術并不是特別高深,但是配套體系很重要。“國內沒有成熟的種植牙產業集群區域,所以種植牙企業從原材料到所有的器材都必須一一采購,而在國外,有很成熟的產業集群,品牌廠家可以委托工廠代為生產成品配件,這就大大降低了種植牙整體成本。”
更重要的是,種植牙對精密度要求很高,而國內工廠更喜歡批量生產,大規模生產的產品,對于精密度較高的產品,國內工廠很難做出來。比如在種植牙過程中需要使用到鉆洞的鉆頭,一個產品才幾千克,這種產品不適合大規模生產,所以這個器材大多來自瑞士,國產的很少,最終導致這種產品的價格在中國做不一定比瑞士便宜。
雖然國產種植牙技術正處于追趕階段,但其產品價格卻不低,與韓系的價格相當,甚至略高一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的產量較小,沒有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導致國產產品的價格居高不下。
在國內,雖然種植牙的數量在逐年增加,但是由于基數太小,仍屬于非常小眾的行業。據業內人士介紹,中國內地有13億人,2011年種植牙的數量是11萬顆,2014年達到80多萬顆,到2016年預計是100萬顆。而在韓國及歐美地區,種植牙早就被普通患者接受。如在韓國,人口4000萬左右,2008年種植牙的數量高達60萬顆。2016年有數據顯示,韓國種植牙的數量達到120萬顆左右。
衛計委《2013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顯示,2013年我國人工種植牙種植體在技術方面的投資比例為23.2%,相比國外廠商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還有一定差距,投資于材料和設備總體占比為30.5%和18.6%。
在種植牙的核心技術上,我們的水平還不夠。一位種植牙技術人員向記者表示,種植牙很難的技術是牙齒表面的處理。為了應對口腔內酸堿度的變化,種植牙的表面就像月球表面一樣,充滿了坑洞,但這些坑洞不是隨便打磨的,而是有技術講究的。而國外牙齒表面處理的關鍵技術屬于參觀的禁區,他們采取的是技術封鎖。
核心零部件技術壁壘很強,導致德國、美國在該領域擁有壟斷地位。比如市民最常見的牙椅,據介紹,全球40%左右的牙椅產自佛山,他們給歐美品牌代工后,價格僅有幾千元,人家買回去后加上芯片、數字化程序等核心零部件,一臺牙椅就變成了8萬-20萬元。
目前,國內有十多家醫療器械公司從事種植牙的生產,但一些核心的關鍵技術都是交給國外生產,或者直接購買國外成套的生產線,尚未實現真正的國產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