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9-01 06:50:09
泰安東平湖畔,在點點綠意中,拔地而起的東平縣耿山口社區格外引人注目,電梯、中央空調、熱水設施等一應俱全,宛若現代化的城市新居,這里是黃河灘區耿山口村民的新家,他們將于九月底、十月初入住。而在他們之前,附近的丁莊村村民已經全部入住該社區。在全國、全省扶貧攻堅戰的大背景下,這次搬家給兩個自然村的村民帶來了沒有后顧之憂的新生活。
灘區村民
住上現代樓房
71歲的獨居老人李敬義原來住在東平縣丁莊村,現在他搬進了耿山口社區80平米的新家。他無兒無女,妻子改嫁,耳朵聽不見,還患有哮喘等疾病,每月僅藥錢就要花上千元,靠低保維持生計,由54歲的弟弟李敬祥照顧。“在老村上廁所需要出家門,還得上下臺階,我們都很擔心他。”李敬祥說,如今他也分得了130平米的新房,和哥哥住得很近,照顧起來方便多了。
耿山口村支部副書記耿進周介紹,耿山口社區有28棟居民樓,2016年3月正式開工。耿山口村包括丁莊和耿山口兩個自然村。目前丁莊整個村168戶都已搬遷入住。如今水電、天然氣、中央空調已經正常運轉。社區東半區的外管網和道路已經完善90%,耿山口自然村也計劃于九月底、十月初搬來。
據了解,東平縣黃河灘區群眾有6.82萬人,東平湖庫區移民24.5萬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96萬人,三大特殊群體約占全縣總人口的一半。為了帶灘區群眾脫貧致富,東平縣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程一期、二期項目總投資3.16億元,涉及4個村、4436人(耿山口村2331人),建設耿山口社區、南北劉社區和馬山頭社區三個社區,總建筑面積18.7萬平方米。
為躲避黃河大水
曾搬過七次家
今年七十歲的丁莊村村民吳秀青正坐在新居的樓下乘涼,她支了個小攤順便賣些飲料、零食。如今她和老伴住進了80平米的現代化新居,兩個兒子也住進了同社區的130平米的大房子。回憶起年輕時與黃河水“打游擊戰”的七次遷居,再看看眼前的幸福社區,她不禁感慨萬千。她說,丁莊村距離黃河僅有五十米,黃河一發洪水,這個小村莊首當其沖。“黃河水一來,屋子里的水漲到了胸口,大人帶著孩子趕緊從屋里跑出來,一轉身的工夫,水就把房子沖塌了。”吳秀青說。
在距新居4公里路程的耿山口村,記者看到,村民大多把房子建在地勢高的山丘上,地勢越低的房子,地基就打得越高,有的能高出地面二十米,這些地基是村民們一年年墊起來的。
68歲的耿慶文和老伴馬艾鳳是村里的貧困戶,他們的家就安在山頂上,每次上山,都要經過一段又陡又滑的小路。“1982年村里被淹了一回,浪頭像一堵墻一樣打過來,打得石頭咣咣響。”馬艾鳳回憶,那年正逢七八月份,地里的玉米才剛結粒,一場大水讓辛苦的勞作泡了湯,玉米直接爛在了地里。水積了兩米深,他們被困山上一兩個月,洪水直到秋天才降下去。
社區旁將建廠房
就近吸納勞動力
原銀山鎮人大主席劉景海介紹,村民搬入新房的費用按照各戶舊村房屋價值,加上各戶應得到的國家試點項目社區建設補助資金和村集體獎勵資金進行置換,價值不相等時多退少補。一般而言,村民只用補個幾萬元差價,甚至不需加錢,就能住進新家。而對于困難戶,村里將根據具體情況制訂研究相關照顧政策。
耿進周介紹,以前村民們大多靠開采礦石、山石為生。如今村里考察了多個產業項目,除了航模廠、繩廠外,為了讓婦女勞動力能就近就業,村里計劃在社區附近建廠房,進行中國結加工,服裝加工等。讓婦女們在做家務之余,能就近去廠里賺得一份工錢。而老村的土地也將進行流轉,發展高效農業、標準化畜牧業。另外,社區還成立了物業公司,養老中心的基坑已經建好,幼兒園的圖紙也已設計完成,未來將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耿家口社區只是黃河灘區扶貧的一個縮影。據悉,到2020年,我省將全面完成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各項任務,基本解決60.62萬灘區居民的防洪安全和安居問題,遷建范圍涉及濟南等7個市17個縣。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范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