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2-08-29 09:53:08
原標題:擔當使命勇探路
來源:中國教育報
■ “雙減”一年看變化
從作業寫不完、書包壓彎腰,到作業學校寫、“書包不回家”;從放學要補習、奔波于各處,到課后內容豐富、在玩中提升素養……成千上萬的學生正從書山題海和瘋狂補習中脫身,愉悅地享受豐富而多元的教育實踐。
2021年7月,北京市、上海市、沈陽市、廣州市、成都市、鄭州市、長治市、威海市、南通市9個城市被確定為全國“雙減”試點地區,一場基礎教育改革創新的號角就此吹響。
1年來,作為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先鋒隊”,試點地區始終錨定“校外規范、校內提質”目標,穩步推進各項試點任務,擔當起塑造良好基礎教育生態的先行重任。
頂層設計,盤活“棋局”
如何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如何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如何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要贏得“雙減”之戰,必須啃下一個又一個硬骨頭,既要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更要有統籌全局布新篇的謀劃意識。
作為一場教育變革,“雙減”是一項系統工程,須高站位謀劃、高標準推進。
試點城市率先做好頂層設計,強化組織領導,構建上下統籌聯動、部門協同配合的“雙減”工作格局——
廣州市成立市委書記任組長的市“雙減”工作領導小組,市教育局出臺黨建引領“雙減”落地見效實施方案,牽頭組建“雙減”專門協調機制,市、區兩級教育行政部門全部成立“雙減”工作領導小組、設立校外教育培訓專門機構。
鄭州市組建了市委、市政府領導擔任雙組長的“雙減”工作領導小組,成立由分管教育的市委領導任組長的校外培訓治理工作專班,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和重點任務單位“周例會”制度,組建校外治理工作機構17個。
對基礎教育生態進行系統性重塑,除了高位統籌、做好頂層設計外,還需要細化制度標準,有效指導各區(縣)落地落實試點任務。讓教育改革蹄疾步穩,一份總攬全局、標準細化的方案必不可少——
沈陽市出臺《沈陽市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實施方案》《沈陽市以“雙減”試點為引領 建設幸福教育實施方案》兩個頂層設計文件,明確“雙減”工作的目標、要求和重點任務。沈陽還先后出臺黨建引領、校內減負提質、“營改非”、收費管理、廣告治理等系列配套文件,形成“1+1+N”政策保障體系。
北京市逐步開展大面積、大比例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推動優質教師資源合理配置,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校長、副校長和在編在崗教師,進行區域內校長交流輪換、骨干教師均衡配置、普通教師按需輪崗,逐步探索組團式交流輪崗。北京市各區均已全面啟動教師交流輪崗工作。
統籌“一盤棋”,咬定不松勁。在“雙減”工作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試點城市緊抓“牛鼻子”,聚焦完善制度體系,創新方式方法,改進薄弱環節,為“雙減”推進打下堅實基礎。
治理校外,打“組合拳”
8月1日上午,鄭州市鄭東新區在例行巡查中發現,“孚名教育”違規開展數學培訓,現場涉及教職員工3人、學生30人。區教育部門下達停止辦學通知書,當場疏散學生,對涉事機構予以取締,教室、辦公室等場所的設施設備進行封存,并責令機構負責人限期完成退費工作。目前,該涉事機構已經完成全部學生退費。
規范違規校外培訓絕不“手軟”。這樣的巡查和通報在各試點城市基本形成常態。
校外培訓機構如何分類監管?長治市推進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分類監管,明確科技類和藝術類機構由教育部門主管,體育類機構由體育部門監管。教育、體育、行政審批部門聯合出臺了面向中小學生的科技類、藝術類、體育類培訓機構《設置標準》。
缺乏高效的監管隊伍怎么辦?沈陽市加強校外培訓監管科(處)室、綜合執法隊伍和社會監督員三支隊伍建設。市教育局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處,各區縣也建立監管科室,解決“有人牽頭”的問題;沈陽各區縣(市)也因地制宜,建設綜合執法隊伍,解決“有人執法”的問題;建好社會監督員隊伍,通過基層人員延伸監督觸角,及時發現并處理違規培訓,解決“有人發現”的問題。
培訓收費易卷款跑路如何解決?成都市推進全額全流程資金監管,將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全額納入監管范圍,采取以銀行托管、風險保證金并行的方式對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進行綜合監管,建立完善“行政監管、金融預警、群眾與媒體監督、保險介入”的立體式校外培訓風險防控制度。目前,成都市正全域推廣和探索對培訓機構進行全流程全額資金監管。
如何賦能技術監管平臺?上海市梳理整合與學科類校外培訓治理相關聯的行政權力責任清單、監管事項清單、信息需求清單,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信息化手段,依托“一網通辦”平臺,努力實現行政許可和備案、日常管理、綜合監管三大板塊應用,推進培訓機構管理信息化平臺應用和升級更快速、更便捷、更智慧。
雷霆萬鈞,立竿見影。以成都市為例,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壓減率為94.6%,引導和促進1229家學科類培訓機構轉型轉向,四川天府新區、錦江區、新津區、邛崍市、蒲江縣等5個區(市)縣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清零”。
做強校內,提質增效
減輕作業負擔、課堂提質增效、推進“官方帶娃”……在“雙減”的東風下,做強學校這個教育教學主陣地,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讓理想的教育生態逐步成為現實。
以作業管理為支點撬“減負”杠桿——
去南極科學考察如何做準備?在學習南極這一課時,威海市塔山中學地理組特別設計了《探秘極地地區》的主題單元作業。在課前預習時,學生需列舉去南極地區科考的行李箱中攜帶的必需品;課程結束后,學生除了完成極地科考資格證的筆試外,還要制作一份南極旅游指南。
拓展課堂內容、指向核心素養的主題作業,如今已成為威海市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主要做法。“作業要怎樣設計,很多學校和教師心里都沒有底。我們制定了威海市義務教育階段16個學科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通過翔實的文件,將作業的數量、時間、形式以及制度等內容加以規范,給學校和教師搭建一個框架。”威海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以課后服務為抓手解家長急難愁盼——
“放學了,我的孩子該去哪里?”家長焦慮的疑問,正得到積極有力的回應。
在鄭州市管城區漓江路小學,合理統籌周邊資源,構建特色課后服務活動課程體系,利用課后服務時間,組織學生走進工廠、大學和實踐基地……
截至2020年12月,課后延時服務在鄭州市內中小學已實現全覆蓋。“以前放學孩子沒地兒去,只能交給課外班。”鄭州市金水區藝術小學學生家長郝營坦言,孩子在學校學得好、玩得有意義,家長也不用再趕著提前下班接孩子了。
以課堂教學為載體打好“提質”牌——
“教師上好課,首先要在備課上下功夫。東風東路小學提出精準備課理念,采取大單元整體備課、每天集備10分鐘等舉措。”廣州市東風東路小學校長彭婭介紹,學校在新學期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在課堂中進一步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參與度,增加學生高階思維的訓練度,讓學生們自主學、高效學、開心學。
聚焦“課前、課堂、課后”,向這3個階段要效率、要質量。廣州市以課堂教學提質增效為主題印發了“1+3”文件,從教育生態、課堂教學改革、教育評價實施方案3個維度進行了連環設計,力求在課堂中提質增效。
廣州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學明介紹,廣州還深入推進智慧學習、智慧閱讀、智慧教育、智慧作業,建立基于信息技術的師生評價體系,建設覆蓋中小學各學段、全學科的優質廣州共享課程,構建智能化的學習環境。
一年間,基礎教育的美好藍圖正加速描繪。“社會培訓少了,學校育人資源多了、學生綜合素質高了;教育焦慮少了,成才路子多了、學生健康指數高了;家長負擔少了,親子陪伴多了、群眾滿意度高了……”南通市教育局局長成賓以南通為例,概括了“雙減”工作一年來的成效。
滋潤教育綠洲的活水,也從試點地區汩汩流出,流向全國。
(統稿:本報記者 王陽 采寫:張利軍 劉盾 倪秀 魏海政 繆志聰 劉玉 通訊員 王春曉 高冬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