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2-09-21 10:42:09
原標題:以生態環境核算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以生態環境核算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來源:中國環境報
本報見習記者江虹霖
“全面開展生態環境經濟核算、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既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王金南表示。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如何核算生態產品的價值?生態產品價值怎么轉化?目前存在哪些難點?有哪些路徑可探索?這些問題是當前的研究熱點。9月16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態環境核算專委會組織召開生態環境核算專委會成立大會暨“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與實現”專題學術研討會,多位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探討。
生態產品不等同于一般的經濟產品
“生態產品是生態系統服務的中國化升級版。”山東大學黃河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究中心教授張林波表示。
生態系統服務是指人類從生態系統獲得的所有惠益,這是國際上普遍使用的概念,而我國則創新性提出了生態產品的概念。“我國將生態環境看做滿足人類美好需要的優質產品,運用市場機制高效配置生態環境資源,使用經濟手段解決環境外部不經濟性問題。”張林波認為,我國提出的生態產品概念更強調用市場機制實現自然資源價值。
生態產品按照價值實現路徑可分為公共性、準公共性和經營性生態產品。“在理解生態產品時不能將其等同于一般的經濟產品。”張林波表示,清新的空氣、干凈的水源等公共性生態產品使用價值不能成為價值交換的物質載體,其具有明顯的產品依附、產權依附和價值依附的特征。比如西紅柿具有農產品使用價值,而有些地區由于生態環境良好,產出的西紅柿品質更高,那么公共生態產品的價值就需要通過品牌賦能農產品從而實現其價值。
想要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很關鍵。張林波表示,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架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橋梁,是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核心,是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基礎性工作。
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還難以發揮“指揮棒”作用
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還難以發揮“指揮棒”作用,缺乏統一標準,是與會專家、學者普遍認同的觀點。“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缺乏統一標準,我國存在指標參數區域差異和多種方法體系,核算結果也不盡相同。”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研究員李俊生表示。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首席科學家於方從生物多樣性價值評估的角度分析當前存在的問題。於方認為,目前我國缺乏本地化的生態產品核算技術參數,尚未形成技術參數調查技術規范,沒有生物多樣性基礎數據的長期連續監測數據,不足以支持評估生態系統的長期、動態變化,不能全面反映地方的生態本底狀況,無法為考核管理提供相應支撐。另外,部分生態基礎數據較陳舊,無法實現區域生態服務功能的準確核算,導致生態空間劃定和生態功能識別存在誤差,影響生態空間的精準管控。
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張穎從森林碳匯計量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張穎認為,目前的森林碳匯定價沒有很好地融合規范的經濟學方法。另外,我國森林碳匯對GDP的影響在0.1%—0.2%之間,因此對森林碳匯的經濟作用應有一個客觀的認識。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陳波認為,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碳匯能力被嚴重低估,這是碳匯方法學上的缺陷所致。比如,疏林地、苗圃地、荒山灌叢、城區和鄉村綠化散生林木等不在森林蓄積量統計范圍內,它們的碳匯能力被忽略;森林土壤碳含量約是森林生物量的2倍—3倍,其碳匯能力同樣被忽略。
從多地試點中獲得經驗與啟示
目前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與實現已在多地展開試點工作,一些地方做出了有益探索。通過試點經驗,有望摸索形成一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成熟模式。
李俊生在浙江省麗水市和江西省資溪縣的實踐中發現了一些共性。比如,兩地注重科技力量支撐,均與國內知名科研機構開展緊密合作,通過技術力量支撐當地綠色產業發展。注重制度體系建設,均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生態產品制度體系,形成了針對政府、企業和個人的政策制度要求。注重品牌打造宣傳,均圍繞區域特色建立了區域公共品牌,并通過多渠道、多層面進行宣傳。
於方認為,決策方面,應將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工作納入主流化決策程序。規劃方面,要強化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在空間規劃中的應用。管理方面,建立基于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的政府績效考核機制,強化重要公共性生態產品全生命周期監管。政策方面,研究制定基于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的生態銀行等綠色金融、資源定價和生態補償政策。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副教授鄧勁松重點分享了浙江省的探索實踐。一是制度保障,《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施意見》等政策的發布,為浙江探索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提供了方向和有力支持。二是完善核算技術支撐,優化核算地方標準體系,加強科技保障。三是有序擴大核算范圍,推進縣(區)級GEP核算常態化,探索項目級核算。四是探索核算成果多元應用,爭取進規劃、進考核、進政策、進項目。
“生態環境核算涉及自然地理學、景觀生態學、生態經濟學、環境經濟學和地理信息科學等眾多學科領域,迫切需要開展跨學科研究。”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封志明表示。封志明認為,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態環境核算專業委員會的成立,為資源環境核算與生態價值評估提供了一個多學科合作交流平臺和跨學科共謀發展的契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