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2-12-16 14:23:12
原標題:山東壽光:菜鄉農民樂享文化盛宴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山東壽光:菜鄉農民樂享文化盛宴
來源:農民日報
“到人民中去,把身俯下去親吻大地;到人民中去,把心貼近在一起呼吸……”連日來,一曲《到人民中去》在山東壽光市多個鄉村唱響,來自市京劇藝術團的演員用飽滿的熱情,為廣大農民奉獻了一場場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專場演出,營造出直抵農民內心的幸福感。
“通過制定完善文化建設獎勵政策,扎實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壽光全面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走深走實。如今,家門口舉辦的‘文化盛宴’、高標準的基層文化場所和富有活力的文化產業布局,讓農民也能夠零門檻、零距離感受優質文化生活,為助力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壽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袁義林說。
零距離品嘗“文化盛宴”
“家門口聽大戲、看演出,真過癮。”在營里鎮怡園廣場,“強國復興有我”2022年千場公益巡演正在舉行,《菜鄉姑娘》《大海味道》等歌曲唱出了地域特色,呂劇小品《親情面前》等節目,既有現代與傳統的融合創新,又有親情的溫馨體現,讓前來看演出的群眾連連稱贊。
轉過天來,侯鎮甫劉村村委會大院熱鬧非凡,市文聯組織的文藝志愿服務隊正在為村民現場書寫書法作品。“我請書法家為孫子寫了個‘天道酬勤’,希望他今后學習越來越好。”村民劉金福笑言。市文聯主席王志亮介紹,今年類似的文藝志愿活動已開展70余場次。
據了解,2022年,壽光將“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列入10件重點民生實事,組織啟動第五屆鄉村文化藝術節,組織舉辦千場公益巡演、周末群眾大舞臺、京劇票友大賽、戲曲進校園等30項文化惠民活動2000余場次,開展送電影下鄉活動1.2萬余場次,將富有時代氣息、具有鮮明價值導向的文化盛宴送到了農民身邊,實現基層文化活動“月月有主題、全年不斷線”,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豐盛的精神文化大餐。
城鄉居民同享“文化陽光”
在洛城街道文圣書房,書香四溢,志愿者正有序地將各類書籍擺放在書架上,法學類、文學類、科普類圖書琳瑯滿目,書目指引明確,查找方便。“這個地方非常安靜,平時在家我就喜歡看書,但我更喜歡圖書館的氛圍,安靜、舒適。”初中生王浩宇說。
文化輸送溫情,一步步匯聚起鄉村振興的精神力量。“今年,壽光出臺了《關于加強城市書房和鄉村書房建設的意見》,按照合理安排、統籌兼顧原則,全面啟動城鄉書房建設工作,計劃到2024年底,15個鎮街實現城鄉書房建設全覆蓋,打造15分鐘城鄉閱讀圈。”市文化和旅游局文化藝術科科長李瑞蘭介紹。
李瑞蘭連續多年組織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每年帶動全市10萬人次參與閱讀分享。在2022年“新時代鄉村閱讀季”活動中,實現推動閱讀達人、縣級優秀管理員、縣級優秀組織獎3項指標位列全國第一,讓菜鄉更飄書香味。
在有效打通公共閱讀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同時,壽光還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每年為100個行政村配備電腦、音箱、書籍,不僅提升了基層文化場所的硬件水平,也提高了農民參與文化、享受文化的積極性。
非遺手造搭乘“產業快車”
在壽光圣地茶博古玩城,“蛋雕”手藝人呂會林在這里有一個工作室。“我這兩年制作了一些作品,在抖音、微信朋友圈發布后,收獲了眾多粉絲。在非遺街這邊的工作室創作,還吸引了不少朋友參觀欣賞、探討交流,一同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努力。”呂會林說。
這里不僅是呂會林創作的主陣地,也是壽光各類手造人才的聚集地。今年,壽光按照“山東手造”工程的產業布局,建設啟用了“非遺手造文化街”,融合搭建了“手造生活館”,集中展示展銷草編、根雕、布貼畫、剪紙等各類非遺及手造產品,融展陳、現場技藝展示和非遺培訓于一體,讓群眾對非遺文化既有感性認識,又有親身體驗。壽光還創新研發了“菜都文博匯”數字平臺,組建了直播基地,關聯線下40余家非遺手造商鋪。
在稻田鎮東里新村,一對“90后”夫妻崔峰僮、邵雨正在創新設計手工發簪禮盒,為參加城市伴手禮大賽做準備。夫妻倆癡迷于漢服配飾制作,大學期間因為共同的愛好相識。“制作作品的過程就是分享美麗與成就的過程,我們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作品,希望通過自己的創新與努力,用追求極致的精神和獨具匠心的創造力,傳承好這項有千年歷史的工藝。”邵雨對手造產業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