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2-12-16 13:08:12
原標題:用心為好作品好作家“護航”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用心為好作品好作家“護航”
來源:光明日報
以“文學新時代 人民新史詩”為主題的第七屆北京十月文學月落下帷幕。這項以“十月”文學品牌為中心、以文學界和出版界為主體、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文學主題活動,已經成為當下培育優秀作家、優秀作品的搖籃,成為全民閱讀、“書香京城”的亮麗風景,成為立足北京、輻射全國、放眼世界的一張文學名片。《十月》雜志作為一家有廣泛影響的文學期刊,與廣大作家和讀者朋友一起,全程見證和參與了中國新時期文學的發展。在新時代文學的宏大背景下,如何利用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在已取得的成績基礎上,繼續推出文學精品、培養文學新人,為新時代文學作出更大的貢獻,是《十月》雜志更高的追求。
為改革開放進程留下“一份文學檔案”
《十月》創刊于1978年9月,與改革開放進程同步。當時中國社會正孕育著一場巨大的變革。作家們及時捕捉到時代的變化,創作呈現噴涌之勢。當年北京出版社文藝編輯室的編輯前輩們敏銳地感受到文學的萌動與變化,編輯出版了這份大型文學雙月刊。
《十月》是新時期最早創刊的大型文學期刊之一,以刊發中篇小說為主,兼顧其他文學體裁。創刊號刊發的作品散發出強烈的時代信號。茅盾、臧克家、楊沫等文壇大家的文學宣示,劉心武的中篇小說《愛情的位置》,以及《學習與借鑒》欄目中久違的中外經典文學作品,無不昭示著當代文學劃時代的告別與開啟。可以說,《十月》選擇一個特定的歷史節點問世,可謂開風氣之先。
占得先機的《十月》迅速產生巨大的社會反響。《小鎮上的將軍》《蝴蝶》《相見時難》《高山下的花環》《黑駿馬》《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綠化樹》《臘月·正月》《花園街五號》《沉重的翅膀》《雪城》等一系列大家耳熟能詳的名篇相繼推出,不斷引發讀者的閱讀熱潮。作家們從《十月》出發,創作出一部部載入文學史冊的作品;《十月》也借助這些經典作品聲名遠揚,發行量節節攀升。《十月》成為了解新時期文學不可或缺的窗口。
從1978年創刊時的以書代刊,到1980年正式以郵局發行的雙月刊出版,再到2004年改為月刊出版《十月》和《十月·長篇小說》兩個序列,《十月》在40多年間有多部作品獲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重要獎項,大量作品被改編為影視劇播出而家喻戶曉,《十月》一直是我國具影響力的文學期刊之一。
在新時代,《十月》在推出扎根人民、反映新時代的精品力作方面肩負新的使命,在培養文學新人方面擔負新的責任,在促成文學作品成果轉化、擴大文學作品影響力方面有著新的任務。
為文學佳作的誕生建造“一個家”
梅貽琦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同樣,一份文學雜志更重要的不是印刷精美,而在于能否持續推出質量上乘的文學作品。
就出版形式和定位而言,文學期刊與文學類圖書的出版有著明顯差異。文學類圖書可以出版大量經過時間檢驗的經典性作品,而文學期刊的使命是深入當下文學現場,聚焦時代生活和當代人思想情感的最新動態,借助多種文學體裁發現和推出當代文學最新創作成果,可謂文學出版的“輕騎兵”。當代文學最新鮮的經驗、最具創新性的敘述方式,往往都發軔于文學期刊,隨后再以圖書出版的方式給予確認。
在新時代文學的前十年,《十月》雜志順應時代之變,推出了多部反映時代重大主題、代表中國文學最新創作成果的優秀作品,在文壇產生了廣泛影響。
比如阿來抗震救災題材的長篇小說《云中記》。汶川地震發生十年之際,作者經過多年經驗沉淀和反復思考,突然找到了一種獨特的小說介入方式,將筆觸伸向那場塵埃已散的災難。一位為繼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被命名的祭司,一座遭遇地震行將消失的村莊,山林、草地、河流和寄居其上的生靈,山外世界的活力和喧囂,共同組成了交叉、互感又意義紛呈的多聲部合唱。經過政府的大力救助和妥善安排,經過幸存者隨著時間的延續逐漸撫平傷痛,小說富含詩性地呈現了生命價值和文化內涵。小說在《十月》發表后好評如潮,在國內眾多的文學作品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評論界公認是阿來繼《塵埃落定》后的代表作。
再如朱秀海的長篇小說《遠去的白馬》,同樣是革命歷史題材長篇小說的重要收獲。小說把視角投向解放戰爭時期山東半島的支前群眾,通過鮮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動的細節,藝術地再現了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歌頌了人物身上散發的理想主義精神和革命精神,思想性、藝術性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具有非常強的感染力。
還有青年作家徐則臣的長篇小說《北上》,通過歷史和現實兩條線索,細致逼真地再現了歷史場景,圍繞大運河講述了百年歷史的興衰,借此凸顯了大運河這一聞名中外的歷史遺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近年來,國內出現大量反映重大主題的文學作品,其中不乏缺少感染力的急就章之作。占據重大題材并不意味著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上述三部作品的成功給我們帶來了有益的啟示。在與三位作者的交流過程中我們發現,他們面對重大主題,落筆都非常慎重,努力按照藝術規律去完成創作。阿來在找到《云中記》寫作突破口后,根據自身的知識和經驗儲備,對激發他創作靈感的人物原型和活動場景進行了重新設置,以保證小說的真實感和內在邏輯。朱秀海多年前就在膠東半島采訪了140余位當年的支前群眾,《遠去的白馬》中的所有人物都有原型,大部分事件也都是真實發生的,他只是在創作過程中進行了深入的藝術加工。徐則臣為創作《北上》進行了數年準備,查閱大量資料,并對大運河的各個重要地點進行了實地考察。可見,這些作品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除了作家的文學素養和創作能力外,他們對藝術規律的遵從、創作態度的嚴謹,同樣是創作出優秀作品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
除了直接反映時代重大主題,《十月》發表的一些優秀作品從個人的角度反映時代的變遷和人們精神世界的變化。如林白的長篇小說《北往》(圖書出版時改名為《北去來辭》)和《北流》。前者講述主人公年輕時為追求文學理想,從外省只身來到北京,在漫長的人生過程中經歷了悲歡離合,也引發了艱難的思考。后者敘述的是主人公在外漂泊多年后回到故鄉,故鄉的人和事,包括主人公本人,表象之下都生發了新的內涵。兩部作品可以視為一個內在聯系極強的整體文本,在真切、細膩的文字表達中,完成了時代背景下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
這類兼具時代感、思想性和藝術性的作品,是《十月》重點推出的目標。作品發表后,雜志社先后為這幾部作品召開了研討會,請多位作家、評論家分析它們的特點和價值,以期對當下的文學創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為文學新人推開“一扇窗”
文學期刊聯系作者廣、刊登作品體裁豐富,在發現和培養年輕作者方面有一定的優勢。
注重推出有創作潛力的年輕作者,一直是《十月》雜志的傳統。創刊之初,雜志社的編輯前輩們就在這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很多后來的文壇大家的早期代表作就首發于《十月》,如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環》、張承志《黑駿馬》、張賢亮《綠化樹》,賈平凹《臘月·正月》等。《永遠有多遠》是鐵凝的中篇小說處女作,在《十月》頭題刊出時,她才二十多歲。鐵凝2018年參加《十月》創刊40周年活動時,曾用“厚待名家,不薄新人”概括《十月》的用稿標準。
《十月》首任主編蘇予在世時,多次對前去看望她的編輯部同事強調培養年輕作者的重要性,告誡大家這個傳統不能丟。
為了更大力度地推出年輕作家,1999年,《十月》設立《小說新干線》欄目,選取雜志社認為創作潛力突出的青年作者,每期集中推出同一位作者的兩篇小說,并配以評介文章,當時在知名大型文學期刊中屬于首創。欄目推出后,在年輕作者中引起強烈反響,許多作者在投稿時在信封上注明“投《十月》《小說新干線》欄目”。二十多年來,這個欄目已經推出曉航、魯敏、喬葉、李浩、邵麗、劉建東、葉舟等上百位作者,其中不少人已經成為當下小說創作的中堅力量。“小說新干線”也成為在業內具有廣泛影響和良好口碑的品牌欄目。
不僅是小說,在20世紀80年代,《十月的詩》欄目也推出了多位年輕詩人的作品。如海子、西川等知名詩人,都是作品在《十月》發表后,逐漸被業內認可并得到眾多普通讀者歡迎的。
對于創作潛力突出的年輕作者,《十月》第一次發表他們的作品后,還會持續追蹤他們的創作狀態,隨時進行深入交流。如發表石一楓的中篇小說《世間已無陳金芳》后,《十月》陸續推出他的《地球之眼》《借命而生》等幾部中篇小說。這些作品問世后均產生良好反響,石一楓也成長為具有代表性的青年作家之一。
為了更好地幫助青年作家成長,雜志社還多次舉辦“十月青年作家論壇”,邀請知名作家、評論家研討這些作者作品的得失,為他們未來的創作提供啟發和借鑒。
為中外文學交流架設“一座橋”
近年來,《十月》雜志社舉辦多項創新性國際文學交流活動。2014年,與俄羅斯《十月》雜志在北京成功舉辦首屆“中俄《十月》文學論壇”。此后,兩家《十月》雜志頻頻合作,在中俄兩國舉辦包括文學研討會、作家代表團互訪、專題文學講座等一系列活動,為兩國文學界的合作交流作出積極努力。2017年,兩家《十月》雜志以“北京故事”和“莫斯科故事”為題,組織兩國作家進行創作,經翻譯后在兩家雜志以專輯形式推出。
2015年,雜志社與捷克華人合作,在首都布拉格設立“十月作家居住地”,邀請國內知名作家到居住地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生活、創作和文學交流。先后有蘇童、余華、格非、葉廣芩等多位作家到布拉格居住,在促進中國當代文學海外傳播和版權合作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18年,《十月》主辦“北京·國際文學期刊高峰論壇”,邀請國內主要文學期刊與世界其他國家、語種的主要文學期刊首次集中交流。隨后《十月》推出這個項目相配備的《世界文學期刊概覽》專欄,重點介紹世界各語種文學中曾經和正在發揮重要作用的文學期刊,受到讀者的高度關注。
目前,北京出版集團旗下已經形成“十月”文學品牌矩陣,包括《十月》雜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和創刊剛七年的《十月少年文學》雜志。幾個子品牌良性互動,形成品牌合力,共同為當代文學精品的創作、出版和傳播作出新的貢獻。2016年,在北京市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出版集團作為主承辦方舉辦了首屆“北京十月文學月”,迄今已舉辦七屆。“北京十月文學月”通過多種形式的文學活動,傳播文學價值、促進成果轉化、帶動全民閱讀,在時間和空間維度拓展文學空間,從產業鏈角度延展文學價值。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這為所有文學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月》雜志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推出更多更好的文學精品,以滿足讀者更高的審美需求。
(作者:陳東捷,系《十月》雜志主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