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12-27 08:19:12
原標題:山東: 聚焦“活起來” 深化文物保護利用改革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山東: 聚焦“活起來” 深化文物保護利用改革
來源:中國文化報
▲ 山東省文物保護修復中心工作人員在進行文物修復
本報駐山東記者 蘇 銳 文/圖
近年來,為深化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山東各級黨委、政府將文物工作納入黨政領導干部和領導班子考核體系,納入安全生產考核指標,納入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指標,“堅持保護第一”“保護文物也是政績”“讓文物活起來”等理念深入人心。山東省文物保護委員會各成員單位扎實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文物工作格局逐步完善,文物工作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更加突出。
文物保護管理全面加強
山東歷史文化資源底蘊深厚,有20座歷史文化名城、60片歷史文化街區。
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曉海介紹,近年來,山東全面加強歷史文化街區劃定、歷史建筑確定,街區、歷史建筑數量較2019年年初,分別增長25片、1287處。同時,山東先后實施歷史建筑數量“清零”“達十”行動,所有市、縣均公布歷史建筑10處以上,“達十”率為100%。
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文物保護管理全面加強,文物安全長效機制逐步完善。山東省完成可移動文物、黃河文物、涉水遺產、石窟寺等資源調查,文物家底不斷充實。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山東省不可移動文物登錄國家數據庫3.35萬處,國有可移動文物登錄286萬余件(套)、實際數量558萬余件,居全國第三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達到1968處,居全國第一位。
過去幾年,山東公布第一批水下文物保護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積極對接黃河國家戰略、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重大戰略、重大文化工程,加強重大片區文物保護,“三孔”“三孟”、泰山古建筑群、定陶漢墓等重點修繕保護工程順利推進。齊長城遺址保護全面加強,實施“紅黃綠段”保護管理,開展衛星遙感圖斑監測,建設省市縣三級監管平臺,人防、技防、物防能力顯著提升。圍繞保障文物安全,全省相繼組織開展了文物安全狀況大排查行動、文物法人違法案件三年專項整治行動、文物安全百日攻堅集中行動,堅持“有線索必核、有案件必查”的原則,嚴格依法督辦各類文物違法案件。
文物有效利用實現新突破
濰坊昌邑市目前擁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1處,數量位居全省縣級地區首位。近些年,昌邑市探索共建共享、群眾參與的革命文物利用“眾籌”模式,由群眾提供展品,所有權歸群眾所有,展館擁有展示權,建成姜泊村史館、瓦東村史館等紅色村史館110余個。
昌邑市委書記李玉祥介紹,當地將工業集群發展思維運用到革命文物保護利用中。比如,在龍池鎮構建以市委黨校新校和中小學生實踐活動基地為核心,紅色馬渠、星火瓦城、英雄白塔3個片區為支撐,全武紅色文化收藏博物館等5個展館為特色的“一心、三區、五館”格局,打響了“紅色龍池”品牌。
這幾年,山東的孔子博物館、中國海軍博物館和濟寧市、棗莊市、日照市博物館新館等相繼建成開放。全省各類博物館發展到647家,博物館總量、一二三級博物館數量、革命紀念類博物館數量、非國有博物館數量等6個指標,均居全國前列。全省免費開放博物館達到598家,每年接待觀眾達到8000萬人次。
同時,山東文旅融合持續深化,一大批文保單位、遺址遺跡、文博場館、古鎮古村被納入旅游線路,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對外開放1180處,其中建成景區并開放620處。全省建成紅色旅游景區近百個,2019年以來紅色旅游累計接待游客超過2億人次,收入超過1000億元,帶動就業60多萬人。
文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
今年年初,山東省人民政府將“文物保護巡查”列入公益性公共管理類崗位,首批確定齊長城公益性巡查崗位860個,山東是全國首個一次性將長城保護員全部納入公益性崗位管理的省份。
過去幾年,山東文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頒布實施,是全國第一部全面規范保護傳承紅色遺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山東省齊長城保護條例》立法取得重要進展,《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正在起草制定。文物領域“放管服”改革有序推進,文物保護審批效能逐步提升,行政審批事項“一網通辦”和“一次辦好·一窗受理”全面實現。文物科技發展加快,先進技術應用漸成規模,山東省文物保護科研修復工場投入使用。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省文物局局長王磊告訴記者,實踐證明,做好新時代文物工作,必須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的功能發揮好,真正讓文物“活”起來;必須堅持依法辦事,加強法治保障,守住底線紅線;必須深化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破解難題,打通堵點,完善機制,激發文物事業發展活力。
王磊介紹,未來,山東將持續擦亮“海岱考古”品牌,開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山東課題研究,推進跋山遺址、稷下學宮遺址等主動性考古項目。同時在加強文物有效利用上持續發力。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持續深化文旅融合,抓好沿黃河、大運河、齊長城、黃渤海四大文化體驗廊道建設,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目的地。此外,研究制定更多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解決基層文物保護管理急難愁盼問題,充實文保機構人才隊伍、加強經費保障,為文物事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