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3-03-22 09:55:03
原標題:堅持信念比擁有信念更困難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堅持信念比擁有信念更困難
來源:中國教育報
記者:您一直是素質教育的推行者,與此同時,青島二中也一直取得了很好的高考成績,很多人理解您“把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做了很好的平衡”,但您認為這是個誤解,該如何理解?
孫先亮:真正的教育者,應當始終堅守教育理想,就是把素質教育作為自己的教育追求。我做校長20多年,素質教育不只是自己的理想,更是一種責任。堅持一個信念,比擁有一個信念更加困難。做一件事吻合素質教育不難,難的是把素質教育融入人的靈魂,塑造成為學校的文化。多年的素質教育,不僅讓學生的素質發展獲得很好的基礎,也保持優異的高考成績,這讓人們誤以為我“把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做了很好的平衡”,我不贊同這樣的說法。
素質教育是以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基礎的教育。站在素質教育的角度,設計教育行為,那么就能把人的發展放在第一位,真正尊重人、激發人和發展人。應試教育是對傳統教育中所有弊端的概括,是被教育界否定了的、不符合教育本質和規律的模式。素質教育并不否認應試,應試也可以體現素質教育的內涵,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則是完全對立的。可以說,真正的素質教育與應試升學是可以平衡的,既保障素質教育,又能夠提高應試升學水平。
記者:近幾十年,素質教育一直在影響中國基礎教育的走向,在今天,我們應該如何理解素質教育?為什么一些學校仍避免不了落入應試教育的窠臼?
孫先亮:素質教育從理念提出到實踐探索,進而上升為國家決策,已經有20多年了。這些年,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始終在進行著較量,個別區域和學校在探索素質教育,但往往面對很大的壓力,難以產生強大、持續的影響。許多學校期望做素質教育,但短期內看不到效果,反而被家長和社會指責。
我認為,素質教育在尊重人性的基礎上,倡導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主動發展。而應試教育之所以積重難返,其原因在于:客觀上,科學的教育評價機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而以成績為唯一標準的教育評價,長期制約著基礎教育;主觀上,素質教育始終沒有一個準確而完整的內涵界定,導致人們對素質教育缺乏科學的理解,將素質教育理解為跑跑跳跳,忽視個性能力和素質等的培養,從而將素質教育與考試升學對立起來;政策上,一些地區的教育行政部門政績觀出現偏差,單純用名校的錄取率來衡量和評價學校;環境上,輿論宣傳不能正確理解和引導素質教育,簡單地用成績衡量辦學水平,把時間作為衡量提高成績的唯一要素。發展素質教育是系統工程,需要綜合發力,標本兼治。
記者:據您的觀察,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動力對學習效果起著關鍵作用,而在現實中,一些學生習慣于順從成年人的管教,不再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以至于有些學生以優異成績考入大學后就失去了繼續奮發圖強的動力。學校應該如何保護、激發學生的內驅力?
孫先亮: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過程,是自我意識不斷覺醒、個體潛能不斷釋放的過程,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使其成為一個主動思考、持續發展的人。但當下教育中“圈養”的管控模式,讓學生只能在既定的教育框架內、單一的知識學習和分數追求中完成學業。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內驅力,要尊重學生,理解其具有人格尊嚴、內在潛能、個性特質和發展需要,創造讓學生的內在素養自由綻放的觸發條件。真正支持學生自主發展,讓學生在尊重他人、自主選擇、自主負責、自我約束的基礎上,自主決策、自主實施、自主調節、自主評價,只有解放學生,才能讓學生擁有發展的主動權。
記者:20多年來,您在推動學校各項改革中有沒有遇到阻力,是怎樣化解的?
孫先亮: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真正的教育家,“敢探未發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任何遵循教育規律的改革創新,都是在挑戰傳統教育的觀念和行為方式,也必然要與各種陳舊的教育認知對抗,遇到阻力是必然的。多年來,我做教育就是帶著各種質疑和壓力前行的。能夠讓我始終不渝堅持下去的,最重要的是一種信念——做教育要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擔當使命。
教育要面對各種復雜的環境,考驗著教育者的智慧?;饷?,就是滿足需要,平衡各方利益,所以我所做的教育就是讓學生真正快樂地學習與發展,喜歡學校的教育文化;讓家長滿意,自己的孩子有很好的成績,考入理想大學;讓國家和社會滿意,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一方面,我匯聚各種資源,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環境;另一方面,我把課堂教學的高質量和高效益作為主攻方向,潛心研究教學改革,以心理學、腦科學等為基礎,充分理解和尊重學生的學習規律,引導教師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最少時間確保教學質量,為素質教育贏得時間和空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