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檢察日報
2023-05-13 08:39:05
原標(biāo)題:無字碑,一樣值得我們小心呵護(hù)
來源:檢察日報
原標(biāo)題:無字碑,一樣值得我們小心呵護(hù)
來源:檢察日報
蘇軾書歐陽修醉翁亭記拓片
提到“無字碑”,人們馬上會想到陜西的乾陵無字碑。其實,除此之外,無字碑,也稱“白碑”,指無字的石碑。俗話說:“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從古到今,多少人為了“流芳百世”“名垂青史”而求助于墓志銘,甚至不惜重金延聘刀筆能人為自己樹碑立傳,以至于碑林處處,聳立于風(fēng)塵之中。然而從古到今,也曾出現(xiàn)了好些無字碑:石碑高聳,卻不著一字。
無字碑并非毫無價值,它往往給人提供聯(lián)想的空間和思考的平臺,它甚至成為歷史風(fēng)云的見證或載體。國內(nèi)有20多處無字碑,它們成為中國歷史上一種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而為世人所矚目。
泰山登封臺無字碑位于泰山玉皇頂大門下,登封臺的北邊。碑高5.2米,碑身上段稍細(xì),頂上有覆蓋,碑色黃白,兩面無字,又說此碑為漢武帝封禪所立。史載:“秦始皇泰山立無字碑,解者紛紜不定。或以為碑函,或以為鎮(zhèn)石,或以為欲刻而未成,或以為表望,皆臆說也。”宋代詩人晁補(bǔ)之《謁岱祠即事》中寫道:“初疑無字碑,瑩潔誰敢文。……揮斥八極遠(yuǎn),風(fēng)來袂軒軒。”
南京梅崗謝安無字碑位于南京梅崗,為東晉名臣謝安的墓碑。明人顧起元在《客座贅語》中載:“以(謝)安之功德,難為稱述,故立白碑。”謝安就是成語故事“東山再起”里面的男主角,多才多藝,善行書,通音樂。性情嫻雅溫和,處事公允明斷,不專權(quán)樹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氣度。他治國以儒、道互補(bǔ),作為高門士族,能顧全大局,以謝氏家族利益服從于晉室利益。他挽救了當(dāng)時搖搖欲墜的東晉朝廷,在他的舉薦下,他的侄子謝玄帶領(lǐng)被稱為中國歷史上五大強(qiáng)軍之一的“北府兵”。他在淝水大敗前秦苻堅的“百萬大軍”,因此成為全民英雄。他死后,其墓碑不刻一字,代表其功德無量,蓋“偉績豐功不勝記也”。
陜西乾陵無字碑立于陜西乾陵武則天墓前。武則天是一位褒貶不一、頗具爭議的人物。她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皇帝,在位期間,社會安定,經(jīng)濟(jì)發(fā)展,功績昭昭,不容否定。但她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樞、筑九鼎,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任用酷吏,濫殺無辜,使不少文臣武將人人自危。于是墓前立了塊無字碑:“是非功過,任人評說”。
山東曲阜壽丘無字碑共兩塊,這兩塊無字碑一塊立于北宋末年宋徽宗時。當(dāng)時建碑工程尚未竣工,金人就入侵了,所以就留下了這塊無字碑。此碑高5.8米,寬4.43米,厚1.2米。另一塊是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5年)遺存的,碑高17米,重300噸,是國內(nèi)現(xiàn)存最大的無字碑。壽丘位于曲阜城東六里處的一塊高地上,它曾以相傳的黃帝出生地而著稱。該區(qū)域內(nèi)現(xiàn)存的還有被稱為“東方金字塔”的“萬石山”、少昊寢陵的云陽山以及舜“作什器于壽丘”的傳說。儒家心目中的上古帝王——黃帝、少昊、舜,都曾與此處有著密切聯(lián)系。
南京江寧秦檜無字碑。秦檜在位期間,對金朝奴顏婢膝,一味求和,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抗金名將岳飛。人們對秦檜痛恨至極,于是在其墓前立了塊無字碑:“無詞可言其惡也”。
安徽省鳳陽明皇陵無字碑位于鳳陽縣城南明皇陵(明太祖朱元璋父母陵墓)內(nèi),碑高6.87米。此碑無字一般有兩種說法:一說朱元璋的父母只是普通百姓,無任何豐功偉績可寫;二說朱元璋認(rèn)為其父母功德無量,無以言表。我更喜歡另一種解釋:對父母之恩之愛,無法用文字記述。
江蘇蘇州玄妙觀無字碑,在蘇州玄妙觀三清殿外東側(cè),高6.5米,寬2.7米,刻的是明代洪武年間宰相、大文學(xué)家方孝孺撰寫的一篇碑文,記述洪武四年(1371年)清理道教,稱玄妙觀為正一叢林,設(shè)道紀(jì)司,革昆山縣50頃香火田充軍餉等史實。字字鐵畫銀鉤,不同凡品。后來方氏被誅,碑文被劃去,致有無字碑。
還有北京明十三陵無字碑。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區(qū)北天壽山,這里安葬著明朝的13位皇帝,合稱明十三陵。除思陵外,其他12陵都有一座當(dāng)時沒有鐫刻文字的石碑。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注意到了這件事,并且曾經(jīng)提出疑問:“明諸陵,唯長陵有圣德神功碑文,余俱有碑無字。檢查諸書,唯徐乾學(xué)《讀禮通考》載,唐乾陵有大碑,無一字,不知何謂?而明諸陵效之,竟以為例,實不可解也。”有一種解釋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認(rèn)為這些刻在石碑上的溢美之詞不過是多此一舉,實在沒有必要:“皇陵碑記,皆儒臣粉飾之文,恐不足為后世子孫戒。”所以在洪武二年(1369年),皇陵的碑文剛剛被翰林學(xué)士撰寫完成時,他就廢掉了這篇碑記。
南京中山陵無字碑為很多人所周知。孫中山先生一生奮斗不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華民國”,贏得了世人的廣泛擁戴和贊揚。孫中山先生逝世后,因故沒能將與孫中山先生友誼密切、國學(xué)功底極深的章太炎先生寫的古樸典雅、凝練審慎的《祭孫公文》作為墓志銘,后來不得已將“天下為公”4字刻于亭中以代之。此碑無字勝有字,可謂先生乘風(fēng)去,碑樹人心中。
此外,國內(nèi)還有一些因自然原因形成的無字碑,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中就記錄了不少這樣的古碑,如晉陽城南介子推祠的石碑,九嶷山大舜廟前的石碑等等,史載這些碑“今文字剝落,無可尋也”“文字缺落,無可復(fù)識”。
無字碑雖然因種種原因而致碑上無字,但它也是一種無聲的歷史見證。“功過論爭千秋去,無字碑上遍詩文”,它給我們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讓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徜徉,感受歷史文化的多姿多彩。無字碑,值得我們像其他文物一樣好好保護(hù)。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