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5-03-06 08:58:03
原標題:“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156場將走進河南安陽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156場將走進河南安陽
來源:光明日報
【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
本報訊(光明網記者金凌冰)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報社共同主辦的“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156場活動,將于3月7日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舉行。本場活動將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一級研究員馮時作題為《探源溯流:從文字起源認識中華文明》的演講。
馮時學術生涯的主要貢獻,在古文字學與天文考古學方面。馮時先后發表的《山東丁公龍山時代文字解讀》《試論中國文字的起源》《文字起源與夷夏東西》等論作指出,發現于太行山以東的東夷文字實即古彝文,則東夷文化也即早期的彝族文化;太行山以西的華夏文字是漢字的祖先,夷夏兩系文字的歷史都可以追溯到距今八千年上下。而文字起源的夷夏兩源,進一步證明了夷夏東西的史實。
1987年,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被發現。經過對遺跡的觀察分析,馮時發現,墓中幾乎所有跡象都可以用天文學觀點加以解釋,他在《河南濮陽西水坡45號墓的天文學研究》一文中提出論斷,6500年前的先民已構建起以北斗為核心、二十八宿為框架的宇宙認知體系,將中國天文觀測史向前推進了三千年,在學術界引起巨大轟動。隨后,馮時決心創立“中國天文考古學”這一學科,通過地下的考古成果來研究古人的宇宙觀,進而探討中華文明的演進。2001年,《中國天文考古學》正式出版,標志著學科的形成;2018年,馮時撰寫出版《文明以止》一書,在前作的基礎上更全面地探討中國文化,進一步推動學科體系走向完善。
本次宣講,馮時將回溯中國文字的流變歷程,并從文字的起源出發,探討梳理中華文明的概念體系。本場活動屬于“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文化傳承發展系列宣講,由河南省委宣傳部、光明網承辦,安陽市委宣傳部、殷墟博物館協辦。歡迎廣大讀者、網友參與互動,請訪問專題頁http://topics.gmw.cn/bcjt/。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