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2022-08-03 10:44:08
原標題:教育部刑法課程虛擬教研室啟動
來源:法治日報
本報訊 記者蔣安杰 7月28日“教育部刑法課程虛擬教研室”啟動儀式在京舉行,虛擬教研室負責人、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車浩主持。
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潘劍鋒指出,刑法課程虛擬教研室由29家國內頂尖院校共建,其成立不僅是北大法學院的喜事,也是全國眾多法學院校的喜事。刑法課程虛擬教研室以培養優秀人才為己任,組織一大批優秀青年刑法學者舉辦系列活動,為培養優秀學生作出了極大努力,值得贊賞。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李樹忠闡述了成立虛擬教研室的重大意義。他指出,北大在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法學教育教學改革方面始終引領全國風氣之先,將大量的時間、精力投入到人才培養之中,難能可貴,刑法課程虛擬教研室在申報前已探索相應運行機制,獲批具備深厚堅實的基礎。他認為,應牢記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探索模式創新、機制創新;協同共享,讓更多法學院校共享成功經驗。北京大學教務部部長傅綏燕教授用“突破”“創新”“教學共同體”“問題導向”四個關鍵詞闡述了虛擬教研室的功能和目標。國家檢察官學院黨委書記鄧云認為,建設刑法課程虛擬教研室對加強刑法課程建設、促進課程資源共享、共同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興良指出,刑法課程虛擬教研室對刑法教學建設至少有三重意義:第一,利用網絡技術,為刑法課程內容、方法創新提供技術支持;第二,打破校際、學界與實務界的屏障,推動刑法知識更新,促進課程理論與實務活動結合,為刑法知識共享提供技術支持;第三,為教學風格迥異、各有側重的各校展示教學成果提供平臺。他認為,各共建院校應保留自身風格,同時尋求彼此間的共性并予以打通,通過交流教學成果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我國刑法學科教學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課程創新與資源共享”教學研討會舉行
啟動儀式后,“課程創新與資源共享”教學研討會正式開始。本次研討會由五個單元組成,共有27家共建單位刑法學科的帶頭人、負責人或學科代表以及多家出版機構和媒體平臺的代表與會發言。
第一單元由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于改之主持。她指出,刑法課程虛擬教研室不僅在資源共享、成果產出、授課便利與成本支出等方面都具有突出優勢,也為其他高校進行教學改革起到引領性、標桿性的作用。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黎宏認為,北京大學一直以來踐行立德樹人使命,在刑法教學改革和學術研究方面取得了矚目成就,為全國法律人學以致用樹立了良好榜樣;刑法課程虛擬教研室將北大刑法研究和教學改革的一流成果推向全國,是一個良好的開頭。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左堅衛指出,鑒于全國教學質量參差不齊這一背景,成立刑法課程虛擬教研室將令眾多法學院校受益巨大;成立刑法課程虛擬教研室,能夠避免向學生傳播錯誤知識和結論,有利于刑法學科就教學內容等形成廣泛共識,有效提升學生培養質量和司法實務水平。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魏東認為,成立刑法課程虛擬教研室,推進刑法課程創新與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是富有創新性的可行舉措。進一步深化法學教學溝通交流,有助于推動中國特色刑法學理論體系、話語體系和學科體系的建設。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充側重從三個方面表達了他對虛擬教研室的思考:首先,刑法課程虛擬教研室應盡力協調教師個性化科研和共識性教學之間的關系;其次,刑法課程虛擬教研室的一大使命是集各校之力形成能夠傳授給學生的共識性知識;最后,刑法課程虛擬教研室在建設過程中要關注評價機制和成果量化問題。北大法寶創始人趙曉海總經理介紹了北大法寶助力智慧法學教研的努力。他指出,北大法寶收錄了較為完整的法律文件與裁判文書,將繼續為法學教育、交流、講座、培訓、公益課程提供技術平臺,更好地支持全國法學教育建設。
第二單元由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新主持。王新表示,盡管教研室是虛擬的,但其所討論的法學教育問題卻是真實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明祥認為,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對學生的職業選擇、未來發展也有重要影響;虛擬教研室提供了各校教師切磋交流教學技藝的良好平臺,亦能通過學生的評價反饋實現“教學相長”,是提升教學質量的良好契機。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士心認為,刑法課程虛擬教研室平臺的建設,彌補了國內刑法學罕有教學交流的不足。線上教學不受時空限制、受眾面廣、經濟投入低,是線下教研不能替代的,刑法課程虛擬教研室在未來也會大有作為。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石經海認為,刑法本科教學存在著課程思政與專業課教學脫節、學生逃課率高、聽課率低、低頭率高,學生課外投入學習精力少等問題,虛擬教研室下一步應著力思考如何拓展功能、分享課程內容、形成刑法教學共同體等問題。東南大學法學院教授歐陽本祺圍繞未來平臺如何協同創新、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要充分激活現有合作共建單位的師資資源,打造刑法學科課程群;第二,積極搭建數據庫,整合全國優質在線教學資源;第三,通過學分互認、夏令營加分等形式,吸引更多人員關注本平臺,培養未來一代刑法學人。法律出版社教育分社社長吳昉就教學資源共享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第三單元由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何榮功主持。他表示,武漢大學刑法學科很榮幸成為虛擬教研室的一員,將來會盡力做好虛擬教研室的工作。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孫國祥肯定了虛擬教研室成立的三重意義:第一,借網絡平臺促進教學交流,集各家之長推動教學改革,最終形成教學共同體;第二,打磨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推廣、示范、傳導可復制的課程,推動教育公平;第三,有助于提升學生刑法理論學習和實踐運用能力,縮短教學與實踐的磨合期,令廣大學子受益。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孫萬懷認為,刑法教學既涉及法教義學與實證問題,也需關注體系問題、前置法領域問題與前沿問題。較之于帶有較強個人標簽、可能造成局部知識空白的傳統教學,虛擬教研室能讓學生從不同側面了解刑法體系與前沿觀點,充分感受說理的魅力。西北政法大學教授付玉明認為,刑法課程虛擬教研室能夠惠及更多地區的教師與法科學子;能夠做到教授者與收聽者分離,使學生有效開展自主學習;通過網絡授課,有利于進行刑法教學模式的頂層設計,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針對虛擬教研室的共建,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教授葉良芳認為,需要區分不同階段設計教學,兼收不同教學方法,結合案例進行教學,充分利用網絡優勢。海南大學法學院教授閻二鵬認為,除優質課程資源外,共享資源庫還可考慮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教學視頻和電子課件等內容的互聯互通。他提出,還應形成常態化教師培訓機制,促進一線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北京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蔣浩認為,在推進教學改革方面,當前出版社正面臨導向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的岔路口,希望虛擬教研室平臺能為法律人找到一個出路。
第四單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教授林維主持。他期待刑法課程虛擬教研室在形成教學共同體、學術生態共同體、學術價值觀共同體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教授李曉明認為,在互聯網技術的機遇下,刑法課程虛擬教研室改變了以往散兵作戰的狀態,形成了一個交流研討的共同體。刑法教學的網絡化、虛擬化與共享是必然的,將在聯辦共享、追蹤熱點、理論升華等方面發揮推進作用。同濟大學法學院教授金澤剛認為,虛擬教研室的活動應重視體系化,令29家共建單位自由發揮,最終形成一個“形散神不散”的緊密教學共同體。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杜宇認為,教學實驗的效果不僅需要學生評估,也需要吸納來自理論界、實務界同行更豐富的評估視角,更好地磨合、提升課程。廈門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呂英杰認為,虛擬教研室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體現了“廣濟天下學子而教育之”的理想和情懷。
第五單元由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梁根林主持。山東大學法學院教授柳忠衛認為,在虛擬教研室的長效機制帶動下,高校教師也應身體力行,共同創造優質的教學環境。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蔡道通指出,教學共同體是法律共同體的子系統,虛擬教研室應引導教師平衡科研和教學,要利用信息技術帶來的教學革新機會,整合刑法大家、青年才俊和實務專家,最大程度發揮虛擬教研室的功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郭澤強表示,刑法課程虛擬教研室的建設需要多元參與,以生為本,未來可以考慮邀請學生代表分享觀點,要充分利用和發揮平臺的巨大影響力,積極開發更多內容。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王志遠提出,虛擬教研室不能僅限于搭建一個平臺、設計一系列課程,而應形成并代表一種思想,即課程設計、人才培養均需與時俱進,法學思想和理念的傳播需符合時代需求。中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毅堅表示,中大法學院實驗教學中心堅持探索實驗性教學的一體化與多層次開發,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運用與創新能力,在實驗教學的數字化與遠程教學方面同虛擬教研室的思想有所契合。他提出,刑法課程虛擬教研室應貫徹刑事一體化思想,融合刑法教學與相關學科、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
車浩指出,刑法課程虛擬教研室匯集29家國內一流法學院校刑法學科的力量,代表國內刑法學界的最高教研水平,也應當擔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全國的法學院校有600多所,中國的法治建設更是需要成千上萬的優秀的法律人才,因此,刑法課程虛擬教研室的使命,不能止步于29家共建單位的內部交流和課程創新,更重要的是把29家院校的先進教學理念、方法和優秀課程,推廣和惠及到全國所有的法學院校,讓所有的法科學子都能從中受益。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打破院校和地域的物理限制,通過優質教學資源的無界限流動,普遍性地提高中國法學教育的水平和法科學生的專業素質。這是刑法課程虛擬教研室成立的初心,也是它的時代使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