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時報
2022-09-21 14:44:09
原標題:保險業助力綠色發展 “藍碳”漸成創新焦點
來源:金融時報
原標題:保險業助力綠色發展 “藍碳”漸成創新焦點
來源:金融時報
作為重要的風險管理金融工具,保險產品的創新將促進提升“藍碳”領域的風險管理能力,有助于完善海洋碳交易市場機制。但由于總體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相關經驗數據不足,保險機構也需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管理好風險,通過加強與政府部門的合作、建設專業人才隊伍等措施提升創新能力。
今年以來,全國首單海洋碳匯指數保險、全國首單紅樹林藍碳生態保護保險等創新險種接連落地。為“藍碳”資源織密風險保障,正在成為保險業助力綠色發展、推動達成碳中和目標的新亮點。
重要支點不容忽視
森林、草原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被稱作“綠碳”;海洋活動及海洋生物通過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將其固定、儲存在海洋的活動則被稱為“藍碳”。
威海市海洋發展局黨組成員、海洋發展研究院院長倪國良表示,“藍碳”是通過海洋生物的碳匯功能實現溫室氣體的減排,其固碳量遠高于森林和草原。
業內人士認為,相較于“綠碳”,“藍碳”具有更高的碳捕獲效率、更長的固存時間。由于潮汐往復,濱海植物能夠極大減緩有機質分解,且隨著海平面上升,沉積物會被埋藏到更深的土層,可以在上百年至上萬年的時間里處于穩定狀態而不會釋放回大氣中,實現穩定持續固碳、儲碳。
相關數據顯示,按全球平均值估算,我國三大濱海“藍碳”生態系統的年碳匯量約為126.88萬噸至307.74萬噸二氧化碳。其中,紅樹林每年埋藏27.16萬噸二氧化碳,海草床每年埋藏3.2萬噸至5.7萬噸二氧化碳,濱海鹽沼每年埋藏96.52萬噸至274.88萬噸二氧化碳,均具有巨大的固碳儲碳潛能。
因此,業內人士表示,發展濱海“藍碳”,對“藍碳”資源進行保護、開發,將能夠極大推動提升我國生態系統的碳匯能力,減緩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為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重要支撐。
保護與利用“藍碳”資源,也成為政策層面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領域。《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就提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整體推進海洋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提升紅樹林、海草床、鹽沼等固碳能力。
政策聚焦“藍碳”保險
促進綠色發展,已經成為保險業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提升服務經濟社會質效的重要方面。
在今年6月出臺的《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中,銀保監會就提出,保險機構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身經營范圍積極開展環境保護、氣候變化、綠色產業和技術等領域的保險保障業務以及服務創新,開發相關風險管理方法、技術和工具,為相關領域的生產經營者提供風險管理和服務,推動保險客戶提高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管理意識,根據合同約定開展事故預防和風險隱患排查。
《保險業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助推綠色發展藍皮書》也提出,實現“雙碳”目標,要嚴格保護各類重要生態系統,開展生態碳匯資源培育、生態保護修復,有效發揮現有森林、草原、濕地、耕地、海洋等碳庫的固碳作用。
《金融時報》記者注意到,隨著保險業助力綠色發展的實踐不斷走向深入,“藍碳”的身影也正愈發頻繁地出現在監管部門出臺的相關政策文件中。
例如,在近期印發的《關于推進海南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海南銀保監局就鼓勵銀行保險機構支持“藍碳”資源保護,助力打造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鼓勵銀行保險機構積極參與探索碳匯項目開發,推動碳匯交易,配合推進海南國際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建設,挖掘碳排放權交易配套金融需求。福建銀保監局此前也曾發文鼓勵銀行保險機構積極支持森林、碳匯林、碳匯漁業等資源培育產業,充分發揮森林和海洋碳匯功能。
業務創新穩步推進
紅樹林、海草床與鹽沼,被稱為三大濱海“藍碳”生態系統。目前來看,保險業的創新也主要聚焦于此。
以海草床為例來看,海草床具有固碳量大、固碳效率高且碳存儲周期長的特點,其固碳量能達到森林的兩倍以上。但由于海洋氣候多變,加之缺少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與規避手段,一旦出現臺風、赤潮等災害,往往導致海草床大面積損毀,固碳效益缺乏有效保障。
在此背景下,今年6月,全國首單海洋碳匯指數保險落地威海。
《金融時報》記者從中國人壽財險處了解到,該創新險種以海草床為保險標的,以海草床碳匯富余價值(包括固碳經濟價值和修復成本)作為補償依據,以海草床因特定海洋環境變化造成的碳匯減弱事件為保險責任。當海水流速達到或超過約定閾值時,視為海草床碳匯減弱保險事件發生,保險賠償金將用于對海草床碳匯資源開展災后救助、進行生態保護修復等。
但保險創新的邊界也在不斷拓展。太保產險推出的牡蠣養殖氣象指數保險近期在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落地。據介紹,養殖牡蠣不僅可以有效消除海水富營養化,解決海水養殖業帶來的污染問題,同時還具有較強的碳捕集作用。牡蠣殼95%以上的成分是碳酸鈣,據推算,每畝牡蠣每年可固碳約1.4噸,為牡蠣養殖完善風險保障,將有助于豐富“藍碳”資源。
《金融時報》記者還從煙臺銀保監分局了解到,在引導漁業向深遠海拓展、向綠色高效轉型的背景下,該分局指導太平財險創新推出“海水養殖天氣指數保險”,為漁業養殖企業的海洋牧場提供特色保險服務,累計為海洋牧場提供風險保障5億元。
在專家看來,作為重要的風險管理金融工具,保險產品的創新將促進提升“藍碳”領域的風險管理能力,有助于完善海洋碳交易市場機制。但由于總體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相關經驗數據不足,保險機構也需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管理好風險,通過加強與政府部門的合作、建設專業人才隊伍等措施提升創新能力。
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負責人葉燕斐在此前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銀保監會將提升綠色金融創新與服務能力,引導銀行保險機構深入研究經濟綠色低碳轉型路徑,積極穩妥開展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促進綠色低碳技術的研發應用,有效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能力和質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