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2-10-12 09:31:10
原標題:好生態最能帶來獲得感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好生態最能帶來獲得感
來源:農民日報
“從歷史長河來看,如果說我們這一代人能留給后人點什么,我看生態文明建設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期間,駐足于錦州市小凌河畔時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最能給老百姓帶來獲得感,環境改善了,老百姓體會也最深。”總書記的話連用兩個“最”字,再次強調了好生態之于老百姓,意義重千鈞,體現了總書記一以貫之的生態觀——良好生態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昔日臭水溝,今日碧波漾。這是總書記考察的小凌河的真實寫照,也是千千萬萬條大大小小河流今夕之變的生動縮影。清朗的天、清冽的水、清秀的山,讓老百姓享受到的是干凈的水和空氣,以及怡悅身心的山水美景。在習近平總書記生態觀的引領下,這樣的好生態獲得感越來越凸顯,也越來越深刻。從十來年前頻發的重度污染霧霾天,到如今常見的晴空蔚藍,看得見的變化帶來的是老百姓對健康生存環境的安全感。曾經一些地方垃圾圍城、污水橫流成為民心之痛、民生之患,如今的干凈街道、清澈江河成為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源泉。
好生態并非朝夕之功,要站在歷史的高度去審視。總書記從“留與后人”的角度出發,表明生態文明建設,在行動上等不得、慢不得,在結果上卻急不得、慌不得。要有歷史的耐心和長遠的眼光,在發展與保護中找到一個平衡點、轉化點,唱響一曲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和諧樂章,讓“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成為轉變發展方式的生動實踐。
農村地區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時時牽動著總書記的心。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環境好了,生活才能更好。良好的人居環境是廣大農民的殷切期盼,要堅持綠色發展,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
好生態是城鄉人民的共同期盼。環境要素的互通互聯、生態產品的公共屬性都決定了,在生態保護問題上,城與鄉、東中西部無法割裂開來,而是要同步推進。過去幾年,無論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還是綠色農業轉型發展,都推動著農村的生態建設不斷向前。村里的廁所干凈了,垃圾不再遍地堆;畜禽糞污、秸稈不再是污染源,反而變廢為寶,實現循環利用;土地休耕輪作得以緩口氣,優質綠色農產品更加安全、健康……這一切生態向好帶來的變化都讓農村變得更宜居,農民生活更幸福。
好生態是鄉村最大的財富。良好生態環境不只是自然財富,也是經濟財富。鄉村產業生態化,減肥減藥、綠色生產技術的應用,讓農業生產向綠而行、更可持續,綠色農產品更受市場歡迎。生態產業化,好山好水、美麗村莊是最好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資源,農民在產業鏈延伸中獲得收益,農業在三產融合中開辟新的空間。鼓鼓的腰包帶給農民滿滿的獲得、滿滿的幸福。
民生之要,百姓之盼。當繁星閃爍、清水綠岸的良好生態成為幸福生活的常態,才能匯聚更大的力量建設我們共同的美好家園。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